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家业不大的暨家,因为站错了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暨家的家境一落千丈,无缘孙策集团的职务,进入了贫下中农行列。
为了补贴家用,暨艳作为暨家最杰出的后辈,也闲不住了,丢下学业,按照朱治的意思,担任县吏的职位,以解家族燃眉之急。
暨家有了官府的背景,家境慢慢有了起色。
但暨艳志向远大,不满足现状,看到了官场的各种陋习,就生出了兴利除弊的心思。
他在工作之余,认真总结,不久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可惜的是,他因为身份地位不够,无法实施,哪怕是试行都不行,让他心中非常郁闷。
暨家的经济状况稍微好转以后,暨艳就毅然辞官游历,推销自己的改革方案。
暨艳游学的目的可不简单,并不仅仅是刷声望,获得更重要的官位,而且还想通过与其他人的争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改革方案。
他几乎游历完整个吴国,自觉改革方案已经成熟,就来到了建业。
暨艳这次势在必得,可不想贸然求见孙权,就先来见孙朗。
他当然也指望孙朗能够举荐自己,但却不会投靠一个闲职的孙朗。
暨艳的手头并不宽松,与孙权的弟弟交好,不但有可以得到盘缠馈赠的实惠,而且与孙权的弟弟论交,也是一种难得的殊荣。
暨艳在充当县吏时,是为了给家族一个喘息之机,因此表现的非常能干、清廉,给人留下了个性耿直、刚正不阿,公正贤明的清官形象。
暨艳在县衙风头之劲,一度盖过了县令,难免遭到上司的打压和同事的排挤,这也是他不得已辞官的理由。
其实,暨艳的小九九可不少,他在县衙的这些工作经历,只是为以后的升迁打下基础。
阅历略显不足的孙朗,与暨艳相见以后,相谈甚欢,马上被他出色的口才忽悠住了,已经想着向哥哥孙权举荐此人。
刚好,马谡前来拜访孙朗。
孙朗与马谡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也是信得过的朋友,他举荐暨艳之前,本就想征求马谡意见。
但马谡只想和孙朗一起安安静静发财,自然不希望他掺和到与孙权的权力之争中。
马谡苦口婆心劝孙朗不要插手官员举荐的事情,以免被孙权误认为结党营私,威胁他的统治地位,那时候就没有现在的逍遥日子了。
孙朗上次前去招降五溪蛮失败,孙权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子,一度非常自卑,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
直到马谡来到江东,两人合伙经商,财源滚滚,才让他重拾信心很,有成就感。
他过惯了有钱的日子,可不想重回向哥哥要钱花的日子,就听从马谡的建议,只是多给了暨艳一些盘缠,并没有举荐暨艳。
但孙朗认为暨艳绝对是一个人才,希望马谡和暨艳能成为好友,就专门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请两人一起赴宴。
马谡和暨艳很快就谈得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暨艳有志改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人事改革方案。
暨艳在和马谡交谈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改革方案颇为自负,少不得拿出来显摆,假装征求意见。
他的改革方案,经过数年的完善,已经非常成熟,是涉及到人事改革的方方面面,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梦中世界,马谡虽然只是一个高中生的水准,但他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耳濡目染之下,对改革也能一知半解。
即便如此,他对改革的理解,也不是当时的暨艳可比。
马谡针对暨艳的改革方案,找出了不少的弊端,并非常中肯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暨艳受时代的局限,很多事情都是闻所未闻,听了马谡的观点,惊为天人,虚心请教。
马谡本来是一知半解,但有梦中天书的帮助,倒也能够解答暨艳的很多迷惑。
虽然交浅言深,但暨艳的求知欲非常强,对马谡非常推崇,以老师之礼对待马谡。
马谡虽然两世为人,但都是涉世未深,被暨艳一番马屁功夫,很容易给拍晕了,对暨艳知无不言,言不不尽,暨艳很快就完善了自己的方案。
以暨艳的聪明,不会不知道,沙汰贪鄙会触犯各大世家的利益。
他毅然到处推销这个方案,自然是要用这个方案给主公孙权创造效益。
暨艳认为,只要得到孙权的首肯和支持,等于把各大世家的利益让给孙权,各大世家就拿自己没有办法。
当然,“千里为官只为财”,暨艳也不会白忙乎,虽然是个得罪人的差使,但稍微抬抬手,自然有人把好处给他送上门来。
总的来说,还是孙权得到最大的好处。
有人得利,就有人吃亏,暨艳的方案,触犯了绝大部分大世家的利益。
得到马谡的指点,暨艳的方案已经完全成熟,而且还照顾了世家的利益,觉得孙权应该能够看出这个方案的玄机,就更加卖力推销自己的方案,以求得到举荐。
他专门上门,向著名大臣陆逊、朱据、陆瑁等人请教。
暨艳和他们仔细讨论过这个方案,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他们也认为这个方案能够富国强兵,暗暗为这个方案叫好。
为自己着想,也为暨艳着想,陆逊等人把话挑明了,不但没有举荐暨艳,而且劝阻暨艳实施这种方案,认为这种事情行不通,且会得罪很多人,招致祸患。
暨艳只想留名青史,以为这些人害怕自己的名声超过他们,更加卖力推介自己的方案,终于得到了志同道合的张温认可。
张温认为,这个方案可以刷新政风,增加江东的活力,就把暨艳举荐给孙权。
当时正是张温得志的时候,孙权对暨艳的方案早有耳闻,长谈一番以后,觉得暨艳的方案是制约世家,增强国力的招法,决定任用暨艳。
于是,孙权先让暨艳担任选曹郎,小范围试用他的改革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