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催人泪下(1 / 1)

所以,当大唐月报在长安城第一次面世的时候,长安城中的百姓,甚至包括哪些文武大臣们,都是懵的。

大唐月报?这是什么东西?

他们拿起报纸,首先看到大唐月报四个字,便是觉得,这四个字甚是了得。

虽然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铁钩银划,力透纸背,气势磅礴之极。

非大气度大胸襟者不可为也。

等看到后面的题名之后,更是被吓了一跳。

因为后面的名字,赫然便是当朝圣上的名讳。

这,这四个字,居然是圣上所书?

这么说来,这报纸,是朝廷刊发的了?

这可时陛下御笔亲书的报纸啊!

于是,哪些看报纸的人,不知不觉中,马上就端庄起来,甚至带着几分敬畏。

接下来,他们先看第一版。

第一版,介绍了大唐目前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情况。

以前有句话,叫做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实际上,是吹牛比的。

秀才不出门,知道的事情,自然都是从书上看来的。

但是在古代,他们有报纸吗?有网络吗?能搜索到时事新闻吗?

答案自然是不能的。

秀才能知道的事情,多半是历史,至少也是几年前发生的事情。

而最近的时事,他们根本是不可能知道的。

能够知道天下大事的,唯有皇帝还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甚至一些事情,就连皇帝和衮衮诸公,也未必就能第一时间知道。

比方说,大唐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道路的事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

但是具体修建了多少,则是无人知道。

除了工部之外,甚至就连许多大臣们,也是不知道的。

而现在,他们直接从报纸上看到了。

原来,这几年时间,我大唐已经修建了这么多的道路。

怕是几年之后,各道之间的道路,也就是国道,就能全部连接起来了。

到时候,无论是出行还是经商,交通问题都会大大改善。

原来我大唐,不知不觉中,已经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了。

大唐正在繁荣昌盛啊。

这种事情,让人忍不住由衷的产生一种自豪感。

而接下来的板块,是祖国山河。

这一次,苏长生讲的是泰山。

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并且还配了一首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绝大多数的百姓,自然是看不懂的。

许多人,甚至直接略过了这首诗。

但是哪些书生或者是文臣,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无不拍案叫绝。

这首诗,必可流芳百世啊!

我大唐,到底何人有此诗才?

而这些文人,心里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出一个答案来,苏先生。

再看作者,没错,果然是苏先生写的。

这篇介绍泰山的文章,介绍的可不仅仅是泰山。

而是先从孔圣人孔子介绍起,然后介绍了一番儒家文化。

然后才是详细介绍泰山,写泰山如何雄俊,如何奇伟,有多少景致,有什么美景。

在接下来介绍的,就是泰山的人文文化和历史地位了。

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有许多帝王在泰山封禅。

正因为有如此厚重的历史底蕴,泰山才能牢牢坐稳五岳之首的位置。

这篇文章,详略得当,描写栩栩如生。

便是从来没有去过泰山的人,看过这篇文章之后,眼前也能浮现出泰山的模样。

即便是哪些百姓,都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听得懂这片文章。

听完这篇文章之后,能让他们都忍不住有种想要去爬一次泰山,欣赏一下泰山景色的念头。

这篇文章,是苏长生写的。

或者说,这一期的报纸,除了第一篇和第三篇之后,剩下的全部都是苏长生的手笔。

这篇介绍泰山的文章,是苏长生结合了后世许多介绍泰山的文章,综合起来的产物,文笔什么的,自然是不消多说的。

但是用的是白话文,这一点,却是让许多文人不喜。

只觉得苏先生用文太浅显,太粗鄙了。

这遣词造句,简直如同乡下农夫说话一般,太过下等。

而第三篇,就是介绍几种新型农作物的。

哪些书生或者是大臣们,自然是不屑于了解这些知识的。

他们直接便是略过了这篇文章。

而对于哪些百姓来说,这篇文章才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内容啊。

他们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有幸被苏先生选中,第一年便是种植了这些新型农作物。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种植过的。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大约明年,他们也要开始种植新型农作物了。

他们一直怕种不好,现在有文章专门教他们如何种植,哪可真是太好了。

他们不厌其烦地听人读着这篇报纸,一点一点的记忆着,唯恐漏了哪里。

这片文章,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满满的全是干货啊。

从如何种植,到种植之后,如何侍弄,如何收获,如何储藏,如何育苗。

甚至就连收获之后,有多少种吃法,怎么做好吃,都有详细的介绍。

这对无数百姓来说,这样的文章对他们太有用了啊。

这报纸,简直就是神了!

而下面的内容,则是奇闻异事。

这一次讲述的,是一个孝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乃是武城村的冯长青。

这个故事,自然也是苏长生写的。

当然了,是苏长生凭借一点事实,九分的油盐酱醋加工出来的。

后世关于孝子的故事,简直不要太多。

苏长生精挑细选了一番,巧妙地结合到冯长青的身上。

看完这篇故事,几乎所有人,都被感动的潸然泪下。

这里面,苏长生可是挑选了好几个,好几个后世感动华夏的事迹。

就连后世泪点那么高的网友,都能被感动的痛哭流涕,就更不要说这个时代,这么淳朴之人了。

不要说哪些百姓,便是连哪些文人或者是大臣们。

他们十分鄙夷苏长生的白话文的文笔,但是看了几眼之后,就把文笔的事情全部抛诸脑后。

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被带入到故事之中去了。

一篇文章,文笔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其实也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