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西北白里坡,李光弼收拾败兵,大部分已经逃散,哄抢粮食辎重,扰乱地方,成了货真价实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强盗。
但还是有一万左右的兵力,听说皇帝匹马逃难在此,聚集在一起。
长安一战,李隆基和郭子仪以及李光弼的部队损失达十万之众,逃散的除外,被唐朝收编的也有约五万之众。
唐朝兵力虽然号称二十万,但是有十万还在狼正轩的控制之中,士卒虽精,但是数量毕竟大大不足以称霸天下,随即出榜招军,以缓解占领关中之后兵力相对空虚的现状,反正占领长安之后,国库中的金银充足,粮草堆积如山。
这就是先取长安的好处,政治上可以威慑天下,经济上更是富甲天下,唐朝以前做岭南节度使的时候,虽然搜刮了不少的金银,但是比之长安,作为一朝首都近百年的积累,却犹如江河中一叶舟。
……
“皇上,我等该死,让您受惊了,”
勉强扎营之后,郭子仪、李光弼、马正章等一起跪下,请求李隆基的宽恕。
此时的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搀扶之下,颤巍巍的站了起來,他其实也是刚刚醒來,但他的神情很镇定:“众位爱卿,你们拼死杀敌,这才保护朕杀出重围,无过有功,都是大功劳,待平定叛逆之后,论功行赏,”
“谢皇上隆恩,”
众将等的就是这句话,像杨鉴、李云旷这些人,等的就是这种天下大乱的机会,如今被自己赶上,个个都是喜形于色。
“都平身吧,你,还有你,”
李隆基忽然挣开高力士的手,一只手按住郭子仪的肩,一只手按住李光弼的肩,郑重的说道:“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
两将大受感动,激动得都有些颤抖了。
然后,李隆基面向众将,手一指:“你们,都是朕的社稷之臣,”
于是,所有将领的脸色变了,也是激动,颤抖。
股肱、社稷,那就是朝廷的柱石,李隆基最信得过的,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
此时的李隆基,断臂的痛楚还阵阵的传入他的感官,但是他用宽大的袍袖将这个耻辱的地方隐藏了,侃侃而言,尤其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当中,他更是显示出了他年轻时候发动夺门之变,颠覆太平公主的能力,诚于待人,出事冷静。
他知道,现在手下仅仅一万人马,而且都是孱弱之兵,就地反攻是不可能的,只有找个落脚之处方为上策。
而他这次将领集会,也合众议之意,只见李隆做足了这些功夫之后,坐回椅中,话锋一转:“我等今日出了长安,必须找个安身之处,各位不妨抒发意见,到时候,只要朕站住脚跟,天下之兵齐集,则安禄山、唐朝鼠辈耳,迟早必为朕所擒,”
“皇上高见,依臣之见,洛阳城防坚固,防守的又是盛王李绮,手下士卒数万,足可抵挡唐朝的进攻,”说话之人,乃是臣相韦坚。
“不可,”杨国忠见这老儿敢抢自己的风头,心中生气,反驳道:“洛阳城防虽然坚固,但是大不利的是河南之地,一马平川,除了函谷关之外,并无险峻的关口可以防守,以唐朝现在的实力,足可以一鼓而下,试想想,长安的防守比之洛阳,谁优谁劣,”
“自然是长安,”韦坚雅不欲与杨国忠为敌,知道这家伙比李林甫都不如,乃是真正的小人,一旦翻脸,则是危险得。
他当然知道他门下的铁慕容这些厉害角色,刚才抢着发言乃是要占住自己的角色,不要让郭子仪这些大将说他一句“打仗不顶事,出谋划策也是不行,”
杨国忠脸露喜色:“看來这老家伙还是知道分寸,不能得罪我这个掌握实权的臣相,”
李隆基在心中冷笑,这家伙倒是会拉拢人,你以为我知道你那些事情,且待以后再和这混帐算帐。
这段时间之中,李隆基难得的亲理政务,频繁的接见长安大官,也听到了杨国中的不少风言风语,倒行逆施、玩弄权势之外,最使李隆基生气的就是这家伙居然和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这么几个自己喜欢的女子有染。
奶奶的,连朕的女人你也敢碰,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将这三位美女召唤到长安,名义上是给杨玉环解闷,让她不少思乡,但恐怕是谁都知道,既然我喜欢玉环,那么和她同胞姐妹的几个,恐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至少,天下人都该知道,这三个美人,除了她们自己的正牌老公,其余的男人,则只该想想,却不能动手的。
