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胡轸奔袭鲁阳城 王匡兵败小平津(1 / 1)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2091 字 2个月前

“贞之,吴景、程普、韩当军报,说华雄围父城不攻,十分可疑。”

荀贞抬头看去,见是孙坚匆匆从帐外进来。

“文台,我刚接到一道军报。”

“是什么?”

“胡轸亲统兵马,已至鲁阳。”

“胡轸统兵已至鲁阳?”

“正是。”

孙坚正准备往坐席上坐,听到荀贞这句话,呆了一呆,愕然地说道:“董卓匹夫,原来攻我颍川只是佯攻?”

“用一万兵马佯攻我颍川,也真是看得起你我。”

孙坚落座席上,稍微收拾了一下惊愕,忖思片刻,说道:“胡轸带了多少兵马?”

“不多,只有五千。”

“才只五千?”

“俱为骑兵。”

“原来如此!难怪他能如此迅捷,又能如此隐秘,……他何时到的鲁阳?”

“据军报,应是昨日中午。”

“那鲁阳现在情形如何?”

“胡轸不但瞒过了你我,也瞒过了袁将军。军报上说:胡轸兵到时,鲁阳/根本就没有一点的准备,袁将军正与诸将饮酒高会,猝不及防,被胡轸驱马策军,接连踏破了三处营垒。”

“然后呢?”

“张勋、桥蕤、陈兰、雷簿诸将死战,护得袁将军入城。”

“城可有失?”

“那倒没有。见袁将军入城后,胡轸没有攻城,而是继续攻杀被留在城外的袁将军部曲,直杀到入夜。”荀贞起身,来到孙坚座前,把手中的军报递给他看,说道,“你看看,上边写的:直杀了个血流成河,积尸如山。”

孙坚接住军报,一边看,一边问道:“袁将军部曲伤亡多少?”

“具体伤亡不知,但肯定损失不小。”

“胡轸现在何处?”

“军报最后写的有。”

孙坚性急,听了荀贞此话,索性不再看军报别的内容,直接把军报展到最后,看到了两个字,讶然念道:“‘已撤’?”

“进无声息,退如风行,一击即走,毫不拖泥带水,凉州铁骑,名不虚传。”

董卓分兵两路进攻颍川,荀贞、孙坚本以为他这是在“声东击西”,一路虚、一路实,却未料到,董卓的确是在“声东击西”,但“实”的一路却不是在颍川,而是在鲁阳。搞了半天,原来董卓进击颍川的两路兵马全都是“虚”,是为了骗过荀贞、孙坚和袁术。

最终的结果证明,董卓此计得售了。

孙坚忽然想到一事,丢掉军报,一跃而起,拿出吴景等遣快马送来的上报,急声说道:“击我颍川是虚,奔袭鲁阳是实,看来这就是华雄为何围城不击的原因了!贞之,胡轸即已带兵撤退,那华雄想来也该撤军了,你我却不可就这么放他离境啊!”

“文台有何高见?”

“我欲立即令吴景、程普、韩当进击,然后亲率兵马,追而击之!”

“董卓既定下了此计,虚击我颍川、实奔袭鲁阳,以我料之,就必会有后手,断然不会坐视你我追击华雄。”

“那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走?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当我颍川是什么地方?把你我当成了什么?”

“文台,万不可因怒兴兵啊!”

“……,话是这么说,但贞之,你就能咽下这口气?”

荀贞举目帐外,沉思着说道:“董卓断不会只奔袭鲁阳。”

“你的意思是?”

“记得此前咱们商议军情,说到董卓出兵,极有可能会是分兵两道,一击袁将军,一击袁车骑么?”

“鲁阳好攻,只要骗过你我和袁公路即可,河内那边,可是与洛阳隔着河呢!滔滔大河,岂可易渡?便是董卓有攻河内之意,怕也难以得手。”

“董卓如果真的有进攻河内的话,为不使袁车骑早有戒备,想来应是在进攻鲁阳在同一时间前后,用不了两天,就会有消息传来了。且等消息传来,便知他有无得手。”

“管他有无得手!现在说的是华雄,还有轘辕关的那五千出关董军,贞之,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撤走啊。”

荀贞收回望向帐外的视线,目光落在孙坚的脸上,说道:“文台,你有没有想过……。”

“想过什么?”

“袁将军受袭大败,伤亡惨重,如袁车骑再获败,……这讨董之事?”

“怎样?”

“恐怕会更没有人敢出兵进击了啊。”

“你是说?”

“当务之急,不是华雄和那出关的五千轘辕关董军,而是你我该想一想,下边该怎么办了。”

孙坚怫然不乐,说道:“便是二袁将军皆败,无人敢出兵进击,只剩下你我两路,贞之,这讨董我也是要打到底的!怎么?你有了退意?”

