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先生,你认为现在谈论未来城市,会不会有点言之过早?”站起来问问题的是一个西方精英,看模样,是某个公司的管理层。
陈默的演讲完毕,下面的观众席的人就开始不淡定。对不少人而言,陈默所描述的智能城市,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不早,给你们一个时间概念,未来五年内,没有意外的话,滨海市将会建成智能城市的雏形。”
陈默否定摇头,开口说道。
“人工智能统一平台已经出现,我们公司的‘人工智能+’平台,就是打造一个智能核心。城市大脑,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大楼,人工智能+电器,人工智能+办公,人工智能+生活等,这些都已经不是电影。
我们公司总部,还有员工宿舍,都已实现‘人工智能+’的概念,这个概念,正在向滨海市甚至整个华夏的城市推广。
根据我们统计,滨海市启动智慧交通项目后,市民在人行道红绿灯的平均等待时间比以往下降15秒,在几百万人的城市,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而滨海市的交通堵塞率,比往年同期下降70%以上。哪怕在上下班最高峰时期,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交通堵塞。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接下来,只要无人驾驶交通普及,智慧城市的基础雏形就形成,这一天,不会太远。”
陈默的话,引起下方一片骚动。
看着众人举起的手,陈默又点了一个人站起来。
“陈默先生,我们都知道,盖茨,马斯克等大佬还有不少专家的言论,都担心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危机。为什么你这么肯定人工智能不会给人类带来危机?建立智能城市,不担心人工智能会控制人类,毁灭人类吗?”
“我为什么比他们肯定?因为我比他们专业。说狂一点吧,行军蚁公司目前的人工智能最先进,我是最了解人工智能的人。”
陈默给出回答,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听到。
“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危机?是存在可能的,但概率笑得可怜。毁灭人类的东西数不胜数,一个特殊变异的传染病毒,一个大陨石撞地球,核战争,地球本身的气候突变,来自宇宙的辐射,或者突然出现的三体外星人等。
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的概率是存在,但根据统计学计算,这个概率和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差不多。你要清楚,人类不可能将核弹头交给人工智能控制,科幻电影都是骗人的。
它会不会给人类带来危机,由人类本事决定。严格意义而言,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工具,一种让人类变得强大的工具。
蛮荒时代,先祖创造工具战胜大自然而得以生存进化,创造刀枪而战争屠戮,是刀枪毁灭人类吗?不是,这些工具,只是让人类变强大。毁灭人类的,是人类自己的欲望和疯狂,与工具无关,哪怕这是高级工具。
擦枪走火、汽车失控都会死人,人类第一时间是查找原因,修理损坏的工具,不可能任由它自由失控下去。人类会因为汽车偶尔失控撞死人,而废掉所有汽车吗?不可能的。
电影里那种人工智能完全失控,制造机器人杀戮人类,概率和所有核弹突然一起爆炸差不多。
未来宇宙开发,星际探索,人工智能是最好的工具。人类想更加强大,靠弱小的身体,有限的力量,是无法探知无限的星空的。人工智能是一种无可避免的大趋势。你担心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还不如担心明天,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你的工作岗位,这个想法更加实际。”
下方一片掌声。陈默的比喻都恰到好处,让人无法反驳,说服力非常大。
很快,又一个身影站起来,接过话筒后,站起来的人才开口。
“陈默先生,据我所知,你们华夏,你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什么你们国家会那么少自然学科诺奖?这是不是说明你们国家的教育很落后?科技很落后?”开口的人,声音中带着一种调侃的嘲讽。
突然跳到这个问题,陈默微微一愣,丝毫没有将对方嘲讽的语气放在心上。
“其实,这也是我想问的问题,敢问在座各位,为什么我们国家获得的诺贝尔奖会那么少?我们教育落后吗?我们国家科技不发达吗?”
