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军校之议(1 / 1)

明末妖僧 沉渣 1714 字 2个月前

第419章军校之议

三人重新坐定以后,刘慧明问道,“不知玉翁下一步有何打算?”

张国维目光呆滞,自言自语道,“还能怎么打算,只有回乡侍候老母了。”

刘慧明笑道,“陛下可是说了以后会对你酌情录用的,老大人可不要灰心啊。”

“说说而已!”张国维嘿嘿一笑,随即喃喃地念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刘慧明忙宽慰道,“大明危在旦夕,老大人苦读一生,何不为社稷、为百姓再尽点儿心力?”

张国维双目紧闭,摇头晃脑,只是不答。

刘慧明道,“我说一件事,你们别笑我哈。”

赵光抃忙道,“德公尽管说来。”

刘慧明看了看张国维,见他也睁开了眼,脸上浮现出“你尽管说”的表情,便大言不惭地道,“咱们这个陛下只要认可了一个人,就觉得这人哪儿都好,宠得无边无际,比如以前的温体仁、杨嗣昌,刚刚致仕的周延儒!”

二人一脸茫然,不明白刘慧明在说什么。

刘慧明又指了指自己,道,“还有现在的我。”

“你?”赵光抃眼睛一亮,啊了一声,道,“啊,对,对,陛下现在对你可是言听计从。”

刘慧明砍了看张国维,接着道,“不如请老大人暂且留在京城,等我寻个机会,向陛下讨个人情,尽快启用你。”

张国维浑浊的眼眸瞬间就有了神采,赵光抃也在一旁附和,“赵某以为德公说得有理,东阳先生不如留在京城,以待时机。”

张国维喃喃地道,“德公也知大明危在旦夕,陛下也知,朝中诸公莫不自知,然却无一人站出来挽狂澜于既倒,老夫一人又能起什么作用?”

刘慧明心说你面前不就有一位吗?

“依老大人所言,该如何挽狂澜于既倒?谁有这个能力?”

张国维如老僧入定,并不回答。

刘慧明又问赵光抃,“石谷先生以为呢?”

赵光抃道,“我辈大明英豪上不愧君父,下不愧黎民即可。”

张国维不以为意地道,“此时的大明极似汉末、唐末,老夫还看不出谁有这个能力。”

刘慧明笑道,“所以老大人准备等等看,静待时机?”

张国维有所心动,随即又疑惑地问,“不知德公将给老夫何等样的差事?”

刘慧明想了想,道,“我还真有一件事想麻烦玉翁您呢。”

张国维道,“单说无妨!”

刘慧明起身冲外面喊道,“虎泽,把我的《军校疏》拿来一下。”

《军校疏》全名《请求成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军疏》,是刘慧明前几天才完成的,崇祯已经同意了。他这两天正在物色院长,张国维就主动送上门来了,他自然不能放过。

老实说,他的第一人选并不是他,他原本想把秦良玉弄来的,但老奶奶年纪实在太大了,孙承宗、王在晋这些人都不错,但可惜的是孙承宗崇祯十一年就死了,王在晋好像也只有一口气了,孙传庭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但崇祯肯定不会同意,想来想去也只有张国维合适了——他毕竟打过仗,还干过兵部尚书。

趁唐卯去拿奏疏的空当,刘慧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军校的事情,张国维和赵光抃听得目瞪口呆,脸上写满了惊疑与惶恐。

刘慧明伸手在他们面前晃了晃,笑道,“怎么了?被吓着了?”

赵光抃一拍大腿,喝道,“好主意,真是好主意啊!”

张国维的脸上却颇有担忧之色,他是文官出身,刘慧明这么做定会增强武将的权力,当然是他不想看到的。

刘慧明道只好拿无能为力的辽东和糜烂的内地来说事,并痛陈大明没有良将的痛苦,虽然如此,张国维还是有些担忧,连赵光抃都被他感染了。

唐卯恰在此时送来了奏疏,刘慧明递给张国维,道,“这是详细方案,你们不妨细看,看完之后咱们再讨论。”

二人和崇祯的反应差不多,光看目录就已经被震惊了。

刘慧明笑了笑,端起茶杯喝起来。

奏疏并不长,总共只有一万来字,两人看了一刻钟,就已经领会了其中深意。

张国维叹道道,“都言德公处事周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刘慧明笑了笑,没说话。

赵光抃又拿过去仔细研究了一番,脸上已充满了激动之情,不住地赞道,“好主意,真是好主意。”

刘慧明看着张国维,一本正经地问道,“玉公可愿意出任第一任山长?”

张国维迟疑了一下,赵光抃就不耐烦地劝道,“玉公,这可是振兴大明军备的绝妙之策,你可不能推脱啊!”

张国维为难地道,“此事关系重大,恕某不能现在答复!”

赵光抃还要劝,刘慧明摆摆手道,“老大人说得在理,这件事确实干系重大,你确实应该好好思量。”

说完他又看着赵光抃,笑着问道,“石谷可愿意出任第二人山长。”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赵光抃豪迈地一笑,道,“能为大明培养一批文武兼备的将领,是乃赵某毕生心愿也。”

说完,二人便把目光一起投向张国维,哪知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仍然坚定地道,“此事干洗重大,老夫要仔细思量。”

刘慧明知道他为人谨慎,便不再逼他了。三人又说了些其他的,最后竟然扯到了如何救世上面来了。

张国维仔细地盯着刘慧明看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地道,“天下大乱,英雄尽出,德公想必有些想法吧。”

刘慧明忙摇头,“老大人太高看在下了,在下一心为大明着想,绝无此意。”

张国维笑了笑,不以为然地道,“老夫别无他意,就是想问德华,你要如何挽大明于大厦将倾?”

刘慧明嘿嘿一笑,反问道,“两位大人都是久历宦海,你们觉得大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赵光抃道,“无他,流贼和建虏内外夹攻,两面受敌而已。”

刘慧明继续追问道,“倘若平了流贼,灭了建虏,大明是否可以享万世江山?”

张国维摇头道,“世上哪有万世的江山,就算平了流贼,灭了建虏,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刘慧明道,“这么说来大明的问题还是在国内,是不是?”

赵光抃道,“不知德公此何意?”

刘慧明闭口不答,反而顾左右而言她道,“你们肯定想问,我和陛下谈了三天到底谈了些什么,是不是?”

不待二人回答,他就自问自答道,“其实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今天我又向两位大人问同样的问题,只是不知道两位大人可有什么见解。”

这个问题太宏大了,张国维如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发。

赵光抃可没那么好的涵养,他憋了没多久就开口了,“赵某以为,大明的问题确实在国内,只是赵某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张国维缓缓地起身,“老夫也想不明白,不能给德公解惑,老夫告辞了。”

刘慧明一脸懵逼,这老头儿不会吃错药了吧,刚起了个头就要走?

难道是害怕因言获罪?

正狐疑间,只听张国维又道,“德公乃是有大志之人,只盼公能解民于倒悬。”

赵光抃见张国维去意已定,也只得站起来一起告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