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与庞德等人先到成都拜见张武。
张武说道:“昔日,汝父故征西将军与吾丈人刘皇叔共同受天子衣带诏之托,与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盟誓铲除曹贼,解救天子。不幸事发,董承吉平与王子服等人皆被曹贼所害,后曹贼又以奸计谋害汝父。天幸如今尚有刘皇叔在世,还有我等继承他们的遗志,今后我等当并力同心,讨伐曹贼,解救天子,同时也为汝报仇。”
这番话就是告诉马超,其实咱们是一伙的,你爹马腾和我丈人刘备都是当年衣带诏事件的参与者,都是曹操的死敌。如今你爹虽然已经死了,但刘皇叔还在,而且刘备是当今世上唯一可以名正言顺对抗曹操的人。
咱俩都是衣带诏政治事件的继承人,这就天然有互相信任的基础,而且当今天下除了我,再也没有人有实力跟曹操叫板。所以呢,你就安心在我这里混,不要有什么顾虑,但是也不要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马超虽然有些暴躁,但也不傻,当然清楚自己的处境,也明白当今天下的局势。首先,只有张武才有能力帮他报仇,但张武肯定不会把帮他报仇作为最重要的事去做,因为张武作为当今第二大诸侯,江南霸主,代表着很多人的利益,也有很明确的发展规划,不能为了替他报仇而损害了整个集团的利益。
其次,张武现在已经占据了益州荆州扬州,全据长江天险,与曹操南北对峙。而大汉最南边的交州实际上已经被张武集团给孤立包围了,已经是张武碗里的菜了,可以说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之所以一直没有将交州纳入自己的版图,是因为暂时还没腾出手来。
一旦打退曹军,消化掉益州,那就要对交州下手了。到时候张武真的是占据全部江南地区和益州天府之国,这可是有很大的机会打败曹操,一统天下的。在这个过程中,马超不但可以报仇,还能在跟随张武征战天下中建功立业,重现祖上的荣光。
现在张武与曹操相比,虽然在整体实力上要稍差一些,但实际上张武是要稍稍占据主动的。因为曹操没有水军,无法渡过长江去进攻张武的地盘,而张武却可以随时派兵主动骚扰北方,反正他有水军协助,如果战事不顺还可以撤回来。
在历史上,孙权就多次率军去攻打合肥,牵制了曹操很多兵力。比如曹操拿下汉中后,就是因为孙权起兵攻打曹操的庐江郡,所以曹操才无暇顾及汉中,为刘备取汉中创造了机会。
可惜孙权领兵打仗的本事实在太菜,而江东士兵陆战也实在太弱,竟然自始至终也没打下合肥。如果孙权能攻克合肥,继而占据寿春,那曹魏在南方的形势就十分危急,或许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就能增加不少成功率。
现在曹操唯一能占据主动的地方就是可以从汉中进攻益州,能发挥曹军的陆战优势。可以说,只要张武能守住益州,那么他跟曹操争夺天下就能五五开,如果益州被曹操夺去,那就只能三七开,曹操占七,张武占三。
张武与麾下的众位谋士和大将们也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张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死守葭萌关,不放曹军进来。
只要打退曹操,彻底消化掉益州,然后再创造机会夺取汉中,再占据凉州这个产马地,张武就能把胜算提升到六成,等曹操一死,张武便有七成甚至八成的把握。
马超自从决定投靠张武之后,便已经决心死心塌地的为张武效力,因为经过这么多次的挫折和打击,他也认识到自己实在不是当主公的料,凭自己的能力是根本无法报仇的。而且跟张武这样的主公耍心眼,那纯粹是找死。
因此,马超拜倒说道:“愿听车骑将军号令,誓死铲除曹贼,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武能看出马超这回是真心投靠了,而且张武也不怕马超有什么想法,因为这人就不是个会耍心眼的人。
于是,张武封马超为征西将军,这是当年马腾的官位,而且马超也曾经是统率十几万西凉铁骑的一方诸侯,以后还需要借助他马家的威望去夺取凉州。
庞德与马岱皆封杂号将军,马超虽然官位较高,但暂时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虚职将军,并没有领兵。
比马超官职低的镇西将军甘宁可以节制所有水军,镇北将军关羽是樊城军团的统兵大将,其余黄忠赵云丁奉等将皆有自己直属的军队。
一个武将,就算你做到大将军,如果不统兵也没用,这也是因为马超刚刚投靠,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他的忠心和积攒功劳。
毕竟现在的张武集团已经不是当年的乡下小作坊了,而是全国第二的大型垄断集团,马超以前再怎么牛叉现在也是个新人,给他享受一个较高的待遇还能说得过去,如果上来就给他大权,就怕别人心里不舒服。
马超与庞德马岱也懂得这个道理,而且马超也了解到,在他之前,张武麾下大将官职最高的就是甘宁和关羽。但甘宁是随张武起家的老人,还是张武的结拜兄弟,关羽乃是天下名将,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战绩非常耀眼,还是张武老丈人的结拜兄弟,按辈分是张武的二叔。
因此,马超对张武的任命也非常满意,征西将军既是他父亲马腾生前的职务,也隐藏着有朝一日会让马超率兵西征,收复凉州的意思。
庞德非常清楚马超的武艺,那可是比自己还要厉害一些,所以他本来就对能打败马超的张武非常敬佩,现在跟张武一番交谈之后,对张武的胸怀更加敬佩。
随后,张武令人将先前缴获的马超的兵器虎头湛金枪取来,又以赏赐的名义交还给马超,令马超大喜过望。
张武还赏给马超三人一笔巨额的安家费,每人一座宅院,然后令他们奔赴葭萌关助徐庶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