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九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1 / 1)

铁骨 天子 1788 字 2个月前

第九四九章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天后,宋子文、陈立夫、张治中一行乘客机飞回南京,唯有孔祥熙飞到南昌后转道庐山,把一沓厚厚的报告上呈蒋介石。笔@趣@阁wWw。biqUgE。info

夜已深,蒋介石却怎么也睡不着,安毅没有奉命回来助他一臂之力,这既在蒋介石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之所以说是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安毅如今已是实力雄厚、重兵在握的头号军阀头子,麾下雄兵十万,再也不是蒋介石心目中原来那个率直乐观、对他言听计从的小年轻,原来那点儿可怜的师生之情在今天已经无法对安毅起到任何牵制作用,原本轻轻松松能把安毅掌握在掌股之间的手段已经失去效力。

已经隐隐成为地方割据军阀代表人物的安毅自然不会再干那些自掉身价的事情,没有足够让他心动的利益,他不会返回中央、回到蒋介石身边,这些例子在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身上比比皆是,何况安毅如今的地位不在阎锡山之下,名声比起阎锡山来更是好上千百倍。

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安毅会委托孔祥熙给他这个委员长上呈多达五份的研究报告,分别是《试论中缅边界危机分析与对策》、《亟待改革之军衔制度》、《中日历次战争之战例汇编与研究》、《试论**训练系统之优劣》、《中日关系展望》。

其中的《试论中缅边界危机分析与对策》、《亟待改革之军衔制度》两份报告,看得蒋介石数次拍案叫绝,爱不释手,正好切中蒋介石心中最大的担忧与无奈,安毅对中缅边界危机的论述,翔实而又精辟,矛头直指江河日下、仍在被经济危机拖累得步履蹒跚地英国人,通过世界各国三年来对华贸易额的统计列表,以及英国三年来所占世界贸易份额的逐年下降的对比,让原本还有些模糊的蒋介石一眼就看到,美国国力的强势崛起和德国经济在夹缝中的高速发展。

这份报告是目前为止最为详细、最注重实据的政论报告,是国民党中央、参议院、军委各部任何一个将领和所谓的国际关系理论家无法提供给蒋介石的,安毅却做到了,而且在结论中非常肯定地指出英国的外强中干,以及其遍及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危机,直接提出了与蒋介石不谋而合的看法和建议:

在政治上,以灵活的外交方式处理中英关系,必要时就中英关系问题与美国政府秘密商议,美国政府基于自己的在华利益以及与英国政府的盟友关系,甚至会为此主动找上门来进行斡旋,最终达成各方妥协;在军事上,请蒋介石和中央信任并依靠西南地方势力,顺应民意,狠狠教训军力单薄、却又极度狂妄自大的英国殖民者,不但能为中央政府树立起巨大的民望,还能通过果断强硬态度和局部军事胜利,震慑在华北蠢蠢欲动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第二份《亟待改革之军衔制度》切中时弊,正中蒋介石下怀。

前一段的总理纪念周上,蒋介石面对中央军数百将校,痛陈目前国内混乱的军阀割据状态,痛斥在军队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诸多弊病与漏洞,喊出了“我们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竟有一个师多达十五名将官的天下奇观”这样的狠话;西北军阀马步芳十二岁的儿子马继援被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而且竟然获得中央军委军政部批准的例子,更是成为中外军界的笑柄,尽管军政部长何应钦严厉处罚了麾下铨叙科的所有主官,并多次向蒋介石检讨错误,但这一丑闻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无法挽回。

安毅在这份报告中并没有论及其他,而是针对现行的国民党中央政府于三一年四月颁布的《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结合德**队和美**队的军衔制度,进行对比分析,郑重要求蒋介石和中央军委在法理和实施手段方面,排除一切干扰,强有力地统一全国的军衔制度。

安毅在最后非常坦率地附上川南和滇南一个正规军、五个地方师所奉行的军衔制度和将官列表,安家军十一万军队中,少将以上军官只有三十六名,而且统统报送军委备案,比如今中央军的一个管辖三个主力师的三万人左右的正规军将官还少了三分之一,且安毅麾下军队校尉一级将领的升迁时限非常严格,从今年初开始,除卓越军功之外,所有军官必须在本级岗位服役满三年,才具备晋衔的首要条件,相比于目前中央军实施的军衔制度,更为严格,比全国混乱的地方军队更是强了十倍百倍,引起蒋介石的强烈共鸣和高度重视,看完迅速有了较为清晰的腹案。

