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新的一年(1 / 1)

重生科技学霸 疯子C 1823 字 2个月前

今年的闽南,相比往年气温要高一两度。

春节期间,白天气温就没有一天低于24°的,秦元清有些明白了,看来气候这个大势一如既往的没有改变,闽南还是进入了历史特枯年,他就记得从这一年开始,整个闽省降雨量比往年降低很多,虽然得利于遍布全省的水库,前面几年还好,但是到了2020年,小型水库就全部干涸了,村民都直接在水库里种菜了,而且就是大中型水库都进入告急期,地方政府的头等要务不是发展经济,而是抗旱救灾!

几乎每次地方政府会议,最主要的议题就是抗旱救灾,如何保证居民供水,也就是在这一年,隔三差五的就进行人工降雨。每次有台风生成,人们最期盼的就是台风从闽南登录,这样就可以带来大量降雨量,缓解旱情。

可惜这几年非常的奇特,一个台风也没有从闽南登陆,一开始大家看到台风绕了个弯,都说是郑成功、胜利女排雕像保佑,可是等到旱情一日胜过一日的时候,看到台风绕了个弯去其他地方那么就是唉声叹气、破口大骂,恨不得拆了雕像和定风珠。

不过这暂时都没有影响到现在,大家享受着春节的假期,甚至于因为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就前来这里旅游,干脆租下一套别墅,在这里过年。

秦元清则是惬意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假期,过去一年可以说是他最忙的一年,也是最经常加班的一年。

什么996,那简直就真的是福报。

所以这个春节,秦元清就好好地陪着家人,享受着假期难得的放松,白天带着孩子泛舟河中,摘摘草莓、西红柿,烤烤地瓜,当了一回孩子王。

在这一份惬意,让秦元清身心无比的放松。

陪着孩子,看着孩子玩得开心,灿烂的笑容,秦元清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愉悦,他拍下了孩子们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轨迹,正如那句话:当然要拍照记录啊,他们又不是永远这么无忧无虑。

初九这一天,告别了亲人们,秦元清一家正式结束了自己的春节长假,至于老爸老妈他们,要到过了元宵节才前往京城。

虽然春节刚刚结束,但是互联网上却很热闹,因为002号航母刚过春节就出海进行测试,而且与之前不一样,这次的出海测试,航母上的甲板停了二架J35舰载机,这一次它们将进行首次航母起飞和停靠测试。

秦元清看着新闻,他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海军在加快002号航母形成战斗力,加快摸索002号航母的性能以及演练战术,很显然随着华夏的发展,海外利益越来越多,要求华夏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远海海军,去维护华夏的主权和国家利益,保护华夏人民财产不受侵犯。

甚至于,055万吨大驱,在春节这个举国同庆的时候,正式完成漆装下水,交付给海军,使得华夏正式拥有了万吨大驱,那恐怖的钢铁巨舰和强大的战斗力,让无数军迷们感到热血沸腾。

而且055万吨大驱接下来四年时间,将会有8艘正式服役,交付海军供海军使用,以取代海军的那些老旧的战舰。

当然有一些公众人物痛心疾首的批评,说这是穷兵黩武,这些军事装备投入的钱完全可以用来扶贫,将会使得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脱贫。只是这些人终究不明白,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不复原来的影响力,因为他们已经被时代给抛弃了。

秦元清看着002号航母出海测试的新闻报道,心中也是叹了口气,过去的一年,风起云涌,面对着挑衅,华夏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直接蔑视了那跳梁小丑一般的所谓国际联合法庭,然后就是那天,大家都在看着熊出没,完全没有意识到,那一次地球差点按下了暂停键。

至于那一位美军不可一世、狂傲得每边的舰队司令员,如今正式履职,去高句丽当大使了。

秦元清调整了自己心态,恢复了往日上班节奏,白天参与实验室的科研,下午则是带队拜访水木退休的教职工们,送油送米送红包,将来自学校的温暖送给这些退休的教职工们,代表着学校并没有忘记他们曾经对学校做出的贡献。

