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一语惊四座(1 / 1)

奋斗在盛唐 牛凳 1954 字 22天前

“哦?看来十二郎都跟你说了。”

那个瘦高挑儿的年轻人看着崔耕,说道:“五大题目倒是不忙,咱们先认识一下,我叫崔鲸,乃是安平第一房的嫡孙。至于在场诸位,我先与你介绍一番……”

崔鲸把城门口的几十名青年男女,向崔耕挨个介绍了一遍。

崔鲸乃是安平第一房的嫡孙,另外还有安平第二房的嫡孙崔器,以及安平第三房的嫡孙崔承构等人。

在场的青年男子都是崔氏族人,隐隐以这三房嫡孙为主。而这三人中,又以崔鲸的地位最高。

在场几个女子的身份也颇不简单,其中三人出身范阳卢氏,两人出身荥阳郑氏,还有河东裴氏以及太原王氏各一人。

这七人俱皆年方二八,面比面娇,身形窈窕。

崔耕听崔鲸对她们的称呼是“某小娘子”,而不是什么“某夫人”,这就说明这些世家女子都待字闺中,尚未婚配!

懂了!

崔耕瞬间就秒懂了。

敢情这帮小王八蛋今天没憋好屁,是要拿自己当垫脚石啊!他们不但要狠狠地踩自己,而且要踩得精彩,踩得别致,踩得酣畅淋漓!不这样,又怎能搏佳人一笑?非如此,又怎能得佳人欢心?

想到这些,崔耕不由眉毛一挑,“呵呵,如果本官没猜错的话,博陵安平房的青年俊彦都在这了吧?”

崔鲸道:“不只是安平房。今天,我们博陵崔氏各房的出色子弟都在这儿了。”

崔耕点头道:“那好,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要考校本官,自然是可以。但本官也要考校考校诸位。如果本官输了,我便大方承认自己毫无本事全凭运气,今后还要多靠族内帮衬扶持。不过……若是本官赢了你们呢?”

崔鲸自信满满,不置可否道:“赢我们?这不可能!”

崔耕摆了摆了摆手,道:“别说什么不可能,凡事都有个万一。如果本官今日以一敌你们二十八,战而胜之,嘿嘿,就麻烦你们也承认……”

“承认什么?”崔鲸问道。

崔耕半昂着头,眯缝着眼睛,用手点指着在场诸人,“承认…博陵崔氏年轻这一代,除我崔耕之外,统统都是废材!”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又如一棍子捅了个大马蜂窝!

“狂妄!无知!无礼!无德!无行!”

“乡野村夫,不知天高地厚,可鄙可笑!”

“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吾羞与汝同族!”

“崔二郎,你现在把这话收回去还来得及,要不然我等一出手,你势必贻笑大方。”

……

有其他世家的美娇娘在场,这帮人都骂的文绉绉的,但声音一个比一个的大,表情一个比一个夸张,鄙薄之意溢于言表。

但崔耕也不急不恼,直等到他们都喊累了,才淡淡说道:“好了,别整这些娘们唧唧的屁话!你们还是合计合计,敢不敢接我这个赌约吧。”

所有博陵子弟齐唰唰地将目光落在崔鲸身上,显然,场中诸人都唯他马首是瞻。

崔鲸傲然道:“不用合计了。这个赌约,本公子就代表众位同族兄弟接下了!”

“对,大郎的话,就是我们的话。”

“听鲸大哥的。”

“崔耕,你输定了!”

众子弟纷纷应和,还真有几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意思。

当即双方约定,各出五题以决胜负。

博陵崔氏这边首先出场的,是安平第一房的崔鲤。

他是崔鲸的亲弟弟,长得极为俊俏,在普遍颜值颇高的博陵崔氏子弟中,算得上颜霸诸雄。

唰~~

崔鲤很是潇洒地将手中的折扇一打,轻扇了两下。

小小一记骚包,竟引来旁边观战的几位小娘子低呼,美目当中异彩连连。

崔鲤很是风~骚地冲那几个小娘子微微一躬身,然后问向崔耕:“崔二郎,你既然入了我博陵崔氏的族谱,那咱们也算是一家人了。今天,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不过……你带的那几个从人,能保密吗?”

