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九 不升官(1 / 1)

贞观攻略 御炎 2060 字 2个月前

李靖一席总结的话语直接就把这件事情给说死了,作为军方第一大将,大唐最出色的战将,号称军神的李靖在朝堂上的分量可想而知,更别说李靖这个时候还担任尚书右仆射,话语权更大,只是他一般不说话,而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他说话的时候,所以他恰到好处的说了话,给这件事情定下了结局。

士族文官紧皱眉头不敢言语,方才发飙的尉迟恭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大有他们一旦反对就立刻冲出来和他同归于尽的架势,军方将领的眼光有意无意的带给他们巨大的威慑,那种战场上下来的浑身威慑让这些文官如锋芒在背,最终他们放弃了争辩,失了先机之下,他们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于是乎,办设大唐军事大学,建造英雄纪念碑和忠魂祠的事情也就被确定了下来,工部得令,立刻准备建造,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让那些奴隶参与,所以李二陛下决定从长安城驻扎的军队里面选择优秀士卒参与建造,并且在军队里面开始选拔一些战绩优秀的士兵作为第一批受训的军官,自己的学校自己建造。

这个和苏宁的想法是一样的,有些事情太过重要,事关国家机密,不能让那些突厥奴隶知道,否则谁知道他们会因为怨恨和恐惧做出什么事情,这些奴隶的数量在大战结束之后得到了极大的增加,由原来的三万余人变成了十五万余人,大唐的可用劳动力大大增加。长安周边就再也不需要百姓服役了,几乎都是这些奴隶承担,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非常重要,当然这些问题可以放在封赏仪式之后再行讨论。

大唐重军功,战胜归来的将军们都能得到非常丰厚的赏赐,就是士兵也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每一次凯旋归来就是这些军人们最为欢乐的时候,也是那些军人的亲人们最为欢乐的时候,比如这一次跟着苏宁一同北上打仗的四位国公的儿子,也不知道他们打的都是些什么主意。竟然把长子给放出去了。李二陛下还觉得很奇怪,但是转念一想,李二陛下同意了。

所以看着十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步入朝堂,其中甚至有五人年岁不及二十。李二陛下也很高兴。这就意味着大唐新一代的军方将领开始成长了。而领头人,毫无疑问就是苏宁,李二陛下刻意栽培出来的苏宁。至于其他的一些小将,都是将门世家,而且还是长子,将来要继承家业的,威胁不大。

群臣里头有不少知情的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了四个国公,他们的支持和眼光创造出来了如今这样一个局面,大唐的新一代开始成长了,佼佼者们就集中在这里,年纪轻轻,但是已经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尤其是苏宁,胆略和谋略都是上上之选,两千兵马就把西突厥的大可汗给干掉了,西突厥臣服,请求大唐册封,一下子免去了不知多少麻烦。

但是他们也唯有羡慕了,苏宁从一入朝就牢牢地向军方靠拢,现在更是和河间郡王李孝恭之女定亲,也就是和皇家搭上了关系,并且和许多军方大佬保持很好的关系,这一回这些大佬把继承家业的长子都给放了出去,就可以看出这些大佬在苏宁身上的投资,而如今,这份投资已经初见成效。

比如李二陛下龙颜大悦之下的册封,首先是他们自己,纷纷得到了军职,基本上都是中郎将的职位,长孙冲没有得到升官,但是加了勋位,提高了地位,算是为公主正式下嫁做了准备;四位父亲也因为自己的孩子表现出色,从而获得了额外奖励,高兴的他们昂首挺胸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他们家孩子。

李道宗统兵有方又被嘉奖了一通,李孝恭谈判不辱使命得到奖励,一众出征将领分别得到了让他们满意的奖励,最后就是苏门两子,此次苏家仅有的两个男丁共同出征,不计生死的为大唐奋战,得到了诸多好评,呼声很高。

“晋武邑县伯苏定方为武邑县侯,加食邑二百户,并前封五百户,赐永业良田五百亩,赐绸缎绢匹若干,金银若干,另加封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为左武卫将军,愿勤之勉之,不负皇恩!”赵琛宣读了李二陛下对于苏定方的赏赐,这下子可让朝堂之上议论之声渐起,纷纷对苏定方侧目而视,苏定方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样的赏赐,似乎太重了一些。

别的就不说了,武邑县侯不算什么,五百户食邑也不算什么,金银珠宝更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左武卫将军,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一般而言十二卫的最高统领是上将军,但是上将军一职基本上空置,没人做,实际统领是大将军,但是大将军也不具备管理军队的实权,就如同秦琼,真正管理军队日常的就是两个将军,左武卫目前还没有第二个将军,苏定方是唯一的将军,也就是说,苏定方一瞬间完成了从中级军官向高级军官的跳跃。

放到如今,就好比苏定方一下子从团长一级的干部跳跃到了军长一级的干部,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连升几级的意义,而是一个前些时候还无足轻重的中级军官瞬间就完成了蜕变,成为了掌握军中实权的将军,从此之后,苏定方就是真正的将军,大唐军事集团里面不可或缺的一员。