陈默直接了当摇头。
“如果华夏教育落后,那为什么华夏在开放的短短四十多年里,科技成就和经济成就登上世界前茅?甚至某些科技领域成为领头?这是教育落后能做到的成绩?那些说华夏教育落后的,并不了解华夏,而只是人云亦云的井底之蛙罢了。”
陈默的话,通过同声翻译,传遍整个会场。听出答案中的讽刺,站起来问问题的人,脸色涨红,感觉周围的目光,都带着讥笑,似乎在看小丑。
不理会他的反应,陈默继续开口。
“至于为什么华夏获得的诺贝尔奖少呢?你们想过原因吗?”
陈默停顿了一下,场上所有人都陷入安静,思索着陈默的话,也在思考原因。
“首先,自然科学这棵科技大树,以教育经济为主干,各项成就就是枝干和枝丫,还有叶子和花朵。诺贝尔奖,只是科技树上无意中借出的一颗比较好,比较甜的果实。你们会因为仅有的几颗好果实,而否定这棵树上所有的果实吗?”
陈默声音一落,场上不少人点头,掌声雷动。
诺贝尔奖,只是众多科学成就中毕竟突出的一点而已,并不代表全部。他们认可诺贝尔奖,但也都知道,诺贝尔奖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
瑞典、瑞士等国,在诺贝尔自然科学的奖项,比俄国都要多,更别说华夏。但这代表这些国家的科技水平比这两个国家先进吗?根本不可能。
而且诺贝尔奖里面的一些东西,陈默也不好点破。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40年里,还有美苏争霸的十几年间,苏联的自然科学诺奖,全部空白。特别是冷战时期,苏联科技实力一度超越美国,源源不断的新技术被发现,但诺奖却一个没有,同期的美国拿了不少奖。
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证据。
苏联解体之后,俄国与各方关系好转,就井喷式获奖,这些表现就更加明显。
都说科学技术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不可能做到技术无国界。
诺奖的委员会里,都没有华夏的科学家,为什么华夏自然科学奖项少?技术有没有不说,连一个推荐和为之说话的人都没有,怎么得奖?西方对华夏的偏见,并不是一天两天。
在很多人眼里,诺贝尔奖并不公平,而是一个受政治影响的奖项。
这些得罪人的言论,陈默不会在这种舞台上公开说出来,放在心里就行。
“第二个原因,现代顶尖科技的研发,不再是以往的个人英雄时代。诺奖规定的得主,只能由有限的两三人分享。而据我所知,华夏顶尖技术领域的研发,主要以团队为主。一个顶尖团队少则五六人,多则上百人。
团队研发出来的成果,功劳归在两三人身上,这不符合实际。
以胰岛素为例,当年华夏合成胰岛素时,因为研发团队人数超过诺奖上限的人数,华夏并没有在当年申请诺奖。将集体的成果归功于少数几个人,这是不能接受的。
现在一两人研发出引领世界科技的先进技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我们华夏强调团队合作的背景下。我是一个例外,不能以我个人的情况,去衡量我们华夏主流的背景,更不能因为诺奖少,而去否定华夏的教育体系,这种想法很无知。”
还有一个原因,陈默并没有说。
国内最顶级的技术,除非一些无关的基础理论,其他核心技术,不允许写成论文对外发表,因为担心技术泄露。
论文泄露技术的事,并不新鲜。
国内顶尖团队,大部分是官方系统内的研发团队,他们不会为争取一个诺奖,而去将最顶级的技术论文发表出来。
这一下,所有人都沉默,不少学者在心里点头认同。
因为他们都知道,诺奖并不是代表世界最高技术水平,而只是比较先进,比较实用的技术而已。
世界最顶尖的技术领域,如核聚变,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卫星,激光等,无一不是团队合作研发。而那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成就,都很少出现在诺奖的舞台上。
哪怕相对论这种划时代的理论,在当年都没有获得诺奖。霍金被称为一代巨人,但直到他离开,也没有一个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