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密谋!(1 / 1)

夺嫡 南华 1876 字 2个月前

宋乃峰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宋文松盯着父亲,整个人完全懵傻了,用兵还能这样用么?如此用兵,他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陆铮当年也没有这么用兵的呀,不得不说,宋文松现在满脑子都是各种思绪在纷飞,因为他在思考宋乃峰的话,他如果亲自率领大军如此做,会是什么结果?能不能够有可行性?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用兵的时候虚虚实实,不可捉摸,这便是陆铮能成功的关键所在!”宋乃峰道。

“你瞧瞧辽东多大?可是辽东的防御一直往西移了,如果你能兵出连山,而后昼伏夜行直接袭击盛京,那必然能受到奇效!

陆铮不可能不救盛京,但是陆铮从中原调兵入盛京的话,你却可以顺势取道山东,山东失守大康的国祚就丢了!如此一来天下必然再生乱象。

而你则可以率领大军南下或者东进,总之你胯下骑的是马,只要有马草,你便可以纵纵横驰骋到任何地方,你说是不是?”

宋文松道:“父亲,我明白您的意思了!父亲放心,我既然接受了您的衣钵,就一定不是怂货,关键时候我还是能做决断的!

为今之计也没有办法了,只能在银城暂时和柳松周旋,而在暗中则兵出连山。我初初估计,这整个过程只能在两个月之内完成。

两个月之后,我的兵锋便需要到盛京,如若不然今年便失去了良机了……”

宋乃峰点点头,道:“嗯,这些年你在军务上面下的功夫不少,没有白白的浪费光阴,知道西北和辽东的用兵要点!”

宋文松又陷入了沉默,他满脑子都是各种念头,思绪纷飞,千头万绪,忽然他想到了什么,抬头道:

“父王,有一事我还是不能想通,如果我兵出盛京之后,辽东固然大乱,但是柳松盛怒之下必然大军压境,西北必然要落入敌手。银城丢了也就丢了,就算我对不起银城的那些权阀。

但是凉州丢了,父王该如何办?”

宋乃峰哈哈大笑,道:“我一个老朽,早就是无用之人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辈征战沙场之人,当马革裹尸耳返,我宋乃峰就算是个残废,却也能杀几个人,回头大不了马革裹尸,哈哈,倘若能如此,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宋乃峰说这些话语气豪迈,视死如归,宋文松却是热泪盈眶,整个人匍匐在地,道:“父王,要不父王也跟我一起走吧,我们一起兵出连山!”

“胡说八道!如果我们宋家人都走了,那就是逃跑,现在你兵出连山是杀敌,是征战天下,明白吗?

你离开了西北,可是西北永远存在,永远是你的家!当你在外面击败了陆铮,拥有了自己的天地,再回西北的时候,那将是最大的凯旋,宋家的列祖列宗都会因为你而荣耀。

到那个时候这个天下就不再姓龙了,而应该姓宋,宋家至高无上的荣耀将由你开启!到时候我死了,已经埋在了黄土之下,但是你可以将所有人的荣耀都加给我,我宋乃峰在九泉之下也会因此含笑!”

宋乃峰语气坚定,斩钉截铁,宋文松哑口无言,一句话也不敢回嘴!其实他也知道此行出兵极度凶险,别说是带宋乃峰了,就算是他自己也不敢妄称能全身而回。

置之死地而后生,实际上这也就是豪赌,一场豪赌有可能全军覆没,这天下的事情哪里能说得准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就这样吧!

宋文松从王府出来心情一阵轻松,他回到了自己的王府,立刻召集狄青海商议此事,狄青海一听宋文松的决心,脸色一下变得无比的沉着,过了很久,他道:

“老王爷一直就觊觎辽东,连山的通道是他处心积虑才开辟出来的!他自己走了一次,兵败!

现在他还希望你能走一次!想想这也可能是一种宿命啊!”

“狄先生,以您的眼光来看我这一次出兵能有多少胜算?”宋文松道。

狄青海道:“乐观的判断应该也就三成的几率!”

