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阴武权威之盛(1 / 1)

第629章阴武权威之盛

吕武从秦国那边回国之后,有连续几年处在马不停蹄的出征状态。

而吕武至少还能在秦国那边猫三年,其余的“卿”每年都要出征,一走就是一整年。

没办法的事情,谁让晋国遭遇到了楚国的挑战,并且近二十来年晋国出现了国力下滑的迹象,搞得中原区域的列国对晋国经常会出现不看好的局面。

晋国是怎么称霸的呢?不就是逮住谁就是揍,揍到没人敢不服气,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中原各个诸侯国的老大。

这个称霸的过程中,晋人就是野蛮的代表,没看到有多么遵礼。

等待晋国称霸之后开始讲道理,打从事实上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有些人就是只能野蛮,从野蛮开始变得文明就是等于在进行自我削弱。

另一个从强大开始自我削弱的国家还有楚国。他们但凡觉得自己不是个文明人,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总是能够使人侧目,自我约束开始讲道理则每每搞得自捆手脚。

吕武成为晋国元戎之后,晋国已经连续三年动用三个军团以上的兵力,某些时刻全国动用的总兵力甚至达到五个军团。

晋国只有中军、上军、下军和新军,哪来的第五个军团?就是范氏和阴氏针对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那边的用兵呗。

今年又是一个春播结束出征,临近冬季才归国的情况。

吕武等人刚接近“新田”,第一场雪从天空飘落下来。

军队进行了解散仪式,国君按照惯例邀请众“卿”到宫城聚会,连同前往的还有羊舌肸和彘裘,以及几个“尉”。

羊舌肸和彘裘是内定的卿位人选,关于这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吕武提议,国君点头,其余“卿”不反对,有谁提出异议也难以改变什么。

鉴于所有大佬都点头,谁还自找没趣加戏份,不怕被吊起来打哦?

国君用印。

吕武宣示,并且进行唱名。

没有人反对,晋国新一轮的卿位变动在平稳中度过了。

元戎吕武,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魏琦,上军佐解朔。

下军将中行吴,下军佐彘裘。

新军将赵武,新军佐羊舌肸。

只是吧,看看晋国的一众“卿”的年纪,三十岁以下的占了四位,他们是十八岁的下军佐彘裘,二十岁的下军将中行吴,二十四岁的新军将赵武,二十六岁的新军佐羊舌肸。

作为元戎的吕武今年其实也就三十四岁,正是一个男人最为风华并茂的年纪。

中军佐士匄比吕武年长一岁,今年三十五岁。

晋国所有“卿”之中以魏琦最为年长,已经五十七岁了。

两次为“卿”的解朔则是四十七岁。

再看看晋国的国君姬周,他今年才二十四岁。

形成的局面就是,晋国的政治生态持续年轻化。这一点在其他国家其实是看不到的。

几乎所有的国家,当权阶级的年纪都会偏大,也就是俗称的老年政治。

一开始晋国的贵族阶层对国内的年轻化政治是非常不放心的。

毕竟,所有人的观念之中,年轻人总是会更冲动一些,遇到事情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去应对。

现在晋国的贵族和其余阶层对国内政治年轻化已经没有担忧,原因当然是三十一岁就任元戎的吕武给予他们信心,使得他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吕武还是元戎,能够团结卿位班子的同时,还能带着晋国继续攀登向新的辉煌。

“‘沫之战’使楚人丧胆,不敢再与我争锋。唯吴局势不稳,宋多有惧怕楚再犯。”士匄看上去大体上比较轻松,刻意没讲郑国那边的事。

去年郑国再一次对晋国投降,双方签订了一份“城下之盟”。

由于郑国信誉度堪忧的问题,哪怕是有盟书这道程序,晋国这边其实还是不相信郑国,有足够的心理建设来等待郑国再次悖盟的事情发生。

这个是即便郑国很头铁的悖盟再攻击楚国,郑国君臣诅咒发誓会好好侍奉晋国,还是不令晋国君臣信赖,可见信誉度是多么重要。

国君问道:“巫臣在吴,贲皇亦往,不可使吴抗楚?”

