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隆中对(1 / 1)

这一次的恩科,分上午和下午两次考试。上午和下午分别考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这个考试制度,和大唐相比,简直太人性化了。

比之后世明清的考试,更是不知道轻松了多少倍。

考完之后,无数的考生走出考场。

绝大多数的考生,脸色还是比较轻松的。

题目并不难,相反还很简单,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答完题目。

当然了,这里面,也不乏有滥竽充数的考生。

不过,这样的考生,毕竟是少数。

考试之后,考官顿时封存试卷,然后调集改卷的考官,进行改卷。

最终,经过十天紧张的改卷,最终分数出来。

而李愔根据综合分数,将录取线定在一百三十分。

一次性录取了一万一千多考生。

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一小半的比例了。

这种比例,在以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然了,就算是在华夏国,估计以后也很难出现这么高的比例了。

这一万一千人,将会被分配到十一个行政省。

当然了,绝大多数人,担任的都是基本公务员的职能。

华夏国的官职,和大唐,还有以前的各个朝代都不相同。

以前的各个朝代,朝廷任命的官员,其实是很少的。

在各大官员身边,还有庞大的幕僚群体。

这些人,是官员私募的,依靠官员而存活。

他们的薪酬,也都是由聘请他们的官员发放。

而他们所处理的事情,其实都是协助他们的雇主,解决朝廷的难题。

而现在呢?

秦川将所有的官职,统统都纳入朝廷官员体系之内。

这样,就不需要官员自己招募幕僚了。

而就算最底层的公务员,薪酬都是普通工人的五倍,这还不算福利。

因此,那些被录取的公务员,每一个岗位,都让人垂涎不已。

当然了,这公务员,是铁饭碗,同时也可以说不是。

因为李愔制定了考核制度。

一旦考核不合格,或者在岗位上出现重大失误的话,是会被开除的。

而一旦开除的话,以后将再也没有考取公务员的可能了。

当然了,现在各层的官员,是分配的差不多了。

但是还需要进行培训,还需要磨合,还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适应这些岗位。

必然还会进行岗位调整,或者对高分低能,不能胜任本职岗位的,予以辞退。

总之,各个行政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不过对行政省的长官来说,这些问题,反倒都是小问题了。

接下来,各个行政省,开始关心起了教育问题。

没办法,从今年的恩科开始。

以后每一年,都会进行考试。

而所有官员的录用,都将通过考试来进行。

这就相当于是大唐的科举。

当然了,现在,华夏国用的也是科举的名字。

而官员的考核,除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之外,第二个就是教育成绩,第三个就是稳定情况。

既然已经将教育情况,纳入了官员考核之中。

各地的官员,自然对教育问题,无比的重视。

当然,各行政省的学校,基本上都已经建设完成了。

因为李愔十分重视教育。

在当初他们刚刚来到黄金州建立华夏城的时候,第一个建设的是民宅,第二个建设的是医院,第三个建设的就是学校。

而现在,各个行政省的建设,也是学校和道路一起进行的建设。

学校建设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师资力量的分配了。

这些师资力量,华夏城,会对十五个行政省,进行平均分配。

但是对于这些人才,究竟要怎么用,要怎么发展教育,就是各个行政省自己的问题了。

不过,对各个行政省来说,他们目前更加重视的,其实还是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

因为教育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可能未来七八年之内,科举考试,和他们各个行政省的关系,都不是很大。

因为他们每个行政省的教育,都才是刚刚起步。

总不可能,让才让一年级的学生,就参加科举去吧?

这样的话,那就真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他们从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培养,一直培养到能够参加科举,至少怕不需要十年的时间?

就算有天才,可以跳级的那种,至少也需要六七年的时间吧?

可以预见的,最近八九年的时间之内,参加科举最多的,还是华夏城的学生啊。

毕竟,华夏城的教育,起步最早。

他们培养的学生,正在逐年增多。

也只有他们,能够培养出大量的考生。

……

华夏城,以前的城主府,现在正式成为皇宫。

守卫,也比以前森严了许多。

皇宫,自然是有城墙的。

并且,四个城门,李愔也照搬了采取了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的叫法。

皇宫,又分为外宫和内宫。

外宫,是皇上和大臣们办公的地方。

而内宫,则是皇上和嫔妃还有皇子和公主们休息的地方。

李愔的皇后,自然是秦梦心,而像是武媚娘等女,都一视同仁地被封为贵妃。

当了皇上之后,李愔就没那么容易轻易离开了。

因为在此前的时候,华夏城只是一个城。

管理的区域也并不算大,行事自然是很自由宽松的。

但是现在,已经成立了国家,无数的事情,都需要李愔这个皇上来定夺拍板。

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务。

这让李愔不胜其烦。

感觉当个皇上,还不如当初当个城主那么自由,那么惬意呢!

