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 创业史(1 / 1)

还看今朝 瑞根 1780 字 2个月前

沙正阳也意识到自己在汉都市里没有一个熟悉的人为自己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是多么的不方便。

梁锦柏才来,要融入进去,肯定需要时间,而且单靠一个秘书来为自己收集整理信息也是远远不够的。

自己需要从多个方面有人来为自己提供信息,哪怕这些信息或多或少会夹杂提供者自身主观的一些因素在其中,但只要能有多个角度的来源,之后加以综合,基本上也就能得出一个事情或者问题的大概真实面貌了。

当然,随着自己开展推进工作,肯定会有一些机会慢慢的深入,也会有一些人主动向自己靠近,工作中也能建立起一些关系来,从这些角度也能慢慢掌握很多消息,只不过沙正阳希望这个过程能缩短,能让自己在最短时间内就成为在各方面都烂熟于胸的内部人士。

此时沙正阳心中掠过一个人名字。

或许这个人能在这个时候帮自己一把。

沙正阳兼任高新区党工委I书记的任命文件姗姗来迟,一个星期之后才下来。

之前高新区党工委I书记一直是由常务副市长刘胤伯兼任,刘胤伯也早已经提出过几次,作为常务副市长的工作量太大,他实在无暇兼顾高新区的工作,有时候甚至连一周去一次都达不到,所以要求市委市政府要重新考虑人选。

不过之前这一个星期任命虽然没有下来,但沙正阳却没有客气,早已经把自己代入了进去,开始进入角色状态,开展工作。

而高新区一帮人也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特别是在目前高新区整改是高歌猛进的时候,沙正阳的到来无疑是一个最大的支持。

“截止到目前,进入科创大厦的企业已经达到了272家,从业人员超过1400人,不过增长势头已经有所放缓,7月份进入大厦的企业是19家,而8月份只有16家,……”季国力话语中既充满自豪,同时也有一些担心,“另外科创大厦的容量也差不多快要到极致了,我们预计可能到11月科创大厦就难以再接受新的企业进入,……”

“那园区有什么打算?”沙正阳一边做着记录,一边问道。

“要等到新的大楼建成肯定不可能,所以我们的备用方案就是在园区内的两栋征用的老厂房里临时进行改造,从6月份我们已经在进行这项工作了,但是相对于科创大厦来说,这两栋征用老厂房改造工程量虽然不大,但是有效利用率就要比科创大厦低很多,因为它们都是只有一层楼的厂房,未来在各方面的投入,比如水电气和宽带改造等,都要大不少,……”

季国力的介绍也的确是一个问题。

随着互联网之都的名声大开,这半年来前来创业和从其他地方主动搬迁而来的小微企业的确很多,可以说科创园区的宣传和实实在在的优惠条件的确吸引了很多创业者。

这些企业龙蛇混杂,沙正阳甚至可以肯定其中可能百分之八九十都会在未来几年里逐渐被淘汰消亡,这是一个不愿意承认但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创业者的热情和创意如果能转化为有效的商业模式,那么归于失败也难免,哪怕高新区已经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足够多的风投资源来进行对接扶持。

但是资本是要讲回报的,他们不会听凭你的一面之词,天花乱坠也很难打动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冷硬心肠,他们只看利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

据沙正阳所知,东方红投资和万象基金就已经拒绝了不下三十个希望获得投资的创业团队,当然他们也已经认可了8个项目,并给出了第一笔投资,其中就包括一个在线旅游和线下酒店相结合的项目,沙正阳的观感类似于前世的携程,还有一个是线上工作招聘应聘项目,以及一个线上房产中介项目,甚至还有一个连锁上网场所,也就是网吧的项目。

沙正阳也不确定这些项目中会有多少成功,会有多少失败,现在的互联网资源和条件也未必能支撑得起,但是他相信自己在高峰论坛上的一番话犹如撒下了无数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飘荡,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就会发芽。

