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喜和悲(1 / 1)

有时候,老天爷是真的能断了一个人所有的路。

老天似乎是为了找补大唐前几年的旱蝗之灾,但又似乎是为了给那些耍着小心思的人推上一把,麦收之后长安周边的天气一直都不怎么好。

虽然没有足以造成洪涝灾害的大雨,但那连绵不绝的阴雨却是下个不停,让人看不到这场雨的尽头在哪里。

对于杜如晦老天帮忙的说法姜云明不敢苟同,但是从入夏以来的天气属实是成为了他那一系列计策的助力,而且听杜如晦说不仅仅是长安周边,大半个关陇地区都是这样,而关陇剩下的那些地方也不过是好上一些罢了。

本来最开始的时候人们都还不太在意,下雨嘛,又不是没经历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雨一点停下的迹象都没有,那些大量收购粮食的人不由得开始着急了起来。

要知道这种连绵阴雨的天气对于大量储藏的粮食来说是大忌,而那些粮商们在收购了粮食之后没有多做考虑的就直接在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就地储藏了。

若是放在以往的话这无可厚非,因为长安这边虽然不缺水,但是从降水量上来说一般都是不多的,如果不是因为长安周边有渭水以及从秦岭上流下来的很多河流,长安绝对是一个干旱的地方。

中原的天气基本上是固定的,夏天从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北上,沿途造成降雨,而横亘在长安南边的秦岭极大地阻隔了这股北上的暖湿气流,所以长安这边的降水量一直都是不多的,不管是农业灌溉还是其他方面的用水靠的都是长安周边丰富的河流。

而因为少雨,所以长安也成了粮商们储藏粮食的首选:不仅降雨天气少,而且还就在天子脚下,这天底下还能找得到这种好地方吗?

然而这种惯性思维今年却让他们着了急。

看不见尽头的阴雨天气让粮商们最终还是忍不住了,虽然他们抱着侥幸心理观望了许久,但眼下也的确是没有多少时间让他们再驻足观望了。

仿佛时间倒流一般,长安的市面上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新粮,只不过区别在于这次出手粮食的是粮商和百姓,而不是朝廷。

“你有预料到这一点吗?”

姜府,后院的凉亭里,姜云明和自己的老丈人坐在石桌旁边,看着亭外的连绵细雨。

“说实话,没有。”姜云明摇了摇头。

除了后世那些顺口溜一般的气象俗语,对于气象姜云明再没有更多的理解了,可以说在这方面他还不如钦天监的李淳风那个大神棍。

“有了这雨的助力,想来你的计策会有很大的进展,很有可能在今年入冬之前就达到你预计的最终效果。”

“那也挺好的,最起码土地少遭了两年罪,留给我们用来修复这局面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这倒是真的。”李世民点了点头,说实话在看到这雨一点儿都没有停的迹象时他心里是欣喜的,但也是震惊的。

不过自己那个有些神棍的女婿也没有料到,似乎是自己有些想多了。

“您也不要太过于放松了,要知道这天气可不会分人,粮商和百姓们的粮食会腐败,而国库里的那些也会。”

“无妨,朕已经专门安排了人每日巡视,而且也按照你说的要定期抽查粮库里的粮食有没有那什么霉变的现象,有的话就会立刻清出去,绝对不会因为心疼而留下你说的那个菌种。”

“其实您还是没有克制得住,在儿臣看来最少是应该留下一座粮库的。虽然来回倒比较麻烦,但这却是最有效的办法。”

“这样也挺好,水泥建造的粮库防水性很好,只需要多加注意巡查就好了。”

看着老丈人成竹在胸的样子,姜云明耸了耸肩并没有多说什么。

提提建议就好了,说的也不用太多了。

“对了,您让人注意一点。这次的波动属实是有些太大了,而且波动的还是粮食这种最重要的东西,到时候那些人说不定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动作。”

由不得姜云明不小心,在眼下的这个世道,没有什么比粮食还重要的东西了,虽然眼下的这种格局是有人控制的,但最终会发生什么事情属实是不好预料。

他是一个后世人,即便来到大唐已经好几年了,但他仅仅过了两年那种艰苦的生活,而且现在的他做不到和百姓们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这种话就是骗鬼的,没有人能做到。

“现在还没什么,如今的百姓们只是觉得大量收购的新粮可能会砸在手里而开始抛售粮食罢了。不过朕打算最后用低价收购回来,你觉得如何?”

“以儿臣的看法,最好是不要。”说到底,在这方面的老丈人还是优柔了。

不对,或许应该说他更看重利益才更为合适。

对于姜云明的计划李世民很是认同,甚至已经想不到还有补足的方法了,所以只要大唐的格局不崩,李世民更多的还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比如从这次的新粮价格战之中捞上那么一笔。

然而所有的人思想都还没转变的过来,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已经不缺粮食了,以后只要不出现整个国家级别的灾荒,或者说地瓜也遇到像后世香蕉遇到的那种灭顶之灾,那么大唐就永远不缺粮食。

唯一的缺点无非就是长时间的吃红薯而觉得不好吃或者不舒服罢了。

但是人们的思想还是没能转变的过来,就算是李世民也是一样,所以在遇到大量低价粮食的时候百姓们才会疯狂的购入,就连李世民也想着从中捞上一笔。

而且那样做的话也会让姜云明苦心经营的计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眼下不正是最好的时候吗,只要现在,或者再过一段时间,朕就能用远比当初放粮时还要低的价格把粮食全部都回收上来,甚至还能有盈余。”

“这种天气对任何东西的贮藏都是一种考验,儿臣不太赞同您这么做,而且这违背了我们当初的意愿。”

“要知道我们费心竭力地是为了让百姓们放弃耕种新粮转而耕种旧粮,如果您出手把他们手里卖不掉的粮食接收,那么我们这一番努力就算是白费了。”

“短则两年,长则五年,大唐就会迎来粮食的大幅度减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