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静静看着洪承畴,许久没有说话。
洪承畴有些紧张,看着李植说道:“兴国伯麾下不世强兵,正该在关键时刻才拔出利剑给予东奴雷霆一击。如果处处使用,却有兵老师疲之忧。”
李植笑了笑,没有说破洪承畴的心思。他站起来看了看地图,问道:“我听说鞑子练了几万火铳兵,在这营寨中,可有火铳兵?”
洪承畴点头说道:“二万清兵中有一万火铳兵,还有小型红夷大炮十几门。”
李植围着地图走了一圈,笑道:“这营寨肯定挖有护寨沟渠,里面筑有土墙。”
吴三桂愣了愣,说道:“兴国伯说得没错,这营寨外面挖有沟渠,营寨边上建有土墙,土墙上面还有木棚防雨。”
李植点了点头,知道鞑子这是把自己在青山口建造的营寨学去了。他笑道:“好,本伯便在后方督战,看各位的兵马在前方攻城拔寨!”
洪承畴听到这话大喜过望,扶着李植的肩膀说道:“兴国伯深明大义,当真是国家栋梁。”
他转身朝其他将领一挥手,大声说道:“诸位这就回去整军,明日一早我大军尽出,攻打东奴的营寨!”
诸将大声唱诺,各自退出了大帐。
李植也离开了,带领几个团长往自己的营寨中骑去。
骑到半路,郑开成说道:“伯爷,洪承畴分明是把我们当苦主来用,攻坚要我们上,争功让我们下。这算什么?”
李老四也疑惑说道:“东家,洪承畴如此对待我们,东家怎么不据理力争?实在不行,我们便回天津去,不打了!”
李植笑道:“这不是洪承畴的主意,这是上面人的意思。我看洪承畴十分听从上面人,不会轻易改弦更张。如果我们现在和洪承畴吵起来,到时候弄个将帅不和,这场决战出了一点茬漏就是我们的责任。”
郑开成问道:“伯爷的意思是?”
李植笑道:“洪承畴仗着他有四万兵马,不把两万人的鞑子营寨放在眼里。他却不知道,鞑子把我们在青山口筑的营寨都学去了,以火器守寨,这营寨不是那么好攻打的。既然洪承畴怕我们上去抢功,就让他们在前面吃些苦头,见识见识什么叫热武器吧。”
钟峰听到这里,哈哈大笑。
郑开成拱手说道:“伯爷高明!”
####
第二天,众军拔寨出征,往东北方向攻去。洪承畴治军谨慎,一路放出无数斥候,仔细侦查周围的情况,花了三天才走到鞑子扎营的笔架山。
到了笔架山,四万明军气势如虹,把鞑子的营寨团团围住。李植的一万五千兵马守在后路,作为殿军督战。
李植骑马立在中军,拿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鞑子营寨。
鞑子的营寨建在一个凸起的小丘上。那小丘不高,营寨的寨脚下面是一个缓坡。缓坡三、四米落差、四十多米长。整个营寨随着小丘的地形而建,成圆形,周长大概有五、六里。营寨外面挖了四道深深的壕沟,那些壕沟都有一丈宽,难以逾越。营寨的南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流进护寨的壕沟里,把那些壕沟变成了护城河。
鞑子在青山口吃了大亏,对李植当初建设的热武器营寨十分佩服,这一次全学去了。李植用望远镜仔细看,发现营寨外面的地面上插着地刺,再后面是铁蒺藜。在营寨的寨墙上面建有木棚防雨,让火绳枪手在雨天依旧可以战斗。
李植看了那营寨的严密布防,暗自赞叹。满清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有生命力的军事组织之一。虽然他们一直依赖的骑射本领被李植的热武器打败了,但他们马上就转过了弯,开始装备热武器迎战,反应速度实在是快。
反观明军,从朱元璋开国时候就大量使用热兵器。但这些年来,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到现在不说大量装备火铳,野战时候大炮都没有几门。如今明军和清军对战,大炮还没有清军多。
这样的兵马对抗满清,明军还能撑几年?
看到李植使用望远镜观察敌军营寨,洪承畴等人都是十分的羡慕。看李植拿着望远镜细细窥探的样子,众人就知道这望远镜肯定能看得很远。听说西夷有千里镜,可以看清十几里外的人物。不知道李植的双筒工具,和西夷的千里镜比起来如何?
李植军阵中的新式武器实在是多,每一件拿出来都十分实用。洪承畴等人有心借几具望远镜来看看,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李植放下望远镜,发现了洪承畴等人的窘迫。想了想,李植笑道:“此物名为望远镜,可以于几十里外窥探敌人的虚实,十分实用。”
洪承畴等人听李植这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准备让众人试用试用,一个个十分雀跃,纷纷点头。
“原来如此!”
李植笑道:“行军打仗,没有望远镜不行。我便送四具望远镜给军门和三位总兵!”
听到李植的话,洪承畴和三个总兵喜出望外。
洪承畴还要客气几句,接过望远镜说道:“此物一定珍贵,让兴国伯破费了!”
王朴一把从李植的亲卫手中接过一具望远镜,笑道:“兴国伯真是豪爽之人,这个恩情我王朴记下了!”
四人得了望远镜,纷纷举起望远镜往远处看去。这一看过去,众人才发现这望远镜,当真了不得。
杨国柱用望远镜看了看十里外的清军营寨,又放下望远镜用肉眼看了看,惊喜地说道:“善哉!我竟看清了寨墙后面清军的脸面!”
吴三桂用望远镜仔细看了看,说道:“鞑子的防卫严密,寨墙前面竟然有木刺和铁蒺藜!”
洪承畴抓着望远镜看个不停,说道:“这营寨外面的种种防卫当真是阴毒,处处透露着森森杀气,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想出来的。”
王朴大声说道:“想不到鞑子军中也有这样的人才。若是被我抓住了,我一定一刀剁死他,为我大明除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