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里(1 / 1)

权倾南北 然籇 1239 字 1个月前

另外工坊生产出来的产品,这样就不只可以向南运送到中原地区,也可以向北运送到幽州甚至输入辽东高句丽等处,从而实现原材料的输入和加工后产品的外流,从辽东各个尚且处于原始状态的部落还有即使已经有国家形态的高句丽身上获取贸易顺差。

洛阳一带已经规划为大汉未来的政治、文化等等的中心,自然不适合再发展工业,现有的工坊也多数都是出于应急需要所打造,未来时机合适自然都会搬迁,而搬迁的目的地自然就是关中和冀州,以更好地和辽东、河西等地进行对接。

除此之外,工部也已经派人前去考察从鸿沟继续向北通过白沟、漳水等一直向前开挖运河到幽州一带的可行性。

白沟和淇水距离大河很近,并且本身就是相通的,再加上渤海郡以北一直到幽州,得益于多年战乱再加上这个时代的㶟水水量很大,因此沼泽水网密布,反倒是有开挖河道、开垦良田的先天条件,所以开挖一条运河,从洛阳经过邺城直接抵达幽州,对于现在几乎孤立于中原之外的幽州来说,当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而到时候邺城也会成为沿途的节点城镇,不再是中原的边界。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长期的规划了,战事不再紧张之后,李荩忱自然也就不会再要求在多短的时间内修通运河,一切都可以慢慢来。当然了这只是在民间没有足够需要的情况下,毕竟运河修通,就意味着幽州将会完全被纳入大汉的贸易网络,对于大汉商贾们来说显然并不是什么坏事,比如之前大汉修建从南方的驰道以及鸿沟等运河的时候,就曾经得到这些商贾的鼎力支持,毕竟这些道路修通之后他们也是直接受益者。

另外户部和农部还打算在邺城周边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粮仓,让此处成为南北粮食调拨转运的重要枢纽。

总而言之,大汉各部门早早地就已经做好了对邺城的整体规划,现在拿下邺城之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进行勘察和规划。随驾北上的各部官员,除了少数的诸如陈叔慎这样本身是有其余事要面见陛下,所以专程从江南赶来的之外,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各部的副职侍郎甚至是再低一层的主簿和功曹之类的,一个赛一个的年轻,因此也一个赛一个的想要做出点什么功绩来。

洛阳作为都城,城池的规划之类的当然轮不到他们做主,因此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以及做出功绩来的希望都放在了邺城上,一个个斗志昂扬,即使是忙得团团转也都颇有精神,惹得前来出谋划策的宇文招只能感慨,这种团结向上的新气象,当真是此生未曾见过。

虽然他一直想不明白北周和大汉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或者换句话说,宇文宪也足够努力、北周内部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团结在宇文宪的身边共同奋斗,同样还不缺诸如裴忌这样的名臣以及尉迟迥、王轨这样的猛将,可是为什么最后却一败再败,最终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呢?

在北周内部,对于这个问题久有争论,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沉醉在北周刚刚灭亡北齐、独霸北方时候的老人,都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北周内部的分裂。

先人曾说,祸起于萧墙之内。

北周因为大象之乱,转眼分崩离析,而且杨坚那边和宇文宪这边为了争夺正统的名号还曾经一次又一次的掀起大战,最后给了李荩忱安心平定南方并且渔翁得利的机会。

原本宇文招也是抱着相同的想法,因此他对大汉能够战胜北周心中多有不服气,要不是我们北周内部分裂、自己人打得太狠了,怎么会给你们这个机会?

你们这不过是因为命好罢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因此宇文招心中虽然有所不服,当然也不能表露出来。

而现在看到这些忙得团团转的年轻官吏们,看着那些帮着百姓修缮屋舍的士卒们,也看着那些已经开始装修店铺,似乎明天就能够开业的商贾们,顿时感觉自己似乎把大汉这个对手想的太简单了。

在北周治下的邺城,一切都井井有条,但是一切都死气沉沉。而现在大汉刚刚接管了邺城不过才一天,整个城池似乎转眼之间就活了起来,百姓的脸上露出了宇文招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喜悦。

他们一开始的时候看到汉军士卒主动上前要求帮忙修缮屋舍,还有些害怕,毕竟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之中,一支军队不烧杀抢掠就算不错的了,还帮着百姓干活?想什么呢!

且看看北周军队,即使是驻扎在邺城的多少都能够称得上一句精锐,可是在战败之后,不还是都趁着这个机会大肆抢掠么?要不是汉军及时入城,城里还不知道会是怎样一番惨状。

更不要说邺城刚开始布置防务的时候,靠近城池的屋舍多数都被直接拆毁,屋舍之中的住户则直接被赶上城墙充当丁壮,多少人妻离子散、流离失所都不知道,即使是其余的没有被波及到的城中百姓也是人心惶惶,对于军队本身就有畏惧感。

因此当他们发现汉军真的是打算帮助他们的时候,一个个喜笑颜开,纷纷拿出来家中珍藏的好东西招待汉军将士,军民如鱼水,整个邺城内不再有任何兵荒马乱之意——哪怕昨天夜里才刚刚发生过一场颠覆国家的战斗。

这些都被宇文招看在眼里,自然更是感慨莫名。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汉军将士所做得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就足以让百姓的心归属于大汉。而大汉官吏们每个人所做出的同样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努力,自然也足以让大汉和北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到了不可弥补的地步。

北周固然差在了分裂造成的矛盾冲突和内部消耗上,但是也差在了其余更多方面上,甚至一直到最终灭亡,可能包括宇文宪在内的很多文武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并不是单纯的老天爷庇佑、天命所归,而是人心向背,而是李荩忱带着大汉千千万万的军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差距、换来的优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