当然在发芽过程中可能它们会遭遇缺水干渴、缺乏土壤养分,甚至山火,最终湮灭,但是这些参与其中的人却总会保存下来,进而成为第二轮的创业者,只有经历过创业的失败,他们才能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坚韧的毅力去追逐成功。

“有没有考虑过,根据需要,把科创大厦中部分较为成熟,或者说已经具备一定商业模式的企业搬迁到那两个厂房改造出来的园区中去?厂房改造出来的规模可以设定为规模较大,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企业进驻,而科创大厦更适合那种刚刚的初创企业来进入,这样做一个适当的分流,保持科创大厦内那种创业活力氛围,……”

沙正阳提出建议。

其实那两幢厂房改建出来的可以考虑设置为孵化园,也就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式或者找到了发展方向,又或者是具备了一定规模的企业,就可以进入孵化园中来进行更为周到完善的孵化服务,这样有助于从这一批已经在初期最残酷竞争中活出来的企业得到更充分养分支持。

季国力和其他几个人眼睛都是一亮,这个建议其实就是对蜂拥而入的企业进行了一个筛选分类,而已经具备发展前景并获得了认可的企业就可以进入孵化园区内作有别于其他初创企业的孵化发展了,甚至他们在进入孵化园区之后可以才人才招募上获得更好的支持,资本也会更垂青于这一批已经获得了初期成功的企业。

“沙市长,您提的这个意见很好,我觉得可以,那两栋厂房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如果改造好,我们想容纳十来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还是完全能够满足的,另外周围还有好几幢条件相若的厂房,如果这种孵化模式获得成功,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进其他厂房的改造来满足需求。”

季国力思考了一下,这才道:“而且科创大厦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容纳,另外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给这些初创企业一些鞭策,让他们不能因为我们高新区和科创园区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不是来混饭吃的,而是来创业的,如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径和模式,那么迟早也要被淘汰,混饭吃是没有前途的,甚至可能连自己的员工都留不住,……”

“国力,这也算是一个目的吧。”沙正阳认同,“初创企业的确很艰难,所以我们会给他们必要的各种保障,让他们可以在创业初期没有任何顾虑,但是企业要做强做大,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单靠园区的这些基本保障是毫无意义的,我相信这些创业者也能明白这一点,这种方式既是激励也是鞭策,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商业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他们必须要接受这个现实,哪怕遭遇了失败,我相信对他们来说也会有很大收获,也能为他们下一次创业提供有益的经验。”

敲定了这个方案,会议室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高新区现在的规模不大,无论是管委会人员还是整个占地用地,比起经开区那边来要差得远,但是谁都知道高新区现在的势头正旺,甚至不少经开区的干部也希望调到高新区这边来。

而高新区目前也正在向市委市政府打报告,希望提前启动原来《汉都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新区远景规划建设纲要(2000——2005)》,也就是要将部分确定要划入高新区的原锦城区和饮马区几个村社提前纳入高新区来进行规划建设。

因为科创园区的发展势头大大超出了之前高新区和汉都市委市政府的设想,而下一步如果要启动更大规模的高新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进入的话,那么就势必要突破高新区现有的规划范围。

“沙市长,纲要是市委市政府早已经敲定了的,市人大也早已经讨论过了会的,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按照纲要是从2000年底才开始启动这个规划建设,但是目前的形势不允许我们在拖下去,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高新区下一步的招商引资和发展,现在我们一些项目都不敢深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再也拖不下去了,我向胤伯市长汇报过,另外前段时间金科书记来调研工作时我也向他做过汇报,他说会尽快向市委做汇报,但一直都还没有音讯。”

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发展势头太猛也是问题,因为超出了发展规划,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涉及到土地调整规划,还需要向市里和省里汇报协调,这些程序也很复杂繁琐,与沿海地区在处理这些细节问题上,汉都的效率明显要低得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