“忠烈之士,天下岂只有卿?文台,你我相交多年,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么?董卓倒行逆施,挟持天子,祸乱海内,我与他不共戴天,怎可能会有退意?”

“那你是何意?”

“我是说,当此之际,你我切不可草率行事,万一董卓还留有后手,你我追击华雄或轘辕关的那五千董军不成,反而不慎坠入他的埋伏,轻则也大败一场,重则伤筋动骨、坏了元气?……你我兵败事小,将来二次讨董事大啊!”

“可我就不甘这么看着他们撤走。”

孙坚自从军以来,几乎败绩,虽有过险死在战场上的经历,可最终那场仗还是打胜了,像现下这一仗这样,被董卓耍个团团转,吃个哑巴亏的事儿,他以前从未有过,难免咽不下气。

“小不忍则乱大谋。”

“……,也罢,就听你的。”

“卿可传令吴景、程普、韩当,华雄如撤,不可追击,遥送之出境便是;我也传令仲仁、文谦,轘辕关出关的那五千董军如撤,一样也是不可追击,遥送出境。”

荀贞、孙坚的军令还没送走,荀成、吴景的最新军报就相继送来。

两人的军报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在说:董军后撤。

只有一点不同,荀成在军报中提到:轘辕关董军在后撤时,旗靡辙乱,看似军纪不整,但他和乐进都认为,这只是假象,应是轘辕关董军的诱敌之计,所以他和乐进决定不做追击。

荀贞回复军报,批写道:“卿与文谦决策甚当,轘辕关董军入境以内,与我并无一战,今其撤退,何来‘旗靡辙乱’?此必诱敌之计也。卿二人无需追击,送之出境即可。”

戏志才、荀攸、程嘉等人知道了鲁阳遭袭、华雄和轘辕关董军撤退之事,纷纷来到荀贞帐中。

程嘉叹道:“我闻董卓昔从故太尉张温击边章、韩遂时,诸路皆败,甚有部曲折损十之七八者,而唯他以计得归,独全部曲,又闻他初入京时,兵少,乃令其部夜晚出城,白昼入城,如是再三,遂使京都士民皆以为他兵众。‘兵者,诡道也’,他可谓谙熟此技。”

戏志才有点懊恼,说道:“董卓此声东击西之计,本该早能看出,却竟被他哄过!”

荀贞说道:“不但哄过你了,把咱们全都给哄了。志才,胜负兵家常事,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被董卓骗过一局并不丢人,下次咱们和他再对阵时,也骗他一次就是了。”

正说话间,帐幕被人掀开,一阵衣香传入,诸人不用看,也知这定是荀彧来了。

荀贞抬眼看去,果是荀彧。

此时临暮,夕阳的光辉从掀开的帐幕外洒入,正落在荀彧的肩、后背上,诸人观之,见他黑衣高冠,带剑配囊,眉目清雅,长身玉立,从夕照中安然步入,只觉恍如神仙中人。

帐中诸人里,程嘉的地位最低,坐的位置离帐幕最近,他看到荀彧如此风范,虽是正处在议事中,按说不该有分心的,可却也顿有自惭形秽之感,不觉身子往后挪了一点,以可离荀彧稍微远些,免得自己被衬得“更丑”,心中想道:“君侯族中真俊士济济,初见君侯、公达、仲仁,一英武、一智秀,一敦文,已觉是人间罕见,不意来至颍川,复又见仲豫、文若、休若、友若诸君,或饱学德高,或善辩能言,或娴於理事,竟亦各天下杰才,并俱各姿容美伟。”

一来颍阴荀氏的基因不错,二来满腹诗书气自华,所以荀家的子弟们虽不能说全部都是一等一的美男子,可整体来看,却正如程嘉所想,确实都称得上“美姿容”三字,而在这其中,又数荀彧最为温雅,最合乎“君子如玉”四个字,换言之,最能引起别人的好感。

荀彧入到帐中,从容行礼,取出一个密封的信笺,对荀贞说道:“阿兄,我刚在帐外,正碰上来送军情的斥候,顺便帮他拿了进来。”说着,来到荀贞案前,将信笺呈上。

荀贞一面打开信封,一面示意荀彧入座,笑道:“我听说你又去找奉孝了?”

荀彧坐入戏志才对面、荀攸上首的席上,答道:“奉孝年岁虽轻,然实奇才。他在家学里时,我就常与他对谈议论,经学文章,他不如我,可如论及奇谋高才,我不如他。兄真有识人之明。”

这最后一句,“兄真有识人之明”,说的却是荀贞一直对郭嘉青眼有加。

荀贞笑了一笑,览信读之,看不两行,笑容顿收,一目十行地把这道军报看完,将之放在一边,环顾帐内,喟叹一声,说道:“果如我所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