与此同时,位于媪围县的研究院,也正式进入建设程序,甚至于谢道昕亲自带着研究人员,率先在媪围县租下办公室,开展工作。

而研究院的大规模招收本科、硕士毕业生,更是让生物专业迎来了春天,毕竟将近二千份工作岗位,还有高薪,所以虽然是在媪围县这样的偏僻环境恶劣地方工作,但是依旧有很多人选择去。

当然秦元清也有自己的工作,他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提名院士候选人,这一次他提名的院士候选人,汽车研究院2人、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化学实验室3人、生物实验室4人,与他相关的院士候选人足足达到十一人,而且这些院士候选人的年纪都是比较年轻的,集中在40~50岁,更有像颜柠这样的,还不到40岁。

正常而言,每一次院士增选工作,候选人大概在500名左右,然后通过第一轮评审会议,淘汰其中的一半。剩下一半进入第二轮评审会议,从而选出大概60名左右的新当选院士。

华夏工程院如此,华夏科学院也是如此。

这几年,随着水木科研经费愈加充足,优秀成果不断涌出,在院士增选方面愈加表现强势,每年都有七八名来自水木大学的研究人员新当选院士。

而今年就愈加强势了,仅仅是秦元清就提名了11人。可想而知,批评秦元清是华夏学阀的声音又要开始此起彼伏了。

秦元清对于这种声音早已无视了,学阀就学阀,反正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他这几年正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进院士的年轻化。以往这院士评选,资历往往是一道坎,很多明明技术水平达到了,结果愣是因为资历不够被卡下来。

秦元清觉得这并不对,很没有道理的事。院士是华夏科研人员的最高学术称号,就应该留给那些技术过硬的科研人员。

至于那些已经转为行政方面,也就没有必要保留院士头衔。所以秦元清在去年成功的推进两院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关于院士退出机制。

院士是终身荣誉没错,但是这是对于科研人员。对于一些院士不再从事科研工作,而是从事行政工作的,也就没必要再继续保留院士头衔,所以这就让两院三百余位院士退出了院士。

当然秦元清提名的院士候选人,都是有着过硬的技术能力,道德品质都没有问题,在该领域要杰出成果有杰出成果,要论文有论文。比如伍世豪,在锂空气电池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锂空气电池成了最热门的产业,不管是影响力还是社会效益,都是毋庸置疑的。比如颜柠,在心肌炎方面关于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也是作出重大贡献,所以秦元清将其提名为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其实秦元清更想做的是,推进院士评选机制,比如设定最高门槛,超过60岁就不再推荐为院士候选人了,毕竟到了这个年纪,除了一些特别领域,实际上是做不出伟大的成果了,这一点可不仅仅存在于数学,在其他方面也都是相同的道理。只是其中的阻力非常大,使得一番激烈交锋后,门槛设在了70岁这条线,超过70岁理论上不再推荐为院士候选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一点秦元清是深有感触。

哪怕他被称为学阀,什么学术霸凌,可实际上很多东西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哪怕是两院,实际上也是一张张网织成的,哪一个没有相应的关系网?哪一个没有门生故吏、同门师兄弟?自然而然就想着与自己比较亲近的人也当选院士,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不过秦元清的努力也不是没有效果,最近两次的院士增选工作,大部分的人都是在45~55岁区间,相比起以前院士的年龄都降低了一大截,也导致两院院士的平均年龄下降了不少。

与此同时,一些以前可以靠着熬资历,如今也基本上都断绝了,没有出色的成果,那么再也通不过院士评选了。

秦元清一直秉承着一个信念,那就是给研究人员最好的科研环境,这不仅仅体现在科研的硬件条件上,还包括比较高的薪水、荣誉。不然的话你让一个顶尖学者,一个月拿着几千块一万块,家里爱人吵闹着,住房都是个问题,辛辛苦苦搞科研却不如去工厂打工,这不是让人心塞么,还怎么一心一意搞科研。

科技人员,不但要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样也需要比较高的工资。

当然,对于技术人员,荣誉也是少不了的,不管是内部单位荣誉,还是社会荣誉,都可以更好的激励工作人员投入科研之中,作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