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五章 论高句丽和草原(1 / 1)

晋末多少事 然籇 1402 字 1个月前

不过毕竟是和平年代了,战兵和郡兵的数量加起来,也就是原来的兵马总数三分之二。

剩下的名额,该裁撤的裁撤,该复员的复员。

天下有的是田地分配给他们,有的是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工坊和商铺之间等待着他们。

现在各地最缺的就是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肯下力气,并且有组织度的劳动力。

接受过关中军队系统训练和鞭策的这些士卒们,即使是伤残在身,回到家乡也自然而然的能够成为一方骨干。

这是一支曾经横行天下的强军所带给他们的精气神。

当然,军队的缩编并不意味着朝廷已经彻底放弃了对外开拓进取。

西域的进攻和岭南的开发仍然在同步进行着,先进的火器和庞大的楼船将取代一部分人力,随军行动的商贾、百姓也能够减少军队对转运民夫的需求。

总而言之,时代变了!

不过参谋司也提到,在面对北线敌人的时候,仍然不能松懈。

河东军和冀州军作为前线重兵,融合了两淮军和青州军的精锐,将负责向北防范草原部落的重任。

两淮军是谢奕麾下,青州军是荀羡麾下,这两支军队的取缔也不代表着将领解甲归田。

陈侯、领征北将军谢奕,奉命统率河东军,这正是融合了原本的河东守军和两淮军的精锐,负责镇守自雁门至晋阳的纵深地带,且随时可以前出云中,按照杜英和王猛之前所商议的那样,层层抵近、步步筑城。

巨野侯、领镇东将军荀羡,奉命统率冀州军,则是原本冀州军和青州军整编后的重兵集团,负责镇守幽州一线。

时至今日,以鲜卑北海王慕容纳为傀儡、慕舆根为首的燕国余孽,仍然活跃在幽州,时不时的冒出来进攻右北平等地。

因为长城残破,内外已经没有阻隔,因此慕舆根进出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好在现在幽州的这些郡县,羯人打、匈奴人打、汉人打、鲜卑人也打,早就已经在多年的战事之中打烂了,因此慕舆根来了好几趟,耀武扬威的成分更多一些。

大概他也想要掳掠到一些人口和牛羊吧,奈何这地方真的什么都没有,本地残存的汉人一见鲜卑人来了,直接城门关闭、坚守不出,担心关中王师赶来增援的慕舆根也不敢久留攻城。

但慕舆根没有掳掠到什么,不代表朝廷就能放任他这样进进出出。

幽州作为冀州的屏障,自然也不能变得和漏风的窗户一样。

所以杜英最终选择了有和鲜卑人常年对抗经验,尤其是开拓新的根据地并且防守经验的荀羡为冀州军的主帅,负责收拾幽州残局。

与此同时,通事馆一直在派遣使者和辽东的慕容评交流往来,慕容评拥立的慕容暐小朝廷对于慕容纳这个打着复兴燕国旗号的傀儡也看不顺眼,不介意配合朝廷剿灭之。

从而王师能够和辽东慕容氏的兵马形成对慕容纳的夹击之势,尽量将慕容纳赶到草原上去。

“此处,不是斩草除根?”新安公主,不,淑妃正在复核、整理杜英批复下来的奏章,看着杜英在回复参谋司的奏章上写的“驱赶为主,莫要着急打歼灭战”,忍不住问道。

杜英瞥了一眼,知她在问慕容纳的事,笑着说道:

“草原上还有诸多鲜卑部族,都在观望中原风向,目前都倾向于不与中原为敌。”

草原上的鲜卑,诸如拓跋部、贺兰部,现在还不是历史上几十年后叱咤风云的存在,一个个实力尚且弱小,对于新崛起的中原王朝哪能不心存敬畏?

尤其是看着这杜仲渊的崛起,从氐人到羌人再到鲜卑人,来一个他杀一个,鲜卑各部当然没有自大到觉得凭借自己那点儿骑兵就能够试一试人家的深浅。

“因此,现在慕容纳逃入草原,我们就可以逼迫着草原上鲜卑各部直接帮忙绞杀慕容纳。

若是其从了,也就彻底和鲜卑慕容撕破脸皮。慕容氏之间可以相互攻伐,这是慕容氏内部的矛盾,可若这些曾经臣服于慕容氏的小部落都对慕容氏下手了,慕容氏的威望彻底崩塌。

到时候不需要我们出手,慕容评都要坐不住,主动从辽东进攻草原,又或者干脆捏着鼻子认了,彻底缩头缩尾在辽东过日子。

不过慕容氏本来就是辽东霸主,且不说这样认了会导致其在鲜卑内部的威望下跌,之前还要被慕容氏压一头的辽东高句丽,也会趁势继续蚕食慕容氏的领地。

高句丽现在在海东风头正盛,未来和鲜卑慕容之间必然要一决雌雄,而朝廷也必然要平定海东以为东侧屏藩,所以先让他们闹腾闹腾也好。不管最后是谁战胜了谁,又或者两败俱伤,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坏事。”

淑妃微微颔首:

“难怪夫君已经命令青州开始打造海船,原本还以为夫君是打算和高句丽等国开展贸易······”

“贸易自然是要贸易的。”杜英笑道,“贸易,何尝不是进攻的一部分?”

经济战争,有时候比真正的攻城略地还要可怕,摧毁起一个国家的经济民生,可不比火炮的效率低。

“除此之外,也借助贸易的机会,探查虚实。”杜英接着说道,“高句丽能够几次死灰复燃,是有本事在身的。”

三国时,曹魏远征高句丽,曾经把高句丽打的国破家亡,结果这才短短百年,其就已经重新成为海东霸主,而历史上再过两百年,高句丽都已经杀到辽水,眼见得就深入幽州了。

所以如今杜英手上有百战精兵、有商贸路线,也有强大的火器,自然能把高句丽扼杀在摇篮之中,就不让他继续成长。

顿了一下,杜英将话题回到方才所言的慕容纳身上:

“若草原上各部欣然接纳了慕容纳,那么对于朝廷来说,这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出兵草原的借口?

草原,总归是要梳理一遍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草原上的部落,留着定然会给自己培养强敌,所以即使是现在国家新生,一切以发展建设为主,也要抓住时机,趁他病、要他命。”

柔然和突厥这一前一后两个庞然大物还没有崛起,现在的确是掌控草原的最好时机。

否则饶是建立了北魏的鲜卑,也依旧不得不陈重兵在边境,建立六镇以防备柔然,最后也成为北魏亡国的导火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