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青史一笔(1 / 1)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3776 字 2个月前

第851章青史一笔

章城门上,沮授向着刘备拱手一礼,抬起头,苍老的脸上已经出现了一抹血红色。

他的鼻间不知道何时流出血来,鲜红浸染了嘴唇。

众人看到这一幕,愣在原地,刘备连忙抓住沮授问道:“公与,你怎么流鼻血了?”

沮授从口袋里取出手帕,擦了擦鼻血,强笑道:“许是最近天气燥热,加上臣情绪激动所致,陛下放心,臣无大碍。”

陈暮盯着他手中的手帕,轻声道:“公与,你以前从不带手帕的。这几月来,大哥巡视各地,你却时常借口说有些事务回长安城里,是想掩饰什么吧。”

“子归,我.”

“公与。”

刘备肃然道:“实话实话!”

沮授微微苍白的脸色依旧强笑着说道:“臣无碍的。”

陈暮目光放向不远处,在他们身后跟着的是军情司的新任司命郭淮。

见陈暮看过来,郭淮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道:“丞相。”

“阁老有无去找吴院令?”

“这”

郭淮犹豫地看了眼沮授。

沮授摆摆手道:“罢了,是我让他不说的,吴院令说我活不了多久了。”

刘备只觉得晴天霹雳,悲愤道:“到底是何病?”

“说是脑子里有瘤疾。”

沮授苦笑着摇摇头,他今年也已经七十一岁了,对这种事情其实看得比较开。

陈暮一时沉默。

刘备茫然地看了眼陈暮默然的表情,轻声道:“四弟,伱见多识广,可知道此病能医否?”

陈暮苦涩道:“无药可医,但若是能让患者心情舒畅,或许能延缓生命。”

沮授笑道:“其实去年年末我就患了此疾,除了偶尔身体虚弱,咳嗽时流鼻血外,倒也并无它碍。臣时日无多,这两年能跟随陛下走走大江南北,倒也知足。”

一行众人默然不语。

古代所谓的“瘤疾”,就是癌症。

这种病在古代记载的少并不是因为在古代没人抽烟熬夜喝酒,而是因为古人人数少,平均寿命小。

癌症属于免疫力疾病,老年人抵抗力弱,所以更容易患上癌症。

而古人平均寿命很低,战乱、饥荒、瘟疫,壮年都不一定能够活下来,更别说上了岁数的老人,因此几乎少有癌症记载。

但少不代表没有。

司马师就是患了眼癌,眼睛当中长了个肿瘤,最终病死。

这种病在现代都束手无策,只能靠化疗,得了癌症几乎就等于死缓,区别只是三个月或者两三年的时间而已。

更别说现在就连是哪种癌症种类都不知道,沮授得了癌症,就不可能有活的可能性了。

刘备目光中带着哀伤,轻声说道:“良弼、子义、元皓、公达他们都离我而去了,公与,你也要走了吗?”

沮授缓缓说道:“人孰能无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臣出身贫寒,举茂才入仕,蹉跎十余载,终遇陛下,得陛下青睐,能一展所学,死而无憾矣。只望臣走后,陛下能保重身体,三兴炎汉,亦是臣所愿也。”

刘备已是泪流满面。

天色渐黑了,夜晚繁星照亮了碧空。唯有紫微星旁的一颗辰星,忽明忽暗,似乎已经燃尽了最后的光芒,即将化为一颗流星,消失在夜幕当中。

章武二十五年五月,刘备带着沮授回洛阳修养,每日寻汤问药,长居西园,调养身体。

关中京兆尹奉命为刘备沮授关羽修建雕像。

其中刘备的雕塑是修在了长安皇宫外的广场上,周围有卫兵守护。关羽的雕像是修在长安军区最高指挥部内,沮授的雕像则是放在了京兆尹府衙广场。

下半年,虽然已经在调养,但奈何沮授的身体每况日下,到下半年,人就已经虚弱到不能下床,只能躺在床上。

年末,沮授便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吴普每日为他银针刺穴,亦不过是暂时延缓死期而已。

到章武二十六年年初,沮授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在他死后,刘备仿佛苍老了十岁,六十六岁的年纪像八十六岁,终日面带悲伤,眼中含泪,为沮授的死去而悲恸,竟是病倒在床上。

