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诸位,可有愿意与我同行的?(1 / 1)

启明1158 御炎 1696 字 2个月前

第1516章诸位,可有愿意与我同行的?

有了苏咏霖的调和与保证,周翀便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回去之后会做好一系列的先期工作。

吏部整体并入组织部、不裁撤什么官员是进行这项改革的前提条件,周翀必须要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不仅要让吏部没话说,组织部内部也不能有什么抗议的声音。

总而言之,他需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防止阻力过大影响到改革本身,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并不容易。

当然,这也是后话,是当下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件事情光解决深层次问题还不行,也要在表面上正大光明的把迫在眉睫的立太子之争给解决掉。

从吏部开始蔓延的对苏咏霖立太子一事表达支持的群体为数不少,目前来看还是一群中低级官员,中上层官员还没有几个公开表态支持的,似乎都在顾虑着什么。

胆子大一点的,如孔茂捷和周翀,也没有公开做出什么表态,显然中高级官员对这种事情怀有更多的想法,也更加不容易做出什么表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咏霖并没有那么简单就能得知自己的这些官员们到底怀揣着什么样的想法,但是他觉得会露出马脚的人始终是忍耐不住自己的欲望的。

比如潘勇建,虽然看上去从未表露过自己的公开态度,但是稍微一调查,就能查出一堆黑历史,很容易就能让苏咏霖锁定目标。

之所以没有现在出手,只是苏咏霖还想等等看眼下究竟还有多少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惶恐不安,以及这种惶恐不安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理念。

顺便也能让他发现一批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人,好把他们的一切都给调查清楚,把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他们无处躲藏。

孔茂捷和周翀秘密离开之后,并未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而在此之后,七人决策小组中的其余四人也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想法秘密前来拜见苏咏霖。

他们当中态度最温和的是苏咏霖的内阁首辅陈到。

他十分温和的劝诫苏咏霖不要立太子,否则会在整个复兴会群体当中引起巨大的思想混乱,会让明国好不容易营造的局面毁于一旦。

他从苏咏霖和大明国的切身利益出发,劝说苏咏霖不要听信某些人的说法,觉得立太子就能怎么样,事实上立太子也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

他们当中态度最不温和的是辛弃疾。

苏咏霖本以为辛弃疾身居高位那么多年,从十八岁的热血少年到三十而立的中年男人,怎么着也该更加沉稳了。

结果显示,辛弃疾并未忘记十八岁那年的热血。

“当年我曾对您说过要去投宋的事情,这是后来您用来打趣我的惯用手法,也是我深深感到羞耻的事情,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我已经忘了这件事情,但是我并没有。

这几日我辗转反侧,晚上睡不着觉,然后就坐起身子来思考,如果说您因为这一次的生病而决定立太子来稳定人心的话,那么我会感觉这十几年的奋斗白费了,还不如去投宋,反正结果都一样。”

辛弃疾十分气愤的面对苏咏霖,勇气十足。

这让苏咏霖倍感欣慰。

这至少证明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并且一直团结在身边的核心力量并未变质,这七个人的确有值得自己托付大事的操守的存在。

历经风风雨雨,还能在自己面前说出这样的话,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

这七个人的表态,让苏咏霖一扫因为潘勇建的堕落而感到忧郁的情绪。

怎么说呢?

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同时存在于一枚硬币身上,至于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在它落地之前,没人知道。

苏咏霖也不知道。

随着时间推移,关于立太子还是不立太子的争论在朝中越发的激烈,很多人都没有继续闭口不言,而是正大光明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苏咏霖欣慰的是,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立太子是不对的,有违苏咏霖自己作出的政治承诺。

在大家都希望他立太子的时候,他表态自己不立太子,要做终皇帝,把调子起的那么高,要做一个另类的千古一帝,那么现在又要食言而肥,这是千古一帝的作风吗?

没人愿意接受这种结局。

剩下来的少数人无非是觉得他们摸准了苏咏霖的私心,觉得苏咏霖私欲膨胀无法遏制,所以特地试探一下大家。

他们觉得这是好机会不能放过,一旦放过了,下一次苏咏霖鼓起勇气想要变质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他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劣势处境的机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了。

所以机会不能放过。

苏咏霖那边越是不发声,越是继续用病休的理由待在皇宫里不出来处理政务,这帮人就越是认为苏咏霖应该怀揣着莫大的私欲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因为如果苏咏霖不高兴,是会立刻发动大清洗的。

所以说哪里来的偏见呢?

苏咏霖明明是个性格温和而又讲究团结友爱的人,从来不会欺凌比他弱小的人。

大清洗是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难道有人会为了大清洗而去大清洗吗?

只能说有些人太过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了,而这注定会让他们失去一切。

面对着诡异的局势,潘勇建是彻底的坐不住了。

他左思右想,觉得在朝廷局势如此尖锐的时刻,已经容不得他这样的人继续躲在后面一言不发了。

小弟们可以冲锋陷阵,但是他们需要引导,需要一个领导人告诉他们该往什么地方冲锋陷阵,必要的时候,领导也要站出来鼓舞人心。

否则小弟肯定会跑。

深谙这一点道理的潘勇建决定动起来,将之前这段时间自己联系到的“同志们”都给喊上,大家一起上表给苏咏霖,表态绝对支持他立太子。

事情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到了要见分晓的时刻,胆小鬼一旦后退,一切前期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富贵险中求,大家想要泼天的富贵,就要从冒险中追求,敢不敢?

而他所谓的“同志们”在听到这个建议的时候,都一起犯了难。

除了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李乐已经跳出来了之外,宣传部副主任周维、军务部纪律司副主事闵锐、庶务部民政司副主事毛向文、宣徽院副使杨光、尚书左司郎中裴康、吏部稽勋司郎中金宇等人都不太愿意跟着他一起跳出去。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顾虑。

主要经过第三次大清洗之后,不少人实在是被苏咏霖的雷霆果断给吓到了,他们确定苏咏霖不会对他们网开一面,所以也不太敢冒头挑事。

所以尽管潘勇建利用自己江南老人的身份接触了不少同僚,但是大部分人态度坚决,不参合,少部分人态度暧昧,有所摇摆。

真正向他伸出援手的江南老人居然只有周维一个人。

不过潘勇建并不觉得失望。

因为他相信大家心中还是有想法的,只是被苏咏霖吓到了,一旦苏咏霖自己的立场软弱,那么大家的心思会立刻活泛起来,会立刻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激进者”。

眼下,是他要做这个勇于冲锋的排头兵,把大家心中的勇气勾出来。

“凡事都要有第一人,若是没有人愿意做这个第一人,那么就由我来做这个第一人!我将向陛下上表,正式恭请立皇太子!诸位,可有愿意与我同行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