另外三份报告也非常的专业,与其说是报告还不如说是论文,三份报告中附带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写给蒋介石的推荐信,恳请蒋介石把这三份报告勘定为中央军校将官进修班的辅助教材。

蒋介石匆匆翻阅一遍,印象极为深刻,也对安家军的强大忧心忡忡。

蒋介石知道,安毅敢于呈上这三份报告,不但已经猜测到蒋介石和中央政府的负面反应,而且隐隐透着一种强硬而自信的高姿态,不担心蒋介石和中央政府对他的军队使出各种削弱压制的手段。

这一点,更让蒋介石头疼和无奈,蒋介石清晰地认识到,安毅通过这一方式,等于向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态度:

一、安毅和他的军队在大局上仍然服从中央的领导,尊崇蒋介石中**队最高统帅的地位;二、安毅和他的军队已经形成实质上的相对独立,虽然表面上奉行国民党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那一套,但实际上也和阎锡山、李宗仁和陈济棠等人一样,只是在军事上服从领导,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各领域自行一套,根本不把懦弱无能的国民党中央放在眼里。

蒋介石对此深感失望,但却又毫无办法,由于汪精卫派系的强势,以及全国各大反对派的百般抨击,蒋介石需要时间蓄势,通过让出政府行政权力来换取更有利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时间,让权力欲旺盛的汪精卫去做挡箭牌,以减轻在一穷二白、债台高筑的政治方面必须承受的巨大压力。

安毅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一系列大手笔,建设川南,发展川南,不但趁乱扩大地盘,强势介入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的军政领域,还与周边势力形成了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再扛起“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民生造福一方”的大旗,其巨资投入的一个个建设项目和迅速取得的成就,受到全国各界的普遍赞扬,让各省民众羡慕之余,也对自己的政府怨气丛生。

对此,南京政府包括蒋介石、汪精卫都毫无办法,不但要违心地支持川南的建设,顺应民意、赞扬安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甚至偷梁换柱地窃安毅之功,说是在国民党中央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的非凡成就,还要在方方面面忍受安毅巧妙的要挟。长此下去,再想收服安毅、收回西南各省的统治权,就越发地困难了。

蒋介石面对安毅的一系列报告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把孔祥熙叫来谈一谈,省得明日孔祥熙返回南京之后更为麻烦。

不久孔祥熙到来,蒋介石挥退秘书和侍从官,独自与孔祥熙密谈,开口就问出一番很不高兴的话:

“庸之,你们几个这次屈尊去川南,我已经算是很给安毅的面子了,派出四名大员去做工作的事,此前我只对阎百川、冯焕章、张汉卿做过,他安毅怎么不识得其中奥妙,为什么还是不愿来见我?他究竟想干什么?”

孔祥熙微微一笑:“我那干女儿这几天就要生了,安毅对之前的那个孩子和楚儿深感愧疚,于是决定留在楚儿身边陪伴她,尽到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职责,呵呵……虽然这只是个借口,但一点儿也不牵强,情理之中啊!”

“屁话!他安毅从北伐开始到华北抗战,什么时候见他儿女情长了?何况如今灾民遍地,口口声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毕生奋斗目标的安毅,会因为自己儿子的出生而至万民于不顾吗?”蒋介石很不高兴。

孔祥熙深知蒋介石的脾气,又是哈哈一笑,从容道来:“也不是不管不顾,他不是把杨斌和夏俭派到南昌来负责赈灾了吗?杨斌和夏俭原来分别是江西省保安司令和赣中保安司令,他们在任时期多次负责过全国和地方的赈灾事务。对于灾民安置和分流,非常有经验,而且有劳先生和江南集团总经理周先生在一旁鼎力支持,安毅来不来其实问题不大。”

蒋介石已经知道杨斌和夏俭赶到了南昌,正在与熊式辉等人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议,也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缓解南昌的压力,但是全国各地灾民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南昌地区涌来,各地政府的保安部队设卡拦截都见效不大,蒋介石不得不格外重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