苏宁心中暗笑,这一回虽然自己立的功劳很大,但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份功劳被李二陛下记在了苏定方的头上,苏定方一跃而为军中大将,有了独立统兵征战的资格,并且成为了侯爵,苏门两子都成了侯爷,这也算是一场佳话,历史上苏定方真正的发迹还是在永徽年间,而如今。仅仅贞观五年苏定方就成为了大将,成为了大唐高级将领圈子里面仅次于李世绩的年轻人。

而预料到了这一出的大将们,纷纷了然,暗自叹道苏宁当真是福泽深厚,深受陛下信任,不单单不封官,还把功劳算在了兄长的头上,如此恩宠实属难得,苏定方目前也不过是个顶包的,等到苏宁成年可以做官之后。必然是一飞冲天之像。

苏定方看了看对自己挤眉弄眼的苏宁。心里头了然,果然是这样,这一次还真的是靠了二郎,才得到了这样的好处。心中感动同时。却又升起了一丝不服输的劲头。可不能让别人以为我苏烈是靠着兄弟往上爬的,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让别人知道我苏烈也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不是一个草包!

苏定方其实完全不用这样想,类似于李二陛下这种帝王,如何会因为保住苏宁而把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无能的人?即使是兄弟?应该说苏定方只是差些火候,差一些实实在在的军功,他的年龄资历和能力早就通过了李二陛下的考核,只是在唐营之中没有显赫的战绩,所以才不得以晋身,而如今一人独斩三个头人,击溃地方大军,成为统兵征战的主要人物,战斗的成果也多是苏定方的贡献,所以李二陛下才会把左武卫交给苏定方统领。

李二陛下也看得出来,苏宁现在还处在依靠谋略取胜的阶段,更类似于军中军师,而非是真正的文武双全的大将,武艺不够高,经验不够老道,当真要独当一面统兵征战的话还真是差了一些火候,但是苏定方不一样,从军二十年有余,熟读兵书,经验老道,就差一个契机就可一飞冲天。

接到战报之后李二陛下仔细的研究,此次战事过程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苏定方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苏定方优秀的统兵能力和临战经验一级高超的武艺,苏宁的计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苏宁出主意决策,苏定方坚持执行,这对兄弟的配合非常默契,放在一块儿更有奇效。

但是李二陛下的想法还是希望他们两个分开来做事情,一方面分别锻炼他们,两人合一才可以独当一面哪里比得上两人分别可独当一面?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避嫌的因素在里头,他们两个主在一块儿已经饱受非议,虽然有着尽孝的名头扛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两人一定要分别都可独当一面,两位名将才有意思。

接下来苏宁的封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加食邑一百户,并前封九百户,赐永业良田五百亩,并前封三千五百亩,赐钱五十万,绢三千匹,书籍若干,笔墨纸砚若干。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觉得这是苏宁即将失宠的预兆,反而,大多数人心里头都清楚,这是苏宁即将更上一层楼的预兆,这是李二陛下因为其年龄小而给予的特殊保护,这种保护说白了就是告诉其他人,你们不要想随意的动他,老子罩着他,这事老子预定的重臣,谁敢动他老子跟谁急!

不少人羡慕的眼睛都红了,这种保护还真的是极为少见,历史上也不见得哪一位精彩绝艳的臣子得到了皇帝这样的保护,这种保护实际上就是认定了本朝之内只要不犯错误,他就是安全的,一直到现任皇帝去世之后,下一任皇帝的心腹重臣里面,一定有他的一个名额,这是几乎肯定的。

这小子,还真是好运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帝这是要显荣苏氏,把苏氏牢牢地绑在皇家战车上和皇朝共进退啊!而且送书籍,送笔墨纸砚,那是再明显不过的信号,好好的读书,你的日子还长,现在别急,等你长大了好处大大的有,要官有官要权有权,以后你就是内定的大唐重臣,不要担心。

“臣苏宁,拜谢陛下天恩!”苏宁坦然的接受了封赏,没有一丝不悦,李二陛下满意地点点头,伴随着苏宁的受赏结束,封赏大会也就此结束,后面的事情也就不是寻常人等可以参与的了,苏定方目前已经是左武卫将军,大将行列之人,有权参与这些议事,于是苏定方留在了殿内,加入了武将行列。

李道宗得胜还朝,自然地位崇高,加入文官行列准备议事,其余的受赏将领也都按照品级站好,四个有了军职的家伙因为职位比较低只好苦逼的站到外面去,但是苏宁就囧了,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得到官职的人,其余四个家伙本来就要继承家业,现在给个职位也就是象征性的意义,但是苏宁不一样。

李二陛下不想苏宁过早的参与到这些事情,为了保护苏宁,所以没有给苏宁安排官职,虽然苏宁可以接触到很多国家大事,但是那都是潜规则,放不到明面上来,虽然有正三品的侯爵尊位,但是没有政治意义,这一下弄得苏宁也有些郁闷,不知何去何从……(未完待续。。)RT

书迷楼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书迷楼(.co)。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