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序幕开启(1 / 1)

写书不是容易的事,写学术专著更难。

对于没有书稿的段波、张学通,甚至黄茂和涂宪等人来说,首先确定专著的方向就不容易,之后,再想到这本书挂着自己的名字,可能要跟着自己一辈子,被所有的对手看到,再要写它就更难了。

所以,大家虽然羡慕着李文强,可真正动笔的却没有几个。

这也让杨锐看出了李文强的不同,要不然人家以后是三国院士呢,就是动乱年间,人家也在闷着头读书搞理论,有机会就验证,没机会就继续闷头读书,一本两三百页的专著改了又改也不嫌烦。

可以说,在大家两眼望天觉得绝望的年间,李文强完成了自我积累,而且,他学习的速度很快,或者说,利用时间的效率很高,这才开始正常研究没几年,他把能验证的东西都验证了,书也改的差不多了。

可以想见,再过几年,李文强在个人研究方面,肯定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成功,则长出牛角,失败,则继续积蓄力量。

其他几个人在未来,虽然不是院士级的就是长江学者级的,可他们这几年时间可没有这般努力,最起码,研究的深度不够,以后还有的忙呢。

李文强轻松的确定书皮封面,轻松的确定书页纸张,轻松的确定印刷字号……史贵没有让他等太久,李文强就得到了300本写着自己名字,热乎乎的铅印。

一番折腾以后,李文强的发际线仿佛都恢复了两厘米似的。

“恭喜呀。”

“恭喜恭喜。”

实验室同仁一个挨着一个的向李文强祝贺。

李文强乐的合不拢嘴,一边说着同喜同喜,一边将书拿起来,双手递给每个人,道:“请斧正。”

杨锐也拿到了一本,只见《细胞代谢活动》几个蓝字灿灿生辉——是真的生辉,似乎是加了什么金灿灿的颜料的样子。

魏振?凑了过来,笑嘻嘻的对杨锐道:“我建议的,是不是特漂亮?”

“你建议的什么?”

“标题蓝字,封面纯白,带金粉,老远都能看到,像不像天空?蓝蓝的天空,纯白的云彩,金光闪闪的太阳……”魏振学一副抒情诗人的架势,就是老脸太抽象,比较难蒙人。

杨锐更是醉了,道:“天空是蓝的,那不是因为封面是蓝的,字是白的?还有,这个金粉也太俗了吧……”

“所以把标题弄成蓝的,封面弄成白的,颠倒一下,俗气就去了,雅气就来了。”魏振学深吸一口气,道:“我觉得我也能做设计师了。”

“老李,你就这么着被魏振学给拐了?”杨锐同情的看向李文强。

李文强嘿嘿的笑:“书都出了,其他没关系,大家高兴就好。”

“这个金粉可容易掉。”王晓芸用手搓了一下,提醒李文强。

李文强正处在兴奋当中,憨厚的道:“没关系,掉了就掉了。”

“撒金粉就是为了掉的。”魏振学挺胸抬头,再次宣示自己设计师的身份,道:“金粉掉了的,说明不是全新的书了。咱们这是第一版的珍藏版,就像是邮票一样,你金粉一点都没掉,那就是全品相的,你金粉掉了一些,那不好意思,九品都不一定是你了。所以啊,拿到赠书的各位,好好保存咱们李文强同志的珍藏版专著,以后值钱了,结果你的书品相不好,别说我没告诉你啊。”

王晓芸等人听的目瞪口呆,转念一想,还怪有道理的。

于是,从魏振学开始,大家都给《细胞代谢活动》包上了书皮,然后在书脊写了书名。

杨锐暗叹一声,也随大流的包了书皮,心道:二货果然是有传染性的。

李文强同志未来确实会牛起来,但他终究没有牛到爱因斯坦或者达芬奇的程度,而这本《细胞代谢活动》,老实说,杨锐也没什么印象,换言之,他当年翻好几年的图书馆,扫了无数的专著,甚至没有翻到这本书,可见这本书不可能是《物种起源》一样的神作了。

既然如此,这样的初版书,再怎么珍藏版,也到不了值钱的程度。

整个实验室里诸人的行为,简直如同猴子学戴帽一样……

杨锐忍不住从抽屉里拿出照相机,“咔嚓”一声,拍了一张照片。

一屋子好几个院士犯二的场景,以后估计也不多见了。

李章镇站在旁边,等大家庆祝的差不多了,自己取了一篮子书,道:“这个书我多拿几本,送到科委去给贾主任看一下,争取拿个奖回来。要是评奖成功了,文强同志要请客哦。”

“一定一定,哎呀,太感谢你了。”李文强确实挺想要一个奖的。书号是买的,书是自己印的,总感觉有些不够踏实。

李章镇轻笑着说:“不用谢我,要谢也应该谢杨总。咱们华锐实验室是港资高科技企业,用华锐的名义评奖,几率会高很多的。另外,杨总还给批了经费。”

