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个俏寡妇(23)(1 / 1)

村里人在知道秦家的儿子回来,还是三天之后。

村长两口子和尤思灵都住在这边,和其他人家隔了些距离。

加上快到年关,冬日愈发寒冷,大家都开始猫在家里烤火唠嗑,很少串门子了。

直到有人来村长家询问今年年节的安排,才发现这儿多了一个砍柴的年轻人。

一问,便知道了秦崇元的身份。

村里头有待嫁姑娘的人家便多了几分心思。

不过,一时之间还没有人行动。

这秦家小子长得是挺不错的,上头没有了双亲,闺女嫁过去都不用侍奉老人了,更不用担心婆媳关系。

但是,就他一个人,也没个兄弟帮衬,连家里的长辈也不在了,这日子撑得下去吗?

那院子还是好些年前修建的,并不算气派。

这么些年过去,甚至有很多地方都有些破损了,需要好生修缮。

更不知道秦崇元是打算做什么营生度日。

要知道,这村子里的田地那都是分到了各家各户的,哪有多的田再给他?

要去垦荒,这寒冬腊月,也不是时候啊!

难不成一家子就这么饿着?

光靠那张脸,可吃不饱饭。

于是,几家人都在观望中。

可想而知,在秦崇元表现出自己的本事之前,是不会有什么媒人上门的。

还有人八卦着秦家老两口子是怎么去世的。

是生病了无钱买药呢,还是在外头惹了什么仇家被杀了?

或者干脆就是这个小子抛下了父母,回村里躲灾,故意说父母已经离世了?

但看秦崇元长得高大,就算有一张俊脸,也莫名的有一种让人不敢招惹的气势,还真没有人敢上前当着他的面问出这些事情的。

比起秦崇元的回来,尤思灵搬进村长家,在瑶水村里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

之前村长见她可怜,才暂借了秦家的院子给她住着。

现在人家院子的正经主人回来了,还是个单身汉,尤思灵这个年轻漂亮的小寡妇,自然是得搬出来了。

至于搬去哪儿……

只要不搬到他们家去,村里人都是不太在意的。

村长两口子心善,家里也没有后辈养老,或许真想养这么一个寡妇闺女给他们送终呢?

一群人倒是觉得这样也不错。

而且,心里对尤思灵还挺认同的。

看来,这小娘子还是很老实的,没有巴着那秦家小子,继续赖着不走。

换做那些厚脸皮的,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尤家却是另外一个场景。

“蠢货!”听村里的人说了发生的事情之后,尤父一回家就骂了一句。

尤母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却不敢闹,乖顺地端着碗,给小儿子喂饭。

尤父却已经把事情都迫不及待地“分享”了出来。

尤母一听,有些犹豫地说道:“这……姑娘家是该注重名声,搬出来不是对的吗?而且,小五她住在村长那里,不用担心被地主家知道了,找咱们和儿子的麻烦,这有什么不对的吗?”

她并不是在反驳丈夫,而是单纯地提出自己的不解。

话语之间,更是一点儿接女儿回来的想法都没有,反而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的亲闺女住在别人家里也不错。

尤父却嗤笑了一声,对着她就呸了一下:

“屁话!女人,果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她一个寡妇,要什么名声?真以为规规矩矩就没什么人说闲话了?呵!还不如借着这个机会攀上那个秦家的男人,把自己给再嫁出去,免得将来拖累家里。那男人现在也没见做什么工,还能吃好喝好,怎么可能没银钱?你们这些娘们儿就是蠢!蠢!蠢!”

尤母不敢跟他对着来,唯唯诺诺地应了:“这……这倒也是,嫁了是很好……”

这两口子,怎么也不想想。

换做一般情况下,一个寡妇主动贴上去,男人除了占便宜,有几个会正经地愿意负责呢?

而且,他家女儿,又什么时候拖累过家里了。

连饿死都没等到家里人一口粮食,一句问候,这也叫“拖累”?

聘礼全都换成了他们一家的东西,嫁妆却不值几个钱,这也叫“拖累”?

有的人,永远只看得见自己想要看见的,却把别人受的苦,别人付出的好,都当成理所应当。

“你找个日子,过去跟她见见。”

听到这话,尤母惊讶地抬头看向了丈夫。

她这个丈夫,她还是了解的。

对儿子看得比眼珠子还重,家里扣扣索索的,都要攒下钱来,将来给儿子修一个最好的院子,娶一个最靓的姑娘。

可对女儿、对妻子,那都是当牛当马的使唤。

几个出嫁女,若是回娘家的时候不带些东西,那是让她们进门都不乐意的。

尤思灵这个小女儿,更是因为担心被地主家追回聘礼,直接狠心地赶出家门。哪怕地主家早已经搬走,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他这个当爹的也没有改变主意。

现在,居然让她去见女儿?

难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他愿意接女儿回家了?

自家婆娘是个什么性子,尤父还能不知道?

光是看她这表情,他也知道这女人在想什么了,顿时冷笑道:“接个屁!是让你去劝一下,叫她趁着村子里其他老女人还没反应过来,先下手为强,免得被人招了婿,她就占不到好处了。那秦家的小子身上应该还有别的东西,说不定还能讨回家里来补贴补贴娘家呢!”

尤父这不要脸的样子实在是让人齿冷。

可尤母却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

相反,她十分期待。

终于得到丈夫的许可,她能去见见小女儿了。

至于后面的要求……

出嫁女补贴一下娘家,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将来若是在夫家发生了什么事情,还需要他们娘家撑腰呢!

这两口子,倒是忘记了。

当初地主家将闺女赶出门又安上“克夫”的名声时,他们这些娘家人到底是怎么给人“撑腰”的!

别说是补贴,不拿棍子打出来都算是孝顺了。

而且,怎么不见尤母拿家里给儿子存着的东西去补贴娘家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