崔耕见他出来不出题,反而先卖弄一番,不由翻了翻白眼,说道:“这些人都是崔某的左膀右臂,绝对信得过。你想说什么,便直说吧!”

崔鲤道:“我们五姓七望自从大唐立国以来,势力日渐衰弱。当今女皇陛下秉政以后,形势也越发严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支持族中子弟参加科举。”

噗~~

崔耕身后的宋根海忍不住笑出声来,大声嚷道:“中了进士就能当官,前程远大,这谁不知道啊?你们五姓七望这么多人挠破脑袋,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崔鲤一听宋根海打趣他,斥道:“哪有你说话的地方?”

崔耕挥退了宋根海,然后对崔鲤正色道:“唔,此举甚妙。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五姓七望能认识到这一点,日后的兴旺发达,当不在话下。”

崔鲤道:“莫非你懂这个办法的妙处?”

“当然。”崔耕点头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要知道在隋之前,哪里有科举入仕这条途径?秦亡汉兴以来……”

崔耕从历史大势的角度一番侃侃而述,听得众子弟收起轻视,细细聆听。

在隋朝以前,是没有科举的。

汉朝是“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能不能当官,全看能不能搞定地方官,弊端丛生。到了后来,以至于“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晋朝对这项制度进行了改良,实行“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评议人物,划分品级,按照规定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然而到了后来,越来越注重门第,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到了隋唐时期,又继续发展了,入仕主要是门荫、科举和杂色入流,这三条途径。

杂色入流暂且不谈,门荫制其实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延伸,而科举制才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的来说,朝廷选官是越来越公平。

然而世家大族自有世家大族的骄傲。长期以来,五姓七望以门荫入仕为荣,以科举入仕为耻和一帮寒门子弟争进士,丢不起那个人!

结果,整好赶上朝廷对五姓七望的持续打压,他们在官方的势力是一天不如一天。

直到大周建立,武则天越发“重雕虫之技”,五姓七望才痛定思痛,鼓励族人参加科举。

这是一步妙棋,五姓七望长期联姻,不仅族内子弟大都是俊男美女,而且家学渊源学风甚正。有大家族的资源支持,他们修身求学的条件可比寒门子弟强了不止百倍,所以他们中进士的比例,也比寒门子弟高多了。

在崔耕记得,历史上到了盛唐,乃至晚唐,朝廷大概一半的宰相都是出身于五姓七望,实现了世家大族的中兴。

说实话,五姓七望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实在是被朝廷打压的没办法了,不得不“迎~合上意”。

从历史大势上考虑这个问题的人,不能说没有,但只是模模糊糊地有个想法。

崔耕这番话,当真称得上是振聋发聩,拨云见日。

在场的崔氏子弟虽自幼优渥,天生高傲,但好歹都是族中的俊彦,都有几分见识的。他们闻听崔耕的一番分析之后,脸色皆是纷纷一变,再看待崔耕的目光,也与刚才有了些许不同!

就连那七位其他世家的美貌小娘子,都缓缓将目光从崔鲤的身上,移到了崔耕的身上,窃窃私语起来。

“这崔二郎不简单哦!”

“之前听崔家的几位哥哥们说,崔二郎能有今日全凭运气,今日看来怕是大有偏颇呢。”

“若是乡野出身,怎会有这番见识?”

……

一声声溢美之词传入崔鲤的耳中,郁闷得他想吐血,“好,崔二郎你还是有些见识的。不过,本公子的话还没说完呢。五姓七望鼓励族人参加科举,算不得什么秘密。我们真正要保密的,是让族人能考中进士的法子!”

啥?这还有秘密?

这个崔耕真不知道了,不由问道:“考场上全凭本事,如果不作弊的话,还能有什么捷径?”

“当然有了,这个法子就是……”

崔俚扫了崔耕身后的几个手下一眼,缓缓将法子对着崔耕道了出来。

“靠,这就是你们提升中举率的秘密法子?”

崔耕听罢,差点没把一口老血喷出来,“哥们,你确定你没在开玩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