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节 纷纷扰扰(1)(1 / 1)

这一天,辕固生的事情,在长安持续发酵。

在辕固生自己请辞后,此事的波澜,也依旧涟漪不断。

长安的百姓们,一夜之间仿佛找到了人生价值。

他们发现,似乎自己的力量还不错!

一个堂堂的诗经博士,曾经仰望的大人物,因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狼狈不堪的请辞,甚至不敢出门!

而其他诸子百家的巨头们在面面相觑了一番后,忽然间发现了新大陆。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做?

哦呵呵……

给别人扣帽子而已,有什么难的?

更别提某些人屁股低下全是翔,根本就不干净!

于是,一时间,长安城的八卦党得到了无数爆料。

譬如,有人告诉某位小说家荀子学派的某某,曾经因为伤人,而被官府通缉过。

如今,他却粉墨登场,要去石渠阁代表天下了……

此人刚走不久,这位小说家就遇到了另外一位宾客。

这位宾客来爆料的人,却正好是前面一位的事情……

这顿时就让这位小说家哭笑不得。

然后,他忽然灵光一现,写了一个隐晦性和暗示性极强的故事。

将这两位的底裤,全部拔下来。

让天下人看的啧啧称奇。

而类似这样光怪陆离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长安城里上演。

甚至还出现过更奇葩的事情。

其中,最具轰动性的莫过于有人揭发,当年某位如今闻名天下,以谦谦君子和淳淳长者面貌见人的巨头,在年轻的时候,阴与东阳侯张相如勾结,在太宗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直接导致贾谊远放长沙国。

这个爆料实在太劲爆了!

顿时,就在整个长安引发了轰动性的效果。

贾谊贾长沙,如今汉家读书人和文人士大夫的偶像。

他写的《论积贮疏》《过秦论》《治安策》是现在号称为官者必读之物。

而他的诗赋,无论是《吊屈原赋》还是《鵩鸟赋》都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尤其是文青的史诗著作。

贾谊的地位,在现在的汉室,类似于后世的鲁迅,李唐的太白先生。

是高山,也是偶像。

虽然说,当年,贾谊的敌人遍及朝野。

当时的朝野大臣,除了丞相张苍外,几乎就没有几个人对贾谊有好感。

袁盎、窦婴,甚至都曾经在攻仵贾谊的事情上出力。

但是,这两位也从不否认,而且承认过,自己当年确实做错了。

知错难改,善莫大焉嘛……

而其他人,现在则不是死了,就是已经归隐山林了。

如今,大家忽然听说,居然还有人是在当年的贾谊贬嫡之事,暗中出力,用阴谋诡计,直接导致太宗皇帝疏远贾谊的罪魁祸首。

顿时,立刻就是群情激愤。

许多人,尤其是新兴学派,看热闹不嫌事大,到处煽风点火,扩大影响。

对于这些总想搞个大新闻的家伙。

几位宿老,都有些手足无措,甚至心慌意乱。

原因很简单,当年对付贾谊,何止是一个人,一个派系?

应该说,几乎所有派系都参与进去了。

谁叫贾谊实在风头太盛?

若让他继续风光,大家还玩个蛋?

太阳升起的时候,哪里还有星星?

所以,当年,有很多人无所不用其极,什么盘外招都用出来。

黑贾谊的人,从宫廷一直到市井,无所不包。

庞大的舆论,铺天盖地而来,这才是贾谊最终远贬长沙的原因!

当然,坊间还有传闻,当年太宗放贾谊,是为了保护这个年轻人。

哪成想,贾谊却因此意志消沉,甚至于抑郁成疾?

但,不管怎么样,这舆论风暴席卷而来。

这些原本稳坐钓鱼台的巨头,也不得不撇清和洗白自己。

但有一个人,却是怎么洗也洗不白。

这个人就是两千石周易博士淄川人杨何。

他是一个真正的宿老和当代的易学权威。

他是授业于当年曾经与济南伏生并称为天下二老的田何先生。

田何,是《易》的嫡系传人。

哪怕是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也对这位学者,报以万分敬意。

项羽入三秦,火烧阿房宫,尚且要先通知这位老先生搬出自己的宅邸,然后才敢放火。

高皇帝底定天下时,就曾经派人去邀请这位宿老担任汉家的天官。

惠帝时,甚至曾执弟子礼,拜会这位老先生。

如今天下的《易》学研究者,全部是田何的徒子徒孙。

而杨何是田何的关门弟子,自太宗以来,一直活跃在宫廷之中,在东宫哪里也一直混的很开。

正因为如此,杨何直接卷入了这次风波。

谦谦君子、淳淳长者,跟东阳侯张相如关系很亲密,没有公开攻仵过贾谊,但却私底下说了许多坏话。

这些条件,几乎每一条都指向了杨何。

这让素来性格和善的杨何,也罕见的爆了粗口:“一片胡言!”

杨何气的胡子都竖了起来。

攻仵贾谊?他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事情?

他认识贾谊的时候,还跟这个年轻人促膝长谈,并且将一卷珍藏的手抄本《易经》送给了贾谊。

当然了,后来,贾谊锋芒太露的时候,他曾经跟人说过一句评语:贾生刚过易折,恐能长久。

当年,东阳侯和绛候联手对付贾谊的时候,他也曾经私底下跟东阳侯念叨过贾谊的一些缺点。

但也不能这样抹黑他吧!?

即使他早已经练成了不为外物所动的心境,也依然被这个传言,弄得心浮气躁。

挑拨离间,阴谋与人勾结,造谣生事,使得太宗疏远贾谊?

这个锅,他可不敢背!

因为,历史和事实,都已经证明了贾生当年的行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他的思想和文章,也影响了太多太多的人。

旁的不说,来长安参加的考举的士子,就几乎是人手一本贾谊的文章和奏疏合在一起编纂印刷出版的《贾生集》。

莫说是他,就是地位再高的人,恐怕也不敢沾染上这个恶名。

于是,杨何当天晚上就进宫,去找东宫两位太后告状、诉苦去了。

窦太后和薄太后一听,外面居然乱成了这个样子?

哪里还忍得住?

于是,一纸传唤,将刘彻叫了过来。(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