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最年轻的得主!(1 / 1)

惊呆的不只是陆舟。

还有在座的所有人。

尤其是埋伏在会场两侧的新闻记者,就像嗅到腥味儿的鲨鱼,看向颁奖台的眼睛都在放光。

这一届的联邦数学学会会议,竟然同时打破惯例同时颁发柯尔数论奖与柯尔代数奖!

妥妥的大新闻啊!

掌声延迟了两秒,随着零星的声音划破会场内的寂静,掌声才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全场。

坐在陆舟的旁边,罗文轩兴奋地鼓着掌,说道:“我就说嘛,这奖牌肯定是你的!”

陆舟笑了笑,不知道该作何回应。

被弗朗西斯老头卖了这么一个关子,他还没有缓过来。

MMP,搞得他想了几个月的获奖感言都忘了!

对于联邦数学学会的决定,很多人都感到了意外,但却没有人表示反对。

这是最好的选择。

站起身来的舒尔茨明显也愣了下,不过也笑着向随后起身的陆舟,送上了祝贺的掌声。

掌声渐渐平息。

坐在会场的另一边,德利涅教授的表情有些惊讶。

过了好一会儿,他开口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联邦数学学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是的,同时颁发数论奖和代数奖,在柯尔奖的颁奖历史中绝无仅有。”爱德华·威滕笑了笑,慢条斯理地说,“而且两位获奖人还是如此的年轻。”

一个二十八岁,一个二十一岁,可以说相当年轻了。

对于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学者来说,看到有这么多的青年才俊涌现在自己研究的领域,自然是心中欣慰。

但这种情怀,显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

德利涅说道:“看来弗朗西斯已经做好了接受批评和质疑的准备。”

威滕笑了笑,说:“反正明年他差不多也该退下来了不是吗?换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毕竟放到未来,也算是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掌声的祝贺中,两位天才一同走上颁奖台。

联邦数学学会主.席弗朗西斯亲自将奖牌交予了两人的手中,并笑着与两人分别握手。

“恭喜你们!两位年轻的学者,祝你们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

“那么,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请你们随便说点感想吧。”

说着,弗朗西斯让出了话筒,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两位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代数领域的奖项很多,柯尔奖并不算是最出名的。不过在数论领域,柯尔奖绝对称得上是皇冠上的明珠。

此前学术界一直在热议,这一届的柯尔奖会颁给谁。

究竟是连续两届颁发数论奖,还是坚持按照惯例颁发代数奖,让这位年轻的数学天才等到三年后。如果是前者的话,舒尔茨的成果又让人无法忽视,但如果选择后者,研究数论的评委又不满意。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孪生素数猜想和波利尼亚克猜想的份量加起来,实在是太重了。很多教授研究了一辈子的数论,出的成果也不过是对前人成果的补充,很难做出突破性的改变。

而陆舟在证明孪生素数猜想时,引用了前人对筛法的拓扑学理论补充,算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改进。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提出了自己的方法——“群构法”。

这其中的进步,让人瞠目结舌!

两位获奖人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在一片掌声中,颁奖这一重头戏也算是告一段落。

随着开幕式落下帷幕,席间的数学家们纷纷退场,而记者们则是逆着人潮一拥而上,将手中的话筒和镜头怼向了两位颁奖者。

一位记者问道:“您好,我是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请问舒尔茨先生,你拿到这笔奖金之后打算做什么?”

“给我的妻子买几件好看的裙舒尔茨笑子,还有孩子的奶粉……”了笑,风趣幽默地说道,“当然,还有给我自己换双新皮鞋。”

照相机咔嚓咔嚓拍照。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在笔记本上速记,写下了明天新闻的标题。

彼得·舒尔茨,数学界的好男人!

站在旁边的陆舟,诧异看了这位数学天才一眼。

握草?!

连孩子都有了?

大家都是搞数学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何你这么优秀?

另一位获奖人同样没有被落下。

倒不如说,记者们对这位突然出现在视野中的华人获奖者的兴趣,可比这位已经被吹上天的德国学神要大得多。

尤其是,这位获奖者的年龄只有二十一岁,刷新的了柯尔奖的获奖者最小年龄的记录!

简直就是会呼吸的大新闻!

英国《每日邮报》的记者抢到了机会,这位金发碧眼的大姐姐率先发问道:“请问陆舟先生,你拿到这笔奖金之后打算做什么?”

一听到这问题,陆舟下意识地就想回答“存起来买房”,毕竟他老爹总是和他这么唠叨。

可紧接着他又想到,公共场合这么回答似乎有点政.治不正确,回去了肯定会被拿来做文章,便灵机一动,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改口说道。

“我准备将这笔钱作为研究经费,同时开始挑战下一个猜想!”

记者眼睛一亮,继续问:“请问您的下一个目标是?”

“哥德巴赫猜想是个不错的选择,”陆舟笑了笑说道,“但也说不好,毕竟我最近也在关注750GeV的信号,数学物理方面同样有不少值得深挖的课题,而这可能会牵制我一部分的精力。”

围在周围的记者发出小声的惊呼。

哥德巴赫猜想!

750GeV的特征峰!

虽然哥德巴赫猜想无论是重要性还是研究价值都低于千禧难题,但能被当做“近代三大数学难题”对待,其难度和影响力还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它在公众们心目中的影响力,丝毫不低于千禧难题。

至于750GeV的特征峰,很多做科学专栏方面新闻的记者,不可能不知道年中时被潮的沸沸扬扬的“750事件”。

一位实习生在报告会上,用数学的方法预测了750GeV的特征峰,更惊人的是这个特征峰还真被找到了。CERN的新闻发言人已经将这一发现,吹成了照亮标准模型最后一块拼图的灯塔!

难道……

这位750GeV特征峰的发现人,又有了什么重大的发现?

陆舟又给记者们出了道难题。

信息量有点大,这新闻标题还真不好写。

看着那个每日邮报的记者在笔记本上写了又划,划了又写的动作,陆舟心里默念了一声罪过。

一下没收住嘴,这个牛皮好像吹的有点大了。

他又不是强子对撞机,就是有什么发现也不可能从他这里出来。

但愿这些记者们不要过分解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