但死亡不可避免,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刘备也只能强撑着病体,为沮授处理了后事,亲自为其出殡发丧。

到如今,他已经送走了很多部下,那些陪他一路走来的人越来越少,亦让他感到万分孤独。

为沮授办完了葬礼之后,刘备举目四望,最初的七人众,刘备、关羽、张飞、陈暮、沮授、典韦、太史慈已经走了三个,只剩下四兄弟还在。

一切又仿佛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送沮授进山下葬的那一天夜晚,刘备回到了洛阳西宫当中,与三个兄弟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睡梦里,他迷迷糊糊间,梦回了四十年前,那桃园春风中的一杯酒。

酒正酣,人未醉。纵马高歌,人生几何。

紧接着金戈铁马,战火纷飞。

鸡泽遇沮授,曲阳见典韦,东莱得太史,桃花笑春风。

然后便是走马观灯,数十年来的辛酸艰苦皆在其中,那是他们陪伴着自己度过的四十二年人生!

梦醒之时,刘备已是伤心欲绝,泪流满面。

章武二十六年一月,沮授的雕塑和画像移至桃园殿,谥号“文安侯”,其子嗣继承他的爵位,香火得已永继。

刘备本想此时北上去看看魂牵梦萦的桃园,但奈何得了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可老年人体质弱,想恢复没那么容易,因此暂时耽搁在了洛阳。

养病的时候,他整日与关羽张飞陈暮在一起,常于西园座谈。生怕一个不见,自己的三位兄弟也如沮授一般,永远离他而去。

好在如今大汉的体制皆已经非常成熟,政务分门别类,大部分事情,比如刑事诉讼、教育出版、修路造桥、农业税收,皆有三公九卿处理。

而且太子已经监国,多年前就入内阁参议国家大事,现在经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已是一名合格的储君。

虽然刘备很喜欢子嗣当中最聪慧的庶子刘永,但吸取袁绍的教训,他坚决颁布了皇室继承法,彻底断绝了因夺嫡而造成的内讧。

太子刘封虽然不算特别聪慧,但也是陈暮教出来的学生。为人敦厚善良,做为守成之君绰绰有余。入内阁相当于让内阁诸多大臣帮助他成长,也算是为以后做打算。

因此即便大汉现在没有皇帝,没有三位大将军,也没有丞相理政,整个朝堂上下也依旧顺利运转,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到章武二十六年下半年,上将军黄忠无疾而终,于睡梦中悄然离世,享年七十九岁。

章武二十七年初,上将军高顺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刘备皆派人为他们发丧,封黄忠谥号为“毅侯”,高顺谥号为“端侯”,令其子嗣继承他们的爵位,并将画像和雕塑移入桃园殿。

自此桃园殿当中已经有十位开国功臣摆上了画像和雕塑,排在最末的是二十将军之首管亥。

在每次祭祀的灵位摆放上,除了皇天后土和汉朝历代先帝以外,就是汉初十八侯,云台二十八将,以及目前已经死去的桃园殿十功臣。

如果算上还未死的,桃园殿功臣名录应该有二十四人。

关张陈不用多说,在将领方面,还有臧霸、张辽、赵云、牵招四名上将。

谋士方面,还剩下一个荀彧。

其余像贾诩、董昭、毛玠这帮人,肯定是没资格入选桃园殿的,要么没资历,要么没太大的功劳,自然不能算做开国功臣。

而最后就是内政方面的人才,虽然他们不像典韦太史慈沮授田丰他们那样在前线,但稳固后方,为前线输送粮草,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像最开始的讨董之战,再到与袁绍的僵持战争。如果没有后方这些人持续为前线输送士兵和粮草,恐怕刘备也无法获得胜利。

因此在选桃园殿功臣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前线战功以及资历深浅以外,也得考虑他们这些维护后方稳定的人员。

如同萧何一样,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氏仪、孙邵、简雍、华歆、孙乾、王朗、崔琰七人。

