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影帝储君(1 / 1)

开济见朱标为他打开刑具,便小心翼翼地询问道:“太子殿下若需要罪臣,罪臣定呕心沥血,弥补自己的过错。”

朱标叹口气,道:“刑部这件事中,除了朱桓,陈宁他们,你正是最特殊的,你明白吗。”

开济听后,心中喜忧都有。

刑部空缺,一时找不到最合适的吏治之才,朱标多次想把开济放出来。

但开济的夫人,毕竟参与了贪污,这件事,开济他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刑部大牢这事,朝廷对开济有了案底,不可能重用。

不少与开济交好的官员,还是希望朝廷赦免开济,让他继续任刑部尚书。

介于这些,朱标对开济另有安排。

看开济双肩放松,朱标回到御案后,低头看起奏疏来。他需要做个“好人”。

不过不是现在。

半天没动静,开济抬头,马上意识到,太子殿下坐在那里批改奏疏,似乎把自己给忘了。

当然不能提醒太子,自己还等他说话。开济不淡定了,冷静下来细细思考,反复咀嚼着从进来到刚才最后一句话,寻找失误。

每一句都没有错,太子的表情也没有问题,看来是自己有些想太多。

一定是多心了。开济继续安静的跪在那里。

半炷香过去……

一炷香过去……

开济又开始寻思,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殿下为他开刑具,又说他很特殊,一定是想饶恕他。

但自己肯定忠心表的不够,太子殿下又反悔了?

“啪。”

“啪~,岂有此理!”

一沓奏疏被拍到旁边,开济惊的立即停止后背,紧张的看着御案前的朱标。

不过让他惊讶的事,太子殿下似乎很烦恼,遇到了为难的事。几本奏疏被单独摔在桌边。

“开济?孤很看重你的。可奏疏都是弹劾你的罪责,这群家伙。”

朱标说话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对人才的惋惜,双手紧紧握拳,似乎已经为难到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

“太子殿下,臣有罪。”就算是官场大半生的开济。此时也被朱标这个“影帝储君”的表演蒙住了。

“不。你是难得的吏治之才,孤还是要重用你的,不管百官反对声多大。”

朱标说完,立刻站起身看着下面的开济,似乎为了这事,他很难做的样子。

随后一本奏疏被朱标大力扔到旁边的角落。

“殿下为何扔它。”

“他们说你是贪官污吏,该处以极刑,不可重用,孤怎么可能不生气。”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细节上的表演了,一定要装成生气的扔了弹劾的奏疏,这样才能衬托出他对开济的掩护和重视。

“太子心意,罪臣开济感恩戴德,只不过,百官之意,还是不能强拒。”

太子殿下再怎么维护自己,自己也不能让他拂了百官的意思。

自己人走茶凉,那些官员早就见风使舵,与自己撇清关系,成了落水的凤凰。

没想到,太子殿下心里竟然这么看重自己,为了自己怒扔弹劾的奏疏。

凄凉的处境,太子不忘他。

“殿下的心意,罪臣明白,但不能惹朝中非议。”开济声音又重重的强调。

“没事的,没事的,他们举荐郑士元做刑部尚书,这怎么可以,他不是吏治之才。”朱标烦恼的对开济摆摆手,表示他坚决不同意郑士元做刑部尚书。

“殿下,罪臣以为,郑士元十分符合刑部尚书。”开济感念朱标对自己的爱护,真心实意道:“罪臣愿意为郑士元打下手,把臣这多年来的吏治经验都全心授给郑尚书。”

朱标要的就是开济真心实意的话,开济多年的吏治经验,是朝廷无人可比的。

严刑拷打威逼开济,不如让开济自己感恩戴德,戴罪把吏治经验无私授给另一个人。

戴罪这么久,开济终于松口。

“不行,这怎么可以,你虽然有罪,但你戴罪在刑部做事,孤对你很爱惜,前几天他们就弹劾你,气的孤没心情用膳。”

正在这时,小黄门端着简单的饭菜和汤进来,放到旁边的茶桌上道:“殿下,用些饭菜吧。”

“不饿。”

小黄门很奇怪,明明是太子爷吩咐他去准备些饭菜。便跪下来说道:“您已经很久没用膳了,这样下去可不行。”

干的不错,这个小黄门这句话说的好。朱标心里暗暗给他个赞。

开济心里感恩,殿下果然已经很久没用膳,自己也只有为刑部多做些事情,才能报答太子殿下。

开济坚持说郑士元做刑部尚书很好,自己愿意配合,倾心整治刑部。

明年秋天,就要被问斩,他死而无憾!开济心中十分愿意。

朱标表示遗憾,无奈。随后确把郑士元作为刑部尚书。只等郑士元进京,便走马上任。

开济在朝中与大理寺,中书省的不少人都是挚友,这次开济自己坚持让郑士元做刑部尚书。就算传出去,也和自己无关。

开济被押走后,朱标的戏也结束了,命小黄门把地上那本奏疏捡起来:“这本奏疏处理了。”

“是,奴婢这就办。”小黄门把百官拍马屁问好的奏疏捡起来,拿去处理。

每天朱标都会收到几百份刷存在感和问好的奏疏,今日演戏用的道具就是新的一份。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两天后,郑士元在奉天殿被朱标任为刑部尚书,叮嘱他学习开济的治理经验。

郑士元被突然调到了南直隶来做京官,又是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严谨之人,刑部开始风风火火收拾这残局。

这其中的顺利,有开济一大半的功劳。

朱标觉得自己演戏,值。

还有一件事,令朱标十分的高兴,徐达带着远征倭岛的大军陆陆续续在松江府靠岸集合。

俘虏被串成糖葫芦,从松江府押运在水师的大营中,其中倭岛女人有三四万人,男子也比女子多了一半。

这还没有全部带回来,不少当了苦力,耕种土地。

买了倭岛地的官员,由朝廷统一分配倭奴给他们,带着脚锁在田间劳作。

有闹事能力的,被徐达统一登记,送到北方修防御工事,修水利跟通府水渠。

这些人一天都要吃大明不少的粮食,朱标觉得这么多粮食拿去喂牛喂猪,还能多长些肉。

国子监有人上书,说该把这些倭寇都给处死,专门造个行刑台把他们杀掉。

有武将文官上书,要求这些俘虏不得与汉民通婚,要加以措施防止逃跑,防止聚众闹事。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沿海府地官员表示,这些人曾经有跑到沿海杀戮他们亲人的,要求处死。

各种提议纷纷送上来。

甚至就连远在山西的老朱和马皇后,也命人送了御信,询问朱标要如何处理俘虏,定要不留后患。

总体而言,朱标觉得,让他们死去太便宜了,把他们拉去修防御工程和水利工程,到他们老死的那一天,也要焚了给田地增加肥力。

平心而论,这些倭岛俘虏,朱标早就做了措施,毕竟他们和汉民太像了,那就费点儿力气,把他们和汉民区分开来。

于是,中秋节这一天。在李文忠火速送来北平府军校中,没有娶妻的名单。

傅友德送来河套各地的驻军边名单。

耿炳文,和邓愈,唐胜宗这些武将们,把京军名单送了来。

赵云生则是把水军和各地尚未娶妻的将士名单送来。费聚他们也送了些。

几万的倭岛女人,很快就被分配出去,分配老婆这件事,将士们很高兴,表示喜欢出征。

倭岛女人大多数都是在做苦力和嫁人之间,选择有一个丈夫。安稳过日子。

朱标在东宫款待徐达,顺便商议练军的事情,

“臣知道殿下在想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