李文强从善如流的转身感谢杨锐。

杨锐被他握手摇的上下起伏,笑道:“不要谢来谢去了,你只要能给实验室做出东西来,经费付出就是应该的,你如果做不出东西来,那是我眼光不行。”

这话说的,几个人都觉得入耳。

李文强也高兴道:“您放心吧,我把这本书的事折腾完了以后,就全副精力投入到实验室里来……”

“不用全副精力,七成就行了,该写书的写书,该发论文的发论文,咱们是做研究的,又不是在工厂搞流水线,你们有想写的东西就记录下来,有想发表的论文或者专利,又或者书籍,就交给李章镇来做,咱们实验室对这些都有奖励。”实验室的成绩归根结底是要体现在纸面上的,光做实验不写paper的,那才叫一个傻。

王晓芸则被杨锐说的奖励给吸引了,问:“还有奖励,奖励什么?”/p>

“老李这次的奖励是1000元,如果得奖的话,就再多给。”杨锐说着笑笑,道:“咱们实验室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就慢慢补全吧,遇到了,咱们就商量着来,总的来说,实验室做的好,大家都有好处,实验室的成果不好,那就没办法了,私人实验室,如果真做的资不抵债,以至于母公司无法承担,那也就只好倒闭了。”

杨锐说的很实诚。至于母公司,自然是离岸公司了。

众人被杨锐刺激的又是高兴,又是担心。

80年代的中国人,还真不知道倒闭是怎么回事,但就他们知道的部分,已经够骇人的了。

不一会儿,实验室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工作模式。

杨锐招募来的都是30多岁的小牛,各自做事都有了自己的套路,而今稍作磨合,工作已然无碍了。

杨锐按照前日做好的分配表,开始给诸人新的任务。

有的人之前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也是不管,后面的任务和前面的任务都要做,杨锐只看成果。

这也是招小牛的好处,尽管还是需要培养,可基础能力均已具备,尤其是具有完善的自学能力,减轻了杨锐的负担。

30多岁,对一名研究者来说,也是到了分水岭的年龄。

该出成绩的,四十岁以前基本都能出了。

三十多岁还出不了成绩的,以后再想出成绩就更难了。

而能做到院士的,少说都要十几年的牛掰才能被选出来,如李文强等人,积累期再长,也就是几年的功夫,之后,就该是耀人眼球的成果高峰期了。

大部分研究员,在三十岁到四十岁,四十岁到五十岁期间,会完成人生中绝大多数的成果。

大部分智力型行业大多如此,十几年二十年的高峰期过去,一名研究员若是能够掌握一间研究室做老板,那就还能延续几年的高产出,否则的话,也就慢慢陷入沉寂了。

而在高峰期之前,大部分的研究员都是处于静默期的,这一方面是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够,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的社会资本积累不够,如果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年轻的研究员除非找到特殊的项目,否则,他们很难用少的可怜的资源做出优秀的成果。

正常情况下,一名二十多岁的研究员,也就是比同龄人做的好一些而已,因为年轻研究员获得的资源都很少。

直到获得的资源增加以后,研究员们的水平差距才体现的出来。

这就好像将年轻的韩信任命为班长,他并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指挥技艺,如果运气不好,一堆箭射过来,该死也就死了,不过,只要运气不太差,拥有将才的韩信在班长的位置上,肯定会表现优异,理论上,他会以更快的速度升到排长、连长的职位上,同样的,他依然会表现优异,但不会太优异……直到成为掌握了千军万马的将军的时候,韩信的将才方能爆发性的增长起来,一下子拉开了自己与普通将军的差距,等到手下的军队有数十万,上百万的时候,韩信的指挥技艺已是天下无敌了。

要说做班长时代的韩信是否有将才,答案也许是不一定的,但要说做到团长旅长的韩信是否有将才,答案就是一定的了。不过,要想从团长旅长中筛选出韩信,那可太难了。

研究员也是一个情况。

在读书期间,一堆实验狗里,厉害的也就厉害一点点,看着或许是健壮一些,或许还不一定是最健壮的,但是,从研究生到助教,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参与项目到主持项目,从主持小项目到主持大项目,差距也就一步步的体现了出来。

像李文强这样能做到三国院士的,只要资源给的够多,几年时间,成果就能有一大堆。

只不过,除了杨锐,没人敢给他这么多的资源罢了。

就像是营长团长水平的韩信,没有人敢把他瞬间提拔到司令的位置上。

杨锐也没有直接提拔小牛们,不过,实验室资源的增加却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事实。

然而,包括黄茂在内,大家都只顾着乐呵了,没有一个人能从碎片化的研究任务中,发现杨锐的目的。

如PCR这样的项目,原本也是不需要告诉大家全部内容的,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部分,最终的结果,自然会呼之欲出。

经过几个月的人员准备,设备准备,特别是资金准备以后,杨锐也是默默的开启了他的PCR计划。

只不过,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人知道,华锐实验室真正在做的实验是什么。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