其他像韩浩、孙观、徐晃、蔡阳、国渊、武安国、公孙方等人,虽然功劳和资历也不算差,现在也都身居高位,但与前面这些人相比,就差了很多。

更别说还有张燕、段煨、张绣这类,原来是敌对势力,后来因为刘备势大才加入。

资历和战功根本没法谈,只能算做正常的二十将军而已。

所以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评判桃园殿入选的资格有两样——功劳和资历。

刘备走到今天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黄巾时期。

这个时期加入的人是资历最老的一批人,如关羽、张飞、陈暮、沮授、典韦、太史慈,是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

七人在此时组成了最早的团队,因此这六人与刘备就是大汉最高核心层。

第二个时期就是黄巾之后,讨董之前。

按照加入的先后顺序分别有臧霸、氏仪、孙邵、管亥、简雍、孙乾、华歆、崔琰、牵招、张辽、高顺、王朗、田丰、赵云、黄忠等十五人。

第三个时期和第四个时期就是讨董之后的讨伐袁绍的战争,以及一统天下的战争。

从这里看刘备的班底就可以知道,二十四功臣当中,其中二十一位都是讨董之前就已经加入,只有三人在讨董之后才加入,分别是荀彧、荀攸和徐荣。

并且荀攸在讨董之前,曾经在刘备麾下做过一段时间属吏,在讨伐张纯张举的时候,为刘备出谋划策,算是很早之前就有接触。

而荀彧则是最早在陈暮麾下做属吏,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必须回去安置亲属,这才没有第一时间加入。

至于徐荣。

他加入确实是最晚的,一直到讨董结束之后才与阎忠一同来了青州,但他的军功也是实打实的。

讨伐袁绍之前就平定了三韩半岛,然后在讨袁之战中立下功劳无数。

曾经领三千骑兵在清河国搅了个天翻地覆,后来又几乎是一人平定辽东,战功赫赫,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功劳弥补了资历。

但即便是这样,也因为资历问题,徐荣只能在九虎当中排在末尾,还在战功远不如他的牵招之下。

甚至若不是管亥无意升迁,九虎都可能没他的份。

这也是为什么管亥能以一个中将的身份入选桃园殿的原因。

实在是因为他的资历和战功太高,只是他折服于关羽,甘愿鞍前马后而已,若非如此,他早已经位列九虎上将当中。

而其余人,像后来被称为曹魏五子良将的徐晃、张郃等名将,还有许褚、贾诩、董昭、毛玠等历史名人,虽然智力武力都高,但资历太浅,根本不能入选进去。

如此一来,桃园殿功臣名录就算是确定。

排名最前的核心六人分别为:关羽、张飞、陈暮、沮授、典韦、太史慈。

谋士代表三人:荀彧,荀攸,田丰。

将领代表八人:张辽、臧霸、高顺、黄忠、赵云、牵招、徐荣,管亥。

内政代表七人:氏仪、孙邵、华歆、简雍、孙乾、王朗、崔琰。

如果把陈暮和沮授放在谋士团里,把关羽张飞典韦太史慈放在将领团里,那么就是谋士团就有五人,将领十二人,内政七人。

这就是整个桃园殿的入选名单,而按照左右排班来说,刚好文臣十二,武将十二,可以分文武两班排列。

其中武将之首为关羽,文臣之首为陈暮。给他们留的位置,也是站在刘备左右下首第一。

近些年来,桃园殿人数渐多。

最开始管亥去世的时候,刘备并未给他取谥号。

直到典韦病逝开始,入桃园殿者,就是为三兴炎汉的最大功臣之一,因此刘备效仿高祖十八功侯,世祖云台二十八将赐谥号以彰显功绩。

其中管亥增补的谥号为“纯侯”,取其一生,“志虑忠实”“安危一心”,不愿以功劳和资历高升,只愿在关羽帐下甘当马前卒,其纯粹质朴,因而得谥为“纯”。

其次是一心扑在内政上,为维护刘备后方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的孙乾。

谥号为“诚侯”,取“肫笃无欺”,“实心施惠”,在刘备前线打仗之时,孙乾治理青州民众,保证后方不乱,可谓“明信率下”,因而得谥为“诚”。

然后就是徐荣,谥号为“桓侯”。虽然桓侯是后来张飞的谥号,但此时给徐荣,可谓是恰到好处。

因为他有开疆拓土有功,不仅以一人之力平定辽东,还在坐镇三韩半岛的时候,攻占了很多地方。如之前陈暮没有取的三韩半岛全境,以及北沃沮部落、秽貊部落等地。

这些地方就是后来的朝鲜东北部,以及俄罗斯海参崴地区,在汉这个的时候并不是大汉的地盘。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徐荣之所以能入列九虎和桃园殿,跟这个时期开疆拓土有很大关系,凭借着这个功劳,取“辟土兼国”曰桓,谥号“桓侯”。

