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大明的敌人(1 / 1)

明末妖僧 沉渣 1425 字 2个月前

刘慧明滔滔不绝,讲述着自己上辈子选修课里的政治学知识,不时还在纸上写写画画,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咦,怎么看不到了?”刘慧明抬头向外看了看,才发现天已经黑了,三人整整谈了一天,而几次要谈的流贼问题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崇祯笑道,“现在天已经黑了,咱们先吃饭,然后把流贼的问题说完,就散朝。”

王承恩一边起身张罗晚膳,一边提醒道,“陛下,现在是下午,没有上朝。”

“你这老狗,去你的吧!”崇祯哈哈大笑,“德华,陪朕出恭。”

刘慧明心想,没想到你还有这个爱好,自己正好也想嘘嘘了,就跟着去了。

刘慧明一边活动着身体,一边笑道,“陛下今日被臣屡次顶撞,没责怪臣,臣真是感激不尽啊。”

崇祯笑道,“朕虽然急躁,也爱发脾气,但朕并不是一个不知道是非之人。”

刘慧明笑道,“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爱卿说得有理!”崇祯见他不时冒出几句市井俚语,颇觉有趣,便想起了一个人,这人叫刘鸿训,也是个喜欢说俚语之人,只是他的俚语比较粗俗,刚开始他还觉得有些新颖,但听多了就觉得恶心,因此,刘鸿训虽然入了隔,有很快出局了。

而刘慧明的俚语则大不同,他的俚语其实更像大白话,都是一些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道理,虽然浅显,却显得颇为高雅。

二人来到恭桶边,方便完之后,崇祯又问道,“刘爱卿,朕有一个问题,你如此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百科,无所不会,你师父是谁?”

刘慧明笑道,“臣没有师父,臣是自学的。”

崇祯一脸的不相信,“不可能,朕绝不相信有生而知之之人。”

刘慧明道,“臣只有一个启蒙老师,已经过世了。臣没事就喜欢看书,但是看得又不精,学东西也是,看见什么就学什么,但是臣做事没有定性,所以才到臣什么都懂一点儿,却一样都不精。”

崇祯摇头道,“爱卿算得上是样样精通,特别是对朝代兴衰和人性看得极透彻。”

刘慧明只好再次祭出自己的短发来,“陛下,臣其实不是大明的子民,臣是在西洋长大的。”

刘慧明摘掉官帽,露出一个金正恩似的阴阳头,道,“这个发行就是明证。”

崇祯看着刘慧明的短发,愣了半晌才吃惊地道,“你真的是从西洋来的,是哪个国家?”

刘慧明前世最喜欢德国,就顺口说道,“臣来自普鲁士。”

“普,普鲁士?”崇祯疑惑地道,“这是个什么国家?”

刘慧明解释道,“陛下,西洋有几十个国家,我们大明熟知的佛朗机其实是两个国家,一个叫西班牙,一个叫葡萄牙。而我们说的红毛鬼其实叫荷兰,臣所在的普鲁士挨着荷兰的。另外还有一个国家叫法兰西,在普鲁士的南边,是现在西洋最强大的国家。还有一个国家叫英吉利,现在还在打仗,但他们的人也已经出现在南海了。而我们熟知的罗刹人其实叫俄罗斯,也是西洋的国家。”

崇祯听刘慧明一口气说了七八个国家,再也不怀疑刘慧明的身份了,“难怪爱卿的举止与大明截然不同,原来是在西洋长大的。”

刘慧明道,“臣在西洋的教会学堂里年过几年书……”

他话还没说完,崇祯就打断道,“是不是那些西洋教士上的学堂?”

刘慧明点头称是。

崇祯叹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刘慧明道,“臣是三年前来到澳门的,关于大明的知识都是这两年恶补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没读精通。”

崇祯连连点头,“那你的父母呢?”

刘慧明摇头,“已经没了。”

崇祯愣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你能否给朕说说西洋的事情吗?”

刘慧明点头,“今天天色已晚,明天再说吧。臣现在可以说一句很肯定的话,大明十年之内的敌人在国内,百年之内的敌人在北方,百年以后敌人在西洋,他们与我们汉民族完全不同。臣的一些思想就是受了西洋人的影响,陛下想必也看出来了。”

崇祯震大惑不解,问道,“却是为何?”

刘慧明道,“大明现在虽然内忧外患,只不过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产生的内部问题,咱们中原王朝有这方面的经验,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焕发生机。”

崇祯想起刘慧明讲的王朝兴衰论,顿时了然。

刘慧明接着道,“一旦中原王朝统一,就会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展开斗争,但是这种千年以来的斗争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

崇祯惊疑道,“这又是为何?”

刘慧明道,“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说白了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斗争,随着咱们中原的文明越来越发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游牧民族很快就不是对手了,因此,臣以为用不到一百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彻底失败。”

崇祯还是不明白。

刘慧明只好说大白话了,“举个例子吧,游牧民族不事生产,唯一的优势就是骑射,只要咱们发明一种连珠火铳,可以一次打出几十上白发的子弹,只要咱们装备出一只几万人的兵马,敌人就算骑术再好都是徒劳。”

崇祯这下明白了,随即又望洋兴叹道,“可是谁能发明这种连珠火铳呢?”

刘慧明笑道,“我做了个预测,按照大明和西洋目前的火器发展速度,应该要不到一百年就可以发明出来。”

崇祯一喜,随即又叹了口气,不想说话了,心道这人信口开河的本事当真举世无双。

见刘慧明又不说话了,崇祯便问道,“爱卿为何说大明百年以后的敌人一定在西洋?”

刘慧明道,“这是一种文明的冲突,咱们中国的文明和西洋的闻名完全不一样,咱们讲温良恭俭让,咱们讲中庸之道,西洋人讲弱肉强食,咱们重礼,他们重利,咱们要脸面,他们只要实利,咱们讲睦邻友好,他们时刻惦记着我们的金银财宝,因此双方难免会打一仗。”

崇祯拍手道,“说得好,说得好啊,西洋人见利忘义,不顾廉耻,朕甚厌之,原来先生也心有戚戚焉。”

二人已经回到了大殿,崇祯招呼刘慧明吃饭,王承恩照例在一边侍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