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屋顶呢,过些日子梅雨季节,怕是会漏顶,现在赶紧给补上,省的到时候发霉。”禾麦微笑着细细的道。
在这些婆子的面前,禾麦无论心里怎么想,可面子上永远是一副乖巧柔弱的女儿模样。
这些婆子最爱在背后议论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言行举止,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她们口下的猎物,禾麦自己倒是不怕她们说,就怕她们会扯上秦氏可就不好了。
“呀,这么多壮劳力呀,哟,这也不是咱们村的呀。”芳婶儿瞄着屋顶上的人,瞅了几眼得出结论。
禾麦沉默了下,没想好怎么回答。
“嘁,是从外头雇来的呗!老太太也真是可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这么早就没了,一个又那么不孝!给老娘撵出来住这样的房子,畜生才做的出来!要不补屋顶这样的事儿,可不就该儿子做?”说话的正是彪儿婶儿。
芳婶儿听了彪儿中气十足的声音,疑惑了下,又听董婆子道:“禾麦,补屋顶可不少银子哩!光石料就好好几两!能凑合住就凑合住嘛,补啥屋顶哟!”
禾麦温温一笑,“我倒是没啥,奶奶年纪大了,怕是受不得潮,若是生了病,可不是几两银子能买好的。”
芳婶儿提起精神道:“你二叔都不管你倒是管的勤!下月你便嫁出去了,多花这银子做啥?要我说,老太太那么大岁数,反正都一身病,咋的都是住,花这银子干啥!”
禾麦方才还带着笑的脸霎时间冷了下来,这芳婶儿说话,忒让人膈应!
彪儿倒是很会解围,道:“禾麦和不和林长喜那王八羔子似的,禾麦有孝心哩!可惜是个女娃。欸……”
“有孝心有啥用呀,马上就不是林家人了,啧啧啧,嫁给那样一个男子,欸,有苦有泪自己往肚咽罢!”芳婶儿惋惜的大声道。
老太太正在院子里忙着递水,听到院外的声音,转过头来眯着眼看了看,“哟,他婶儿来了呀。”
“欸,老太太!”芳婶儿举着花帕子冲老太太招手。
她方才还满口对老太太的轻视,这会儿龇牙咧嘴装出一副亲昵的样子,真叫人不知晓她心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秦氏将三个婆娘打量了一遍,笑眯眯的道:“今儿你们怎么都有功夫来这儿了,这屋里正修补着,也没地方坐,不赶巧了不是。”
董婆子道:“方才遇见陆家那丫头了,那丫头说你们院今儿修补房顶,我们几个想着左右无事,过来瞧瞧有没有啥帮得上忙的。”
禾麦不禁腹诽,董婆子哪里会有那么好心?平日竖着俩耳朵,听到哪儿有米粒子掉往哪儿钻的主,咋会没事儿来小茅屋来转?
想来是听闻山草说这儿修补屋顶,来这儿捡两块砖也是白赚!
芳婶儿跟着道:“对,对!我们姐几个就是来看看有啥要帮忙的,老太太,咋忽的想起来修补屋顶了?这些人都是哪儿请的?”
老太太刚要开口,却被禾麦的话抢先了。
禾麦的话里满是惊艳与好奇,语气十分的真实恳切,“芳婶儿,你今儿的脸色可真好,我瞅着芳婶儿你比上次见你的时候好看多了!”
“是吗?!”芳婶儿受宠若惊的摸着自己的脸庞,脸上闪过一丝得意。
这胭脂,可是从镇上的烟雨楼买回来的,一盒一百文铜钱哩!看不出来,这丫头还挺识货的!
这下昼她在村里走了这么一圈,只有这丫头说她好看了!
不过,这丫头嘴也一直这么甜,每次她来这丫头都得这么夸赞一遍。
啧啧,这从镇上带回来的丫头就是和村里没见识的不一样,甭管有爹没爹,这教养可让人喜欢着哩!
想到这儿,芳婶儿便有些飘飘欲仙起来,“换了新的胭脂,应当是这个缘故。”
禾麦闻言细细的盯着芳婶儿的脸颊,一旁的董婆子和彪儿婶儿也瞅着芳婶儿的脸不放,心中却感到疑惑:禾麦这丫头莫不是个眼歪的?这厚厚的一脸脂粉,难看的很,哪儿瞧出的好看二字?
“芳婶儿,你这胭脂哪儿买的?”禾麦羡慕的问,“平日也不见你出村,哪儿来的那些好胭脂?一次比一次好看!”
这话一问,方才还沾沾自喜的芳婶儿顺时凝噎住了,面对禾麦的询问,她有些结巴起来。
“从、从镇上买的呗!平日我没工夫去,也不大喜欢去镇上,便……便托了人买的!”芳婶儿尴尬的解释。
这样的解释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谁不知道这芳婶儿是最爱那些热闹人多的地方,哪儿人多往那儿挤,她不喜欢去镇上?怕是镇上闹了鬼她都要挤破头去看看的!
她平日在村里闲逛,时候还不有的是?这不去镇上,怕是不愿出牛车钱去清河镇!
董婆子嘟囔道:“怕是谁给你买的罢?这东西值几个钱?莫不如换成一斗米吃进肚里舒坦!”
彪儿婶儿笑道:“你当谁都跟你似的为了一文钱在河里摸一宿?遇上个爱美爱打扮的,怕是就算饿肚子也得扯两尺花布做新衣!”
“那是钱多了烧的!”董婆子忿忿的道,“饭还吃不饱,还去扯布做衣裳,脑子有坑哇?”
禾麦柔柔笑道:“我二婶儿就常在镇上买胭脂水粉啥的,每次都花不少银子,我二叔没少说她。不过,这都是胭脂水粉,涂在芳婶儿的脸上,就不知比二婶强多少。”
芳婶儿心里高兴,可面上却不敢露出太多的得意。
都是一样的胭脂,这丫头就看的出来她比赵氏涂的好看,哼,长喜那个死鬼这么说,他侄女也这么说,想来她果真得老林家人的喜欢,年老年少都看她对眼哩!
董婆子却和彪儿面面相觑,她俩可真没瞧出芳婶儿和赵氏哪个比哪个好看,那是黄瓜炒丝瓜,一样色!
三个婆娘又和秦氏祖孙俩唠了一会儿家常,芳婶儿唯恐说多了被人发现更多的端倪,没一会儿便提议说回村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