第七百八十八章 历史认可(1 / 1)

“嫂子,出啥事了?”

“嫂子,没事吧!”

“嫂子,有啥事?”

房间内,各种询问各种吵杂,瞬间将学术讨论场所变成了啤酒摊子。

杨锐恍然间仿佛听到了撸袖子的声音。

还有冲动的年轻的中年人冲进厨房来,盯着他看。

杨锐心道:你们究竟觉得我会在有几十人存在的房子里做什么呀!

“没事儿,有东西进到眼睛里了。”李医生的声音有些轻,有点强颜欢笑的意思。

蔡教授最是熟悉自己老婆,偏头看了看,喊道:“杨锐,怎么回事?”

杨锐无奈走出厨房:“我真不知道。”

“不关杨锐的事。”李医生有些不好意思,将手在围裙上搓了又搓,道:“我是听杨锐说起地贫患者了,有些感慨。”

去铁酮的前身后事,大家都是清楚的,他这么一说,原本还有些群情激昂的气氛,瞬间就变的低落了。

良久,蔡教授道:“杨锐做了件好事嘛,大家更应该高兴些。”

“你这么多年,怎么就不见你做一桩这样的好事。”要是别人,李医生不好意思说,面对自己丈夫,李医生不禁情绪波动起来,道:“医院有很多患者,都是医生想帮,帮不了的。就说地贫症的,我们医院的医生,捐款都捐了好几次了,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不是科学在发展嘛,两年以前,大家也不知道去铁酮能做铁螯合剂嘛,你说是不是。”蔡教授尴尬的安抚老婆。

李医生比蔡教授年轻几岁,撇撇嘴,道:“我看你这学部委员,还没有杨锐的贡献大。”

“你说的对,所以大家都看好杨锐嘛。”蔡教授自然是一个劲的点头。

文弱的沈兴德笑呵呵的补充道:“杨锐是七八点钟的太阳,前途远大,咱们中国生物界的未来,是要杨锐这样的年轻人撑起来的。”

李医生此时情绪波动,对熟悉的沈兴德也不假颜色的道:“杨锐是七八点钟的太阳没错,但要我这个老医生说,杨锐这个七八点钟的太阳,比你们这些正午的太阳都要亮。”

“嫂子,我们是晚上七八点的太阳,不能太亮,太亮了,领导睡不着觉。”伍洪波幽了默,将气氛给拉回来了些。

杨锐也赶紧道:“不敢这么说,我还是在学习当中,只是运气好,正正做出了去铁酮的活性物质,当时在实验室里,也是有点如有神助的感觉,再来一次,我也不敢说能不能再做到。”

“杨锐太谦虚了,你的去铁酮的实验简报我看了,这要是运气好,我们中科院都可以裁撤了。”

“老伍别乱说啊,你今天代表中科院吹牛了,明天就要有人找上我们北大踢馆了。”蔡教授帮杨锐提前撑雨伞。

杨锐也忙道:“确实是运气好,也是因为我正好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杨锐说的也是实话,实验室里合成一种化合物,三成靠设备,三成靠手法,四成靠运气。看中科院每年的毕业生论文,同样是中科院的博士研究生,有的学生一年左右就能合成出超复杂的化合物,有的学生四五年了都毕业不了,甚至有延迟毕业到六七年的。要说毕业晚的水平就一定比毕业早的水平差,那也不尽然,有时候就是运气使然,这也可以通过毕业后的成就来判断。

当然,杨锐的实验室水平也是确确实实的提升了。如果是读研的时代,像是这样的合成实验,杨锐根本不会考虑,照抄都不会去做,太复杂,变量太多,成本太高,难度太大,可以说,满满的都是不去做的理由。导师也不会脑抽风的给硕士研究生布置这样的任务。

但在北大的一年多时间里,尤其是在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一年时间里,杨锐的实验水平不知道增加了几倍。

经验就是这么一回事,读研的时代,导师一年给杨锐的经费就是几万块人民币,还是通货膨胀时代以后的几万块人民币,杨锐勤勤恳恳的做一年实验,再检视自己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些重复的简单实验来省钱。

有了离子通道实验室以后就不同了,杨锐这一年花掉的经费没有一千万也有几百万,尽管不能说,用钱浇灌过的花朵就一定更美艳,但浇灌的花朵多了,浇灌手法提升,也是很自然的。

有钱人家的花园很漂亮,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不可思议的事件。

就是用后世的标准来看,杨锐这一年的工作,也比后世的普通研究生硕士三年博士三年经历的多,普通人就是再加两年的博士后工作站的经历,也不一定能上手这么多实验,独立思考这么多变量。

更进一步的说,一名普通的研究员,从研究生开始了解科研是怎么一回事,到博士入门,再到工作五年十年,成为科研骨干,再到四五十岁拥有自己的项目,再到退休,这一生中能有多少经费可供挥霍呢?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百万是一定有的,千万是很少见的,三千万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杨锐从离子通道的研究到PCR的研究,从辅酶Q10的技术改良到去铁酮的合成,三千万的经费不一定能花到,千万是早就过线了,两千万也是没问题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任何伟大的创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应该说,在去铁酮的研究方面,杨锐依然称不上创新,更称不上伟大,但对他个人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再有任何一种药物放在杨锐面前,杨锐不敢说能开发出崭新的品种,但他敢于做一种全新的仿制药。