申公巫臣可不是单人前往吴国,带了自己的一众家臣,还给吴国带去了晋国这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这件事情发生在智瑩当政时期,为的就是扶持吴国壮大,显得老大方了。

要是由吕武来做主,会去拉拢吴国,给予先进技术和理念则属于没有可能。

后面得到命令去吴国的苗贲皇就没再带什么,带着几个家臣、护卫队和几道命令就出发了。

扶持吴国在现阶段对晋国有好处,吴国越强就越能起到牵制楚国的作用。

以长远目光来看,吴国壮大起来百年之内其实也未必会对晋国有害。这个是两国之间的距离足够遥远,中间还隔着好些个诸侯国,哪怕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开战很难得到什么实际利益,不过是一种意气之争罢了。

两个国家不接壤还能开战?这个是不了解春秋历史才会有的疑问。

曾经的秦国跟郑国不接壤,不一样是屡次跨境开打,还不是为了获得疆土或物资、人口的战争,纯粹就是单纯为了争口气而已。

只要晋国一天是由吕武主政,意气之争而爆发的战争就不可能发生,爆发战争肯定是奔着物资和人口的收获去的!

晋国距离吴国太遥远,一年最多也就是互相通信两三次。

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天都嫌漫长,三四个月才能进行一次沟通,得到的消息绝对都是过时且无用的。

吕武对士匄将话题转到吴国身上的兴趣不大,安静地听着国君与其余“卿”讲述吴国的局势,探讨吴国能在这一场霸主之争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元戎以为如何?”国君看到吕武一直安安静静,并且好像很是心不在焉,问了那么一句。

这是要找茬?

吕武没听刚才都说了什么,直白答道:“如我强盛,吴国便是可有可无。”

国君一个愣神,随后浑身一震。

“彩!!!”解朔是吕武的头号狗腿子嘛,平时没少拍马屁,逮住一个拍马屁的合理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随后,士匄、魏琦、等等所有的“卿”,包括国君在内,齐声高喝:“彩!”

元戎霸气,恐怖如斯!

道理难道不是那样的道理吗?

只要自身足够强大,不蠢到去犯致命错误,哪怕是出现几次失误,用得到借外力吗?

吕武当然也懂“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道理,道理懂归懂,作为一个元戎却不能那么怂,肯定是要霸气侧漏的咯。

其实该进行的议题早就讲完,轮到了闲侃的垃圾时间而已,也算是君臣的一种联谊了。

在“联谊”中,国君会观察这些“卿”是个什么成份,有没有什么转变。

几个“卿”则是一边观察国君,再来就是猜测同僚对自己的态度怎么样。

社交嘛,不就是在各种废话中进行,再看他人对自己的感官,进行某些判断的吗?

赵武一贯的话少。

刚刚成为“卿”的羊舌肸和彘裘一样很低调。

家里连续出现大事的魏琦情绪很低落。

身份地位不够的先屏、韩起等“尉”只有赔笑的份,哪可能刻意的表现自己。

场中比较活跃的也就国君、士匄、中行吴和解朔。

其中,解朔负责插科打诨,显得略略有点让晋国堂堂的“常务卿大夫”身位掉价,却是能够当一种调味剂,使得气氛更好一些。

吕武对中行吴的活跃没太多想法。

谁让中行吴就任“卿”之后的表现很给力,不活跃反而会显得很反常。

“咳咳。”吕武轻咳了两声,现场立刻安静下来。

看看中行偃担任元戎时期怎么样,会发现只有一个元戎的身份不至于让国君和众“卿”给面子。

吕武可是带着晋国从这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还能给众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这样的人谁不给几分薄面?

再来是,阴氏已经无法使用非暴力手段进行灭亡,想对阴氏开战至少要有三个卿位家族联合起来,他们更要尊重阴氏的实力。

几个卿位家族之中,解氏明显就是阴氏的附庸,魏氏跟阴氏的合作比较愉快,荀氏(中行氏)和赵氏需要来自吕武的庇护,关系不出现变化,国君能拉上范氏来对阴氏开战吗?

为什么不提羊舌氏?他们是公族,大家看来就是天然跟国君是一伙的。

公族刚刚遭到连续的削弱,他们因为国君没扛住压力,不去寻找自己的错处,对国君产生了极大的怨念。

所以了,国君跟公族的关系不是越变越好,相反是关系越来越差,没有羊舌氏当润滑剂,有卿位家族进行支持,再次上演类似于“曲沃代翼”不是完全没可能的哟。

范氏会支持国君吗?看看他们在学阴氏的发展道路,明显跟国君就不是一伙的。

由于范氏在学阴氏,某种方面来讲的话,范氏跟阴氏才是最合适的盟友。

在这种现状下,吕武的权柄肯定是极重,哪怕国君不想忍耐要掀桌子,完蛋的人只会是国君,绝对不会是阴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