只听杨国忠道:“洛阳不行,并非仅仅是唐朝对我们的威胁,还有來自于安禄山的威胁,以我之见,唐朝虽然不可小视,但是安禄山才是心腹大患,他手下有二十万能征惯战的大军,蓄积近十年,一旦哥舒瀚守不住潼关,则洛阳成了一个腹背受敌之地,所以,洛阳为战时陪都之议不妥,”
“杨爱卿之言甚当,那以你之见,何处可为陪都,”
“回皇上,益州之地,有牛僧孺带领数万大军镇守成都,乃是剑南的核心之地,此处地势险要,一旦有敌人來攻,则只需要切断栈道,则纵有百万叛逆,也是寸步难行,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接下來,郭子仪主张都徐州,因为那里是他的老巢,李光弼的意思也差不多,主张都南京,回到老家,当然还有一些文臣,各自发表意见,争论不休。
终于,争论的声音停止下來,因为人人都看到李隆基的手势,那是他心中已有了定论的表现。
“诸位,你们的建议都不错,朕也仔细的思考了,战时的陪都可以远离中原,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综合你们的话,朕决定,暂时到成都,”
这些话一说,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主战派的人顿时大为失望,毕竟,要这些武功高强的将领保着李隆基去蜗居在偏僻的古成都,那等于就是剥夺了他们立功的机会。
李隆基见了群臣的脸色,知道这些将领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心中有些后悔:我年轻时候的朝气哪里去了。
但皇帝金口一诺,话既然已经出了口,断沒有收回來的道理,脸色之中不禁露出一些尴尬。
“皇上,臣有事启奏,”
说话之人,却是李隆基的太子李亨,武惠妃所生的儿子。
“你有什么事,”
“回皇上,微臣既然是太子,就该为皇上分忧,皇上选择成都作为陪都,英明之至,不过当下乱贼肆虐,若沒有皇室血脉号召,恐怕群龙无首,儿臣斗胆恳请父皇委任我兵权,以节制天下兵马,将混乱的现状改变,以便能早日平定叛逆,海内清平,”
小子,看不出來,你倒是机灵得很,看我老,又少了一个条胳膊,所以现在就想夺权了是不是,哼,我李隆基还沒有老糊涂,你那点小心思,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想先获得兵权,站住脚跟,然后逼我退位。
父子相处四十多年,这其中的奥妙他又怎么不懂,也许,这小子一直就在盼望我哪天病死,他好登基为帝,也难怪,这小子都四十岁的人了,还沒有过过一天皇帝的瘾,难免有些迫不及待,不过你别忘了,你是我李隆基的儿子,你有多大的能力我不知道。
但想虽然如此想,李隆基的心中,还是有些小小的担心,这小子一直对我孝顺有加,而且做事情的时候从不敢违背我半步,本來以为他就是懦弱的性子,但今天看來,他显然不是,难道,以前的种种样子,都是装给我看的。
但当此形势之下,李隆基也不得不答应他的请求。
其一,这要求合情合理不说,还要担很大的风险,毕竟和唐朝、安禄山这些反贼作战,一旦兵败,就是玉石俱焚的局面。
其二,放权给的是自己的太子,合情合理,如果不答应,所有的将领势必会怀疑我李隆基心胸狭窄,以现在的困境來说,再生变化,可能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安禄山怎么样他不知道,但是唐朝占领长安的手段,他却是亲自的领教了,若不是自己命不该绝,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良将,恐怕自己早已经被唐朝所擒。
其三,这小子选择的时机绝好,他是察觉了郭子仪等人不愿和我一起龟缩在成都,想要建功立业,,因此才提出这一请求。
小子,算你厉害,不过,你老子我玩政治近五十年,难道,还会栽在你的手里不成。
这样一想之后,他随即觉得泰然,沉吟了半晌才说道:“本來,天下兵马大元帅要的是文武双全的人担任,你文才不错,但武功稍差,不过,当此非常时刻,惟有你用太子的身份号召天下勤王之兵才是上上之策,李亨听封,”
“谢皇上,”
李亨大喜,普通一声跪下。
“朕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天下兵马,务必殚精竭虑,早日剿平叛逆,到时候,一旦你成功,朕就把皇位传给你,我做太上皇,”
“谢皇上,”
李亨的泪水差点涌出,为了等这句话,他苦苦的等待了二十年,夺取李隆基的皇帝位,他不是沒有想过,但是最终选择了放弃,毕竟,在李隆基的面前,他始终有种恐惧感,而且,李隆基也沒有给他太多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