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漫漫官路怎样爬(第一更)(1 / 1)

第1233章漫漫官路怎样爬(第一更)

“快把拿回家的东西估个数,赶紧还回来,没有东西就换成钱。”

沿途的驿站,驿长对着驿卒们喊。

他们得到消息了,灞水庄子的李东主正在找犯错误的官员,想要过瘾。

换了旁人,他们会诅咒,李东主不行。

李东主帮着多赚了钱,朝廷给出一份钱,卖报纸又多一份钱。

而且还包括送信的和招待其他人住宿吃饭的钱,同样可以分一份。

普通百姓睡大通铺,不收钱。

商人要住单间,额外算钱,还有马料等费用。

李东主不但不能诅咒,还得祝福。

根据前面驿站兄弟传来的话,往后各驿站承接广告,驿长拿一成的广告费,其他人平分另一成。

顺便帮着百姓卖东西,拿卫生管理费。

这不就是又增加了收入嘛!如此还去贪墨,被砍了脑袋都无法抱屈。

近的驿站来不及补东西,干脆掏出钱来入账,账给补上。

很多都是没账的,赶紧弄个账。

一番忙碌,结果等队伍过来,却并不停留,没到休息的时候,直接过去了。

“李东主一定是知道我们补上了,传闻李东主能掐会算。”

驿长目送队伍远去,对其他人说。

众人点头,表示认同,对李东主明白。

“不派人去查查?”郭子仪依旧坐在车边晃荡着腿。

“有时消息放出去,不查的效果比查好。

一旦去查,没查出问题,咱们再一走,他们的心就落地了。

随后该出事儿还要出事儿,不查,他们的心始终悬着,害怕什么时候查一下。”

李易对这方面十分精通,以前管手下员工的时候就这样。

不能总是盯着一个人来回查,查多了,人家就卖奶茶去了。

“前面各县的官员呢?”郭子仪知道再往前,会到渭南县。

“晚上住在县城的外面,不召见县城的官员,估计得到消息,他们会想办法证明他们没问题。”

李易对渭南县放心,京兆府里的一个县,以前有第一批学子在那当主簿和县尉。

现在有第二批学子当官,学子们会盯牢了,真正要查的是华州的郑县。

“明天到达华州时,问华州的刺史,告诉他,如果他说没问题,咱们查出来问题,就给他加罪。”

李易提到前面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地方官有问题,不会直接处理州府的官员。

会让州府的官员先查,然后再看结果。

给留出来地方互相博弈的时间,通常副手被收拾。

像宰相出行,有人有冤情,跪在路上拦人喊冤。

宰相不会直接接见,还是当地先处理,治理地方还要依靠当地的官员。

一个百姓的问题,或许只是县里某一个官员倒霉被点儿出来。

其他的官员没有人告,那州府下个令,县中自己考虑怎么办。

只要把百姓摆平了,便没有事情,摆不平再说。

李易知道这是官场的规矩,不管哪个时候的官,皆如此。

他不在乎,自己厉害,凭什么守规矩?

我必须查,查到马上收拾,大唐啥都缺,就不缺当官的人。

没看到那么多等着被分配的官在长安呆着么?

远的地方,许多官员宁肯继续等也不愿意上任。

华州近,挨着京兆府,还有李易养降户的山,包括后面的同州。

“能查出问题?”郭子仪想了一下华州,摇头。

华州就是整个州府被端的地方,当时李易还亲自过去帮忙处理,解决了一大堆县的具体情况。

这才多长时间啊?再出问题,想来会掉脑袋。

“想查出问题,保证有问题。比如不贪不占,那么我就问数据,哪一个县现在有多少孤寡、多少应该入学的孩子。

还有今年主要的农作物亩产量,整个县的清淤情况,百姓家中的牛,等等。”

李易对此信心十足,找毛病还不容易?

郭子仪又摇头:“你这样可谓是强人所难。”

“你问张九龄,他就能给你说出广州那里他负责地方的具体情况,数据一个都不会差。”

李易反驳,看人,看谁在那里。

“换成你呢?”郭子仪想一想张九龄这个人,不得不点头。

“我?我若当县令,隔三差五就让刺史到县里来,哦,郑县就是华州的州府所在地,倒是不用费心。

我还能让朝廷的大臣往县里跑,为什么要让人查?咱们把人喊过来,可以拿好处。

好比有个利民工程,不用朝廷出钱,我县里也不出钱。

到时候工程搞好了,百姓得利,朝廷得威望,需要朝廷官员过来露个脸。

朝廷的官员一准儿愿意来,过来看一看,捞政绩,再拿礼物回去。”

李易办法多着呢,没本事的官员怕上官下来,有本事的请上官下来。

他开始给郭子仪讲,当官不容易,尤其是还想当个好官。

需要维护所有方面的利益,通过协调来让所有人都满意。

在低头干活的时候,必须抬头看路,否则你升不上去。

故此想办法,把民生解决,把上官的政绩摆好。

郭子仪停傻眼了,考虑一会儿,问:“你这么能干,上官难道不担心你抢了他的位置。”

“给他功绩,他先升上去,你跟升。升到一定程度,上官升不上去,你必须立即换地方。

让上官帮忙,调到另一个位置,然后你就在这个位置上继续找更上面的官员。

在咱们大唐,最简单的办法是认识陛下。

你跟陛下能说得上话了,可以投书了,一切便好办了。”

李易很有耐心,虽然他说的这些对郭子仪没有任何帮助。

“哦~~我懂了!”郭子仪对李易伸出个大拇指,表示佩服。

服,他是心服口也服。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易的层次更高,连投书都不投。

李易讲的全是官员跟官员,臣与君的事情。

李易自己却没选任何一条路,他选的路,一般人是甭指望了。

根本学不来,这条路,如今回想起来,特别艰难。

需要连续拿出来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还是不求回报的那种。

自己在赚钱的时候,带百姓一起赚钱,帮朝廷解决大问题。

这样一点点的,才有了如今的这种特殊关系。

自己考武举,被评为异等,李易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