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扬州写诗?
随着“扬州”两个字传出,令到很多的士子不由得暗暗地咽了咽吐沫。
由于扬州是一座千年古城,历来又是富庶之地,一个无数的文人骚客云集的地方。单是赞颂扬州而言,却是有太多的诗人创下了佳作。
如李太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苏轼的“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等等。
正是这些明珠在前,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绝世之作在前,令到越来越少人敢于写扬州。因为什么事都要比较,一旦写砸了,那简直是一种自我抹黑。
只是扬州乡绅曹孟等人听到之后,眼睛却是微微一亮,却是产生了一份期待。
随着扬州的宋大城被毁,实则已经算是元气大伤,远远没有昔日的盛况。哪怕几年前修了扬州新城,但在规模上还是差上一大截。
又因南京城的崛起,对扬州城有了很不利的影响。南京城是太祖和成祖时期的国都,而现在仍然是大明的备都,很多资源都会倾向于南京。
正是在这种种的因素之下,虽然现在的扬州城仍旧繁华,但离鼎盛时期却还有着一段距离。
现在林晧然是当今大明公认最具诗才之人,又是大明最耀眼的政治明星,若是他为扬州城写下佳作,无疑会有利于扬州的复苏。
哎……
雨姬心里却是有一种小小的失落,更是希望于这位钦差为自己写诗赞颂自己,那这样哪怕没有得到花魁,亦足够她在扬州扬名了。
只是她亦是清楚,这是一种奢望。达到了林晧然这种地位的人,若非是他真心所爱之人,又岂会用他惊人的声名去抬举一名不值一提的青楼女子呢?
整个会场死一般寂静,大家各怀心思,静静地等候着下文。
林晧然手持着毛笔站在书桌前,整个人已然是进入书写状态般,在写下题目之后,又是接着在笔上刷刷地写道:“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竹楼的陈绾绾的声线温婉而有穿透性,在看到第一句之时,她整个人先是微微一滞,旋即便是朝着面前的画船大声地朗诵出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众人听到这一句,当即便是仿佛看到一副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般。
这扬州城的河畔确确实实栽种着很多榆钱树,城中却是不论青楼还是普通人家都喜欢弹琴,结合着这两个明显的特征,令到他们很快便联想到这真是扬州城的环境。
在陈伯仁那艘画船的二楼上,陈绾绾柔美的声音传到在场众人的耳中,却是纷纷愣住了。
虽然他们都是一些商贾和乡绅,但对诗词还是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却是纷纷面面相觑,心里则是泛起了不好的感觉。
这次是书生们的一场盛宴,这里不仅是扬州城的书生,甚至江南不少书生都奔赴这里。当听到第一句之时,很多书生的脸上肃然起敬,这句诗仿佛直接钻进了他们的心里般。
在品味着第一句之时,很多人又是纷纷望向舞台中的那个身影,静静地期待着下一句。
亦是有一些才子在想:假如自己写下这一句,那么下一句该当如何写。正是这个时候,第二句又是从陈绾绾的口中传了过来,当即将他们仅剩的傲气击得七零八落。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第二句在林晧然的笔下巧然生成,又是通过陈绾绾柔美的嗓音传递给在场的所有人,令到整个会场继续陷入于死寂中。
若是前一句写的是扬州城的环境,接着则是扬州城的风气。仅是这么一句,将这富庶之地的风貌写了出来,讲述了扬州城百姓对音乐和鲜花的喜爱。
陈伯仁是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听到这一句则是长叹一声,默默端起了桌面上的茶杯,整个人显得是怅然若失般。
若是抛开双方的敌对关系,抛开此次花魁大赛的暗中博弈,却是不得不承认,这位钦差当真是天纵奇才,当得为他喝一声彩。
众书生又是陷入了沉寂中,细细地品味着这一句,已然期待着下一句。只是这一次,他们的脑袋都已经一片空白,只是单纯地渴望着下一句佳句。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第三句在众人的期待中,又是在那张洁白宣纸上生成,却是没有令人失望。在震惊之余,更多的人都觉得理应如此,因为这是竹君子的诗作。
从写境到风气,再到了这郊外的热闹。哪怕是春雨落下,隋堤亦是没有湿,却是一帮游春的女子在那里挡住春濛濛的春雨。
短短的三句,当即从城里到城外,从环境到风气,给人描绘出了扬州城的繁华。
三句诗作亮出,大家都是细细地品味,已然是被林晧然的笔锋牵着而走。
林晧然却是没有急于落笔,而是目光索然地抬头望向船中的众人,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一位坐在船中饮酒的老者身上。
这一幕,却是被旁边的绮兰等女子看到,亦是顺着他的目光望了过去。
林晧然却是收回了目光,在纸上又是徐徐地写下道:“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不论是在什么时代,诗人总是喜欢伤春悲秋,表达那种繁华退去后的落寞,就如同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这首诗已然完成。
只是这最后一句传出,整个赛场宛如落针可闻。所有人都陷入一份沉思和追忆之中,流连于这首诗的意境中,而几名青楼女子的眼中已然是异彩连连。
谁能想到,一直没有诗词传出的林文魁,一直被人背后称是江郎才尽的竹君子。今日为扬州专程写了一首诗,且这诗亦是要注定流传千古,且今日之事定会传为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