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之生计,在民生息(1 / 1)

朱友宁虽有心征讨河中,但行军至一半时,便有消息传来了。

岐王李茂贞带领凤翔军队,已经攻进了河中府。

这让朱友宁非常意外。

毕竟女帝已经以岐王的身份表示臣服。

他不禁在想,岐国此次出兵,是为了帮岐国开疆拓土,还是为了帮助大梁平定叛乱?

带着疑问,大军就这么到了河中。

河中,城外,尘土漫天,嘈杂不已。

大军已经临近河中,朱友宁披着甲胄,骑着马在众人簇拥中朝着前方城池前进。

他的旁边还有一位骑士,只不过这个骑士是个女人。

这个女人当然就是石瑶。

在她的说辞中,她乃是武将石锐之女,自幼习武,因此朱友宁也便让她骑马前行了。

大军很快到达城门前,这时城门忽然大开。

只见一大群人从城门里出来,朝着朱友宁纷纷跪倒。

很快,朱友宁便听到人们齐呼:“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恭迎陛下!”

待朱友宁等骑马走进,才看清路边跪伏着的一个人。

这人一身白色锦衣,正是女帝。

她的身后还跟着一干文武,以及幻音坊的许多圣姬。

这些圣姬虽衣着比较暴露,但也丝毫不嫌地上的尘土,跪拜时简直是五体投地。

“都平身吧。”朱友宁喊道。

众人齐呼道:“谢陛下隆恩。”

女帝站了起来,又在道旁道:“恭贺陛下,一举攻灭晋国,大获全胜!岐国军民,无不欢庆!可谁知朱友谦竟然蓄意谋反,臣担心陛下大军无法及时回护,便自作主张出兵河中,还望陛下恕罪。”

朱友宁道:“战机稍纵即逝,岐王此行有功,当赏。”

“臣不敢居功。”

女帝微微拱手,又道:“陛下,朱友谦现已被擒获,还请陛下进城主持河中大局。”

听到这里,朱友宁却对一旁的武将传令道:“大军人数众多,禁止进城扰民,今夜便在城外扎营修整。”

命令很快下达下去。

于是,大军便依照中军的部署,分营地驻扎在城外。

朱友宁带领亲军进了城之后,当即在女帝的带领下去见了朱友谦。

其实也没什么好见的。

朱友宁只是见了一面,便下令将他推出去斩了。

对此,女帝显然很意外。

她站在朱友宁身旁,不禁劝道:“陛下,这朱友谦很可能与不良人有关,您就这么将他杀了,恐怕会遗漏许多信息。”

“不必大费周章审问了,因为袁天罡已经死了。”

朱友宁淡淡道:“国之生计,在民生息。多年战乱,已导致经济凋敝,接下来的重心,应该放到恢复经济,与民生息之上,而不是与苟延残喘的不良人较劲。”

女帝听到这里,倒是没想到袁天罡真的死了。

想了想,她倒是觉得也正常。

因为在汴州皇宫的时候,袁天罡的内力似乎就被朱友宁吸了不少。

朱友宁只要能找到袁天罡,那么就能杀了他。

这时,朱友宁忽然开口了。

“岐王,关于岐国之事,朕有几句话想对你说。”

女帝似乎已经意识到朱友宁想说什么,“臣恭听陛下圣意。”

“大梁蒸蒸日上,岐国恐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陛下所言极是。”

“朕的意思是,岐国合归大梁。另外,朕会赐封爱卿为秦国公,爱卿意下如何?”

女帝当即抱了一拳,道:“臣领旨谢恩!”

“另外,凤翔始终是大镇,为尽力取得原岐国文武的信任,防止叛乱,朕觉得与你李家联姻的事应该尽快办成,这样方能稳定凤翔。秦国公觉得如何?”

女帝一时间楞了一下。

她倒没想到朱友宁会忽然提起这茬。

不过,她也没有理由反驳,因为他们之间确实有婚书。

沉默了一小会,女帝缓缓道:“陛下一番好意,臣自不敢随意忤逆,况且早已有婚约在先。不过毕竟是臣的妹妹,先打声招呼总是妥当的。”

晚上,女帝召集了六大圣姬,在一间房里商谈事情。

这商谈的事情,当然是关于岐国并入梁国的事。

当女帝将这个消息告诉众圣姬的时候,她们都很吃惊。

“岐王,您真的要将岐国拱手相如让吗?”妙成天不禁开口问道。

女帝淡淡道:“如今天下即将安定,梁国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只要能够结束乱世战火,人民安居乐业,那就够了。”

“更何况本王的初衷,本就是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众圣姬面面相觑,不过并未出口。

女帝既然做出了决定,她们能做的也只有遵从。

“对了。”

女帝这时忽然出声。

“你们速速派人把雪儿叫过来,让她随我们一起去汴州。”

梵音天不解地问道:“岐王,我们都要去汴州?”

“对。”

梵音天道:“可是为什么要叫上姬如雪?”

“雪儿需要进宫。”

“进宫?”

梵音天一愣,随后表情忽然一喜。

她此时的表情竟有些期待。

“是不是要进宫去色诱那梁国皇帝?这样的话,属下也可以!我这辈子虽说尝过了凤子龙孙,可还真没当过嫔妃呢!”

闻言,女帝瞥了她一眼。

“你就算了吧,你太不检点,恐怕进宫后也不会讨喜。”

妙成天与玄净天对视一眼,脸色倒有些古怪。

“岐王,您是不是也要......”

听到这话,女帝忽然开口:“好了,你们先回去吧,我要休息了。”

听到这话,广目天、阳炎天、多闻天、梵音天都是面有不解。

毕竟女帝的转折有些生硬。

她们还没听明白妙成天与玄净天想说的是什么呢!

不过女帝明显不会给她们套话的机会,很快就把她们撵出去了。

此时,朱友宁的房间内。

朱友宁正伏在案上,像是在书写着什么。

旁边的石瑶一声不吭地在为他磨墨。

此时已近三更半夜,石瑶看着窗外的月亮,终于有适当理由开口了。

“陛下,天色已晚,有什么事情不如明天再做吧?”

朱友宁仍旧保持伏在案上的姿势,说道:“多年战乱,关卡林立,禁令繁多,商税苛重,百姓疾苦。如今朝廷有钱了,当然要进行一次大的整顿与改革。朕必须在回到汴州前先拟定一些方略,然后再与诸卿商量。”

“陛下真是忧国忧民。”

石瑶柔声说着,不过心里却在捉摸着那句朝廷有钱了是什么意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