然后就是高顺谥号“端侯”,因其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端庄有礼,严恭莅下。所以取“秉心贞静”之意,谥号为“端”。

接着是黄忠,因其“致果杀敌”“强而能断”“温仁忠厚”,每逢战事冲锋陷阵,又能提携后辈晚生,为其取谥号为“毅”。

太史慈的顺侯就不用多说,其为人“慈和遍服”“德容如玉”,明明是战场猛将,却甘愿听从陈暮的指令,俯身进军情司,在暗中立下无数功劳,因而谥号为“顺”。

典韦为“忠侯”,所谓“危身奉上曰忠”,典韦作为刘备早期贴身护卫,曾经在战场上无数次救下刘备的性命,全身上下受创百余次,伤痕累累。如此忠心护主,不为“忠侯”,谁能谥号为“忠”?

还有田丰谥号“贞侯”,取其“清白守节”“直道不挠”“恒德从一”等品质。

荀攸谥号“敬侯”,因其“小心恭事”“戒慎几微”“肃恭无怠”,为大汉殚精竭虑,因而谥号为“敬”。

至于沮授的“文安侯”,是规格极高的双谥。

“文”和“安”,在古代都属于最顶级的谥号,而当两个顶级谥号加在一起,就代表了皇帝对这名臣子最高的认可。

比如诸葛亮的谥号就为“忠武”,关羽的谥号为“壮缪”,赵云的谥号为“顺平”。

还有西汉时“文成侯”张良,“文终侯”萧何,“景桓侯”霍去病以及“宣成侯”霍光,这些名臣皆是双谥。

历史上沮授只是袁绍的一个谋士而已,但现在,因为与刘备结识较早,且四十余年来,兢兢业业,帮助刘备匡扶汉室,制定谋略,辅佐刘备一统天下,因而得谥号“文安”!

这个谥号,就是刘备对沮授一生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辅佐自己的馈赠。

可以说沮授的死,在刘备心中,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章武二十七年初,朝廷为桃园殿的这些功臣全部上了谥号,并按照爵位授勋,追赠了一些新的勋章,如十一建国勋章,大汉帝国勋章、光荣勋章以及列侯勋章等等。

刘备常与关张陈来桃园殿看望,每逢国家大事,如国庆、过年、寒食、重阳等节日,也都在桃园殿开坛祭祀,悼念亡魂。

其实除了这些跟随刘备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们以外,还有很多其它诸侯病逝。

像曹操、孙坚、吕布、马腾、韩遂、刘璋等人皆在这些年陆陆续续病故,其余也有戏志才、夏侯惇、曹仁、于禁、夏侯渊、甘宁、程昱、周瑜、陈宫等等。

但他们的离去,也仅仅只是青史上的一抹浪花而已。

在如今这个大汉,他们再也不是名震天下的诸侯、谋士、武将,而是一个个变成了叛贼,最后也不过是投降大汉,郁郁而终的贼寇罢了。

只是没有人会去记得他们这些失败者,刘备陈暮却还记得,偶尔也会去公卿墓地里看看,看看曹操,看看孙坚,看看吕布。

倒上一杯酒,缅怀一下曾经逝去的时光。回忆起当初的美好,最后再把那杯酒洒在他们的坟头上,祭奠亡魂。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约大半年的时间,一直到章武二十七年下半年,刘备的病情终于好转。

他与三位兄弟相约,明年二月份,春暖花开之际,北上去涿县桃园,再去看一看那处庄园。去看看桃花是否依旧,春风是否依旧,张飞家的庄园,是否也依旧。

马上最后一章了,我得酝酿酝酿,看怎么写哭死个人,可能明天后天都不会更新,因为我得好好斟酌一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