不过,这条路可是自己选的。

就算是含着眼泪,也要走下去啊。

这一日,在早朝之后,内阁阁老上官仪,前来上书房咨询。

李愔请上官仪坐下,并且命内侍给上官仪上来好茶。

上官仪坐下之后,呷了一口茶水,然后向李愔询问道:

“皇上,老臣前来,是想向皇上询问一下,我华夏国以后发展的重心。”

华夏国毕竟才刚刚建国,最早跟随李愔的那帮子老臣,在思想上一时之间,很难转换过来这种观念。

君臣之间,并没有正常的皇上和大臣之间那般的拘谨和严肃。

而这,也是很多开国皇上所面临的问题。

而对好多的开国皇上来说,他们当上了皇上,需要树立尊严的时候,他手下的老臣,偏偏转换不过来角色,不能给他应有的尊重。

这就让开国皇上们很不爽了。

很多老臣被杀,或者被罢黜,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了,李愔是个例外。

因为他毕竟是从后世过来的,对于皇上这个位置,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也并没有想过,让手下的大臣们,见到自己就畏惧惧怕。

因此,对老臣们的态度,李愔并没有任何的不习惯。

上官仪之所以前来询问李愔这个问题,也是为了华夏国今后的发展。

他是首席内阁大学士,被人尊称为阁老。

华夏国以后的发展方针,就是由内阁的几位大学士负责制定和提供的。

他们是皇上的智囊。

这些计划需要由他们来制定,然后再得到皇上的许可,然后得以实施。

所以,询问一下皇上的发展思路,就十分有必要了。

当然了,其实这个询问,也不是正常的君臣之间的询问。

如果是正常的君臣,一个阁老跑来询问皇上这种问题,估计他离下野也为时不远了。

不过,上官仪和李愔之间,早就习惯了这种相处的模式。

当初在益州新城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的模式。

李愔指点发展方向,下面的具体事务,都是由上官仪去执行的。

因此,这也养成了他们之间的这种习惯。

听到上官仪的询问,李愔微微一笑,然后问道:“上官爱卿,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呢?”

上官仪想了想说道:“皇上,老臣以为,目前发展的重点,要放在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上面。这两点,至少要花费十年的时间来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不由点头说道:“还有其他的目标吗?”

上官仪继续说道:“第二个,当然是教育事业了。皇上有句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啊!”

“再有,就是医疗。只有健全的医疗设置,才能让所有的华夏百姓,有病之后,都能够及时得到治疗。这是老臣得想法,有不当之处,还请皇上指正。”

李愔点头说道:“上官爱卿,你说的这些,的确都是目前发展的重点。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单是初步的目标,也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来发展。这些都是没错的。”

“但是,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发展方向,上官爱卿是不是忽略了啊?”

上官仪疑惑地问道:“不知皇上指的是?还望皇上指点迷津。”

李愔正色说道:“我说的,是制度上的。现在,各项制度还不健全,尤其是律法,更是重中之重。”

“而除了律法之外,还有就是文化上的。我的意思是,必须要尽快架电,让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然后还要拍摄影视剧,对百姓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

“当然了,目前想让电走进千家万户,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可能没办法做的到。这样的话,就需要电影下乡活动。”

“这一快,你一定要重视起来。”

听到李愔的话,上官仪有些不解。

“皇上,对皇上的意见,老臣有不同的看法。”

李愔微微一笑说道:“你那得意思是?”

上官仪不由说道:“皇上,老臣觉得,还是发展基础建设更重要。像是律法,还有文化宣传,不应该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吧?我们要抓住主次关系。”

李愔微笑着说道:“上官爱卿啊,我的想法,和你正好相反。”

“我认为,在华夏国的发展道路上,要两条腿走路。”

“既要抓经济建设,又要抓政治思想教育,我们要两手抓。”

“在律法上,我们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轨的律法,必须要尽快的出台。”

“要让所有的百姓都清楚的知道,什么事情是他们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一旦做了,就会面临牢狱之灾。”

“至于文化宣传,那就更是重中之重了。”

“目前,我华夏国刚刚成立,而国民的构成,更是极为复杂。”

“这些人,只有极少数的,是跟随我们来的大唐子民。”

“还有一些,是主动从大唐的周边国家移民过来的子民。这些人,相对来说,都是非常稳定的。”

“但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原住民,还有那些东斯拉夫人。”

“原住民对我们的观感,还算是不错的。但是因为世家联盟的关系,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隔阂。”

“至于那些东斯拉夫人,估计对我们,还会有一定的仇恨。”

“因为他们,都是被逼我们离开家园的。虽然并不是我们的直接原因,但是我们也并没有放他们回去。”

“而东斯拉夫人和原住民,人口众多,差不多是唐人的百倍。”

“一旦他们被有心人挑唆,很有可能,会酿出大祸来。”

“而一旦让所有东斯拉夫人和原住民都乱起来,不,哪怕是其中任意一方乱起来,都将会动摇国本啊。”

听到这里,上官仪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啊,皇上说的太有道理了。

现在,华夏国才刚刚立国。

而作为唐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而东斯拉夫人和原住民,人数要比他们多了百倍。

如果文化宣传跟不上的话,一旦被有心人引导的话,的确是要动摇国本的啊。

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来自内部的矛盾,有时候比外部的敌人,更加的可怕。

而如果有电影下乡,还有文化宣传的话,那么对稳定民心,必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那些别有心思的人,想要蛊惑他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上官仪感觉,皇上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想到这里,上官仪不由说道:“皇上,是老臣考虑不周啊!听了皇上的话,老臣才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