这样的水平,就是回到21世纪,也足够杨锐在产业界找一份年薪数十万的工作了,若是能将80年代的工作经历带回去——仅仅是做了哪些工作的部分,通过跨国制药公司的面试,拿产业界的一流薪水,亦是有可能做到的,在一家国企的仿制药工厂做总工程师,都差不多是够格的。

而在84年,杨锐的水准自然更是水涨船高。

蔡教授等人也知道此点,他们不用看什么虚无缥缈的灵感,甚至不用加成去铁酮的意义或者价值,就是独立合成几十种化合物,并且主持多种化合物进行动物实验,这在国内已经是一流的水准了。

换成去铁屎,去铁尿,这样的研究一样能够展现出杨锐的能力。

且比干巴巴的数据更给力。

刘院长在众人的赞叹声中,再次遗憾的道:“可惜去铁酮是华锐实验室做的,要是咱们北大做的,这也是填补国内空白了。”

“华锐实验室的也算吧,主要工作都是在国内完成的。”伍洪波说了一句正经话。

杨锐回答道:“所有工作都是在国内完成的。”

“有外国人参与?”

“从捷利康借了一名制药厂的研究员,了解情况,他没有参加研究。动物实验期间,有一名英国剑桥的教授参与,但她完全没有参与合成过程。”杨锐停了一下,道:“动物实验的主要工作是这位葛瑞丝教授,以及中国的王晓芸研究员完成的。王晓芸以前在咱们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两人的贡献大约是****开。”

杨锐说的很认真,别看是私下场合,现在说的话都是有用的。尤其是科研贡献的问题,在国内在国外都不能信口胡说的,如《自然》、《科学》这样的杂志,甚至有专门的机制,要求科研参与者和组织者分别详细的描述自己的贡献。而在各种奖项的评选中,贡献也是评选方重点考量的因素,同一个研究可能有三个人参与,可能有三十个人参与,可能涉及到过去六十年的长期发展,但诺贝尔奖就能给三个人,到时候算给谁,就是贡献说了算。

几个人点头表示明白,道:“动物实验不能算是去铁酮研究的重点。”

“动物实验以后,有调整过化合物?”伍洪波问的更细。

杨锐摇头,道:“没有,动物实验一气呵成,结果非常好。”

“那我看可以,我建议咱们托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把,最近评奖的话……”

“评奖不合适,小奖没意义,大奖的话,杨锐还是年轻了些。”蔡教授深谙国内科研界的潜规则,论资排辈这种事,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以杨锐学生的身份和20出头的年龄,他要是拿一个大奖,将无数五六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的前辈挤下去,会是什么后果?

如果是饥肠辘辘的边缘学者,蛋糕送到嘴边,不管带毒不带毒,自然都要咬一口,但杨锐前胸贴着《CELL》的论文,后背挂着《nature》的超水平引用,早就吃的饱腹了,自然不值得为了一块肉再舍命拼搏。

蔡教授看了杨锐一眼,干脆道:“杨锐,你有什么想法,要不提出来?”

大家都看向杨锐。

杨锐瞬间意识到,蔡教授给了自己一个极好的机会。

这可是个极其难得的机会。在场的学者,光是学部委员就有两位,安林海和沈兴德也是准学部委员的水平,业内声望高企,而且,大家还来自不同的单位,蔡教授是北大生物系的制高点,安林海是北大项目申请委员会的主席,沈兴德是清华生物学的中流砥柱,伍洪波和庆志勇则是中科院在生物学方面的大山头。

这么多成员,虽然都是蔡教授邀请而来的圈子成员,但他们现在做出的决定,可比蔡教授一个人倡导所能爆发出的能量大的多。

杨锐的小心脏再次怦怦的快跳起来。

“我想请国家,咱们国家的科研界,认可我在PCR技术上的贡献。”杨锐说出目前对自己最重要的成果。

沈兴德问:“PCR不是做了成果鉴定?”

“是,但我希望能以比较权威的方式,在美国的法庭上,说明我们鉴定的事实。”杨锐道:“华锐公司目前正在美国与杜邦打官司,美国法庭比较看重在法庭上讲出事实,就是一切证据都要通过法庭,如果国内的权威机构能派代表到美国,在法庭上证明我在PCR技术上的贡献,这是最有用的。”

如果当初没做成果鉴定,杨锐现在提出的就是无理要求。

但是,已经做过成果鉴定的话,只是阐述这个事实,就变的简单起来了。

蔡教授的目光随着杨锐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打转,重点看向伍洪波。后者同样是学部委员,就相当于美国的院士,身份地位都是最合适的。而且,他与杨锐没有师生的关系,也因此更有说服力。

伍洪波有些犹豫,不管是代表中科院还是什么,都不算是件小事,起码是要出文件的。

杨锐道:“不会耽搁太多时间的,法庭安排好时间,我们再过去,少则三天,多则一周,就能完成。法庭作证的时间最多半天。”

伍洪波眼神一亮:“呦呵,作证半天,不是有七天时间旅游?”

杨锐笑道:“想出去玩是不影响,就是没公费旅游的补助。”

“华锐管饭管住不?”

“那肯定管。”

“得,那我去了。”伍洪波啪的一拍大腿,道:“还有谁去?杨锐,要几个人?”

“肯定越多越好。”杨锐笑容满面。这些可都是国际上也拿得出手的科学家,而对杨锐来说,他们现在帮杨锐作证,不仅能帮助PCR在法庭上获得认可,更能帮助杨锐和PCR在国内获得认可。

日后要评诺贝尔奖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认可!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