“只有三成么?如果只有三成能有更好的办法么?我们西北军不能就困死在陇右啊!”宋文松道。

狄青海摇摇头,道:“两人对弈,一步错便是万劫不复!王爷啊,您和陆铮的交手,您本来就落在了下风,接着又连连出错,其实到现在你已经是必败的局面了!

根据我掌握的消息,在并州的时候孙禀死柬陆铮,让他亲自率领大军征服西北,说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值得!

万幸陆铮没有采纳孙禀的建议,如果那样,这个时候王爷您恐怕已经没有机会在这里和我说话了!”

宋文松点头道:"不错,此事据说还是齐远志在其中有过阻挠,哎,远志本来和我也是肝胆相照,然而造化弄人,我们终究分道扬镳了,但是这一次他间接帮了我,他日我如果有机会,也一定饶他一次,这个恩德我会记住!”

狄青海道:“所以王爷,我们现在其实没有什么好选择的,通往华山就只有一条路了!要么我们被困死,饿死,要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横竖都是一死,那就没有什么说的,为死而已!狄青海甘愿追随将军死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头百姓,最终都免不了一死!轰轰烈烈的杀一场也就是死,想来又有什么遗憾呢?”

狄青海这话提气,宋文松听得热血沸腾,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定了!此次行动是绝密,全军上下只有我和先生知道。现在我去银城练兵,先生在凉州给我稳住局面。

你我约定以半个月为期,半个月之后我率领大军来凉州城外和先生汇合,而后我们直接兵出连山,血战辽东!”

宋文松当机立断,将整个战场便敲定了下来,他这个战略从思忖到决定一天之内搞定,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宋文松在关键时候从来不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

随即宋文松和狄青海两人又商量了很多细节,诸如这一次出兵宋文松应该如何将大军整肃,方便到辽东化整为零作战!

两人又敲定了这一次出兵的人数,无疑,此次出兵人数不能少,因为人少了不可能拿下盛京。

但是人又不能多,因为兵贵精不在多,精锐以一当十,关键时候能够有大用。在人数问题上,两人分歧比较大!

宋文松觉得此行当率领至少五万人马,这五万人马几乎是他能拿出的全部骑兵了!狄青海却建议只能率领最多两万多人。

他建议宋文松就带宋乃峰给他那些人马出征,因为那两万多人马个个都是百战老卒,经验十分的丰富。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强,陆铮这一次要保密,用宋乃峰给他的这几万人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因为这两万多人,他们长期生活在突厥,甚至大部分人都不通官话。

陆铮现在完全可以借口将他们重新调回突厥境内,这样谁也不会怀疑什么。人少,出兵便可以迅速,行军也容易很多,陆铮可以迅速兵出连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军在辽东要养活不容易,辽东本来就是十分困难的地方,五万人马到了辽东吃什么呢?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东西可以吃啊!

最后关于进攻盛京兵力可能不足的问题,狄青海认为进攻盛京的关键在于突然袭击,在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陆铮就算率领五万人马也不能建功!

再说了,五万人马在辽东机动,目标更大,陆铮的军最喜欢用斥候,辽东平原斥候满天飞,五万人马的隐蔽难度要大很多。

最后一旦攻盛京,也从来没有见过五万人马同时攻城的,这么多人也没有办法展开进攻,所以两万多人马足矣!

狄青海侃侃而谈,谈到要紧关键的地方丝毫不松口,将整个用兵的过程抽丝剥茧,一一的给宋文松剖析分析,不得不说这家伙实在是难得的人才,大军并没有动,但是他已经把大军运转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形和难题都想得八九不离十了。

同时他对大军如何调动,如何运转,如何出山,如何警戒,如何迷惑对手,如何攻城略地他都有了各种的预案。

就这般两人讨论了整个一天,最后宋文松被他完全说服,宋文松临走的时候握着了他的手道:“狄先生于我,便如同张良一般,如果不是您,我宋文松早就死无葬生之地了!

可怜那陆铮,号称是多么了不起,可是他手中有狄先生这样的奇人不用,反而让狄先生为斥候,真是瞎了眼了!

先生,此行先生跟我,我们生死与共,此战之后,如果宋文松能够苟活,将来能够建立哪怕一点的功业,文松对先生之恩德皆不敢稍忘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