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剧烈政治斗争之后伴随的都是政治清洗,而如今的韩国最重要的也是稳定。
唯有如此,才能逐渐积蓄国力,与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斐争天下。
对于这一点,韩公袁绍心知肚明,只是人老了,决定有时候会被感情所影响。
此时此刻的韩公袁绍就是如此,对幼子的喜爱,让他的判断失去了准则。
……
“刘长,你也是跟随在孤身边的老人,在你看来,立储一事上,孤是否犹豫太久了?”
迎着韩公袁绍的目光,刘长沉默了一会儿,方才一字一顿,道“大秦帝国因为始皇帝未立太子,而有了胡亥乱政。”
“如今我国的局势虽然与大秦帝国有一丝相似,但唯一的不同就是君上健在。”
说到这里,刘长人忍不住继续,道“只要君上在,韩国内部就算是派系林立,三位公子夺嫡,也乱不起来。”
“只要君上做出决定,一切都为时未晚!”
……
听到这里,韩公袁绍眼中掠过一丝明悟,他心里清楚,刘长说的不错,在韩国他才是唯一的话语者。
一念至此,韩公袁绍忍不住朝着刘长,道“刘长,以你的看法来说,袁谭,袁熙,袁尚三人,哪一个更适合成为韩国太子?”
……
“轰!”
闻言,刘长大惊失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韩公袁绍居然会将这个问题抛出来问他,心中念头闪烁,连忙,道。
“君上,立储一事乃韩国大事,理当由三公九卿以及君上来决定,老臣才智低微,不敢轻言。”
看着诚惶诚恐的刘长,韩公袁绍嘴角掠过一抹笑意,随之笑意收敛,道“孤恕你无罪,今日此地只有孤与你,心中有何想法,只管说出来。”
“出的你口,入的孤耳,在这个天地间,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
……
迎着韩公袁绍凌厉的目光,刘长心里清楚这一次他怎么也是躲不过去了,心中念头闪烁,沉吟了片刻,道。
“王上,主要是立嫡、立长、立贤、立爱。前两种是靠生出来的,后两种是靠做出来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朝廷的平稳运转是最重要的,远胜过一个君主的个人能力如何。”
“一旦挑起继承人斗争,必然破坏整个行政运转的连贯性,导致一系列内耗发生,从而使堡垒从内部崩溃。”
“嫡长子制度是最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一旦从最开始制定好确定名分的方式,就从法理上制止了这种内耗,使诸公子各按其事,纵然君主人个人未必是最优的一个,却是整个国家合力最大的方式。”
“这便是大汉王朝延续四百年的根本原因所在!”
……
说到这里,刘长忍不住叹息一声,道“虽然长公子战功赫赫,但是性格有一点桀骜不驯,一旦继位,诸位公子恐怕难安。”
……
刘长一直跟随在韩公袁绍身边,他自然清楚韩公袁绍心中大概得想法,他清楚袁绍钟意于袁尚。
而且长公子袁谭,二公子袁熙,外放为官,与他并没有多少交情,自然而然,刘长偏向于三公子袁尚。
只是刘长是一个聪明人,他心里清楚,韩公袁绍虽然在心中犹豫不决时爱询问,但这并不代表就会认同。
作为一个内侍,刘长对于自己的地位一清二楚,今日若不是韩公袁绍逼着他开口,就算是心中偏向于三公子袁尚,也绝对不会说出来。
他心里清楚,当一个国家的制度稳定之后,实际上皇帝的贤愚得失,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只能起到部分影响作用,而完全不是决定作用。
既然这样,只要废长立幼对国家起到的积极影响能够大于给国家带来的弊端,那废长立幼就是行得通的,是一个选定继承人的优秀制度。
刘长心里清楚,纵观历朝历代,很多时候废长立幼的弊端,远远大于积极影响。
……
作为政治世家出来的韩公袁绍,在这一点,远比刘长看的更远,他心里清楚,在治世,废长立幼积极作用微乎其微。
但是在乱世,废长立幼积极作用很大,但是弊端更大、更加突出,而且还存在极大的判断失误可能。
所以才有了废长立幼,自古乃取乱之道这样的说法。
……
一个强悍的集权帝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专制权力的继承,继承的过程里往往充满着血腥和杀戮。
为了减少血腥和杀戮,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法理体系来确定继承的人选。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嫡长子继承制度,袁绍心中念头闪烁,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刘长,道。
“去将三公子带来大明宫!”
“诺。”
……
点头应诺一声,刘长转身而出,他心里清楚,刚才的一番谈话对韩公袁绍影响极大,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想要见三公子袁尚。
从韩公袁绍的反应上来看,刘长就清楚他的判断没有错,袁绍眼中,最想要继承的那个人就是袁尚。
……
“儿臣见过君父!”
不一会儿,袁尚便来到了大明宫,由于韩公袁绍对于袁尚的宠爱,父子二人之间,并没有生疏与隔阂。
看着长相颇似自己的袁尚,韩公袁绍眼中掠过一抹喜色,微微一笑,道。
“显甫,不必多礼,起来吧!”
“诺。”
器宇轩昂,站在大明宫的袁尚,让韩公袁绍在一刹那间,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样的风华正茂,一样的书生意气。
这一份感官,让袁绍对袁尚在心里多了一丝偏向。
“显甫,最近书读的如何了?”
当初韩公袁绍留下袁尚,不仅是因为他的年纪小,其中也因为他想要花大代价培养袁尚。
可以说韩公袁绍对于袁尚报有极大的期望,这一份期望,就算是长公子袁谭与二公子袁熙两个人加在一起,都远远不足。
闻言,袁尚心中一动,刚才来的路上刘长已经告诉了一切,一念至此,连忙朝着韩公袁绍,道。
“禀君父,先生正在教周易与孙子兵法,儿臣略有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