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天威折服
二月二十六,也是袁绍、袁术的使者见到刘备之前一天。
刘备本人,却已经提前来到了长安以西二百四十里的华阴县城。
这座县城按照行政区划,是属于弘农郡的,几个月前还是卫尉、安东将军段煨的辖区。
不过十几天前,袁术所表的伪京兆尹桥蕤派偏将偷袭拿下了县城和东郊四十里外的潼关,一时隔绝了关中与雒阳的消息传递。
八天前,刘备和关羽又亲统大军来此征讨,光复了华阴县城,并且正在准备攻打潼关——
另外,因为消息传递速率的问题,刘备和关羽来光复华阴县的时候,其实只是听说了袁术“起兵勤王”,还没得到皇帝的死讯呢。不过刘备依然有足够的借口出兵,那就是讨伐桥蕤的“隔绝王路”之罪。
桥蕤让关中诸侯断绝了朝贡皇帝的道路,这本身就可以被讨伐了。只不过这个讨伐借口无法用于对袁术阵营的全面开战。真要跟袁术全面战争,必须有后续的借口再补上。
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政治伦理的纯粹军阀混战,每一步大义名分都很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袁术披上了“皇帝是董承杀的,我是给皇帝报仇,最多只是保护人质不力”这层遮羞布之后。各方必须在外交环节花精力用计策,破除袁术的这层遮羞布,“形成拒不采信袁术谎言的共识”后,才能彻底放开手脚、不择手段地狂攻袁术。
名正则言顺,这样的讨伐军,才算是王者之师,大义之师。
如果罪责都没宣称清楚就一通王八拳殴上去,那不成牛虻群殴了。至于时间,其实不差这十天八天的。
如今,配重式投石机技术基本上已经在全国主要诸侯中间普及开来了。刘备军作为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玩家,甚至还额外掌握有更多破城方式,比如挖地道埋大量黑火药爆破什么的,按说攻坚能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不过,之所以顿兵潼关之下数日没有破关,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潼关确实是天下险要之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备不想为了这么一道关卡耗费太多实力、损失士兵的生命。
在他看来,潼关只是暂时被桥蕤的偏师夺取,立足并不稳固,而且背后的弘农郡全境都在段煨手上。要是能让段煨前后夹攻,破关效率能陡然提升数倍。
只不过,自从八天前刘备军抵达此地、开始准备攻关后三四天,也没见段煨动手配合,这让刘备不由有些狐疑:段煨难道会在袁术攻破雒阳后,就真心归顺袁术?不可能吧。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死伤,刘备决定还是外交先行,让三年前曾经说降过段煨一次的使者费诗再跑一趟,跟老朋友谈谈条件。能不死人就拿下弘农,并且以较低的代价夹攻下潼关,就最好不过了。
费诗这几年在益州做地方官,是今年年初战备阶段,才被从益州调回来的,为的就是刘备未雨绸缪,考虑到过需要一个老熟人再次跟段煨打交道。
临走之前,刘备也大致揣摩了一下“段煨可能会想要什么”,所以非常慷慨地许给了费诗几套备用条件,如果段煨提要求的话,只要在刘备预想的范围内,都可以答应,只要段煨尽快投降。
五天前,费诗受命,轻车熟路让护卫备了几条船,从渭河口入黄,经风陵渡绕过潼关,往弘农方向而去,伺机登陆寻访段煨谈判。
一路上赶了两天,费诗总算在二月二十四日见到了段煨。
段煨在弘农县的行宫内接见了费诗。这处行宫,自然是多年前未完工的弘农王刘辩的府邸、两年多前短暂当过几个月刘协的行在所。刘协迁都雒阳之后,这儿腾了出来,段煨又拿来办公了,反正本来这里就是段煨出钱修的,乱世也没那么多讲究。
费诗直接开门见山:“段将军,袁术令桥蕤隔绝王路,近日又听闻雒阳巨变,天子蒙难。您身为朝廷忠臣,三年前就曾与汉中王勠力同心勤王。如今为何畏葸不前?
汉中王大军已抵潼关,攻打数日,段将军若从背后加工,潼关纵然坚固,也是旦夕可破。难道将军当此危急时刻,反而犹豫了么?此番在下前来,大王已许我全权,段将军有什么疑虑,尽管说便是。”
段煨犹豫了一会儿,让人置酒相待,对费诗还挺客气。喝了几杯之后,才诚恳地说:“雒阳之变,委实出乎意料,谁也没想到董承、袁术会火并到如此程度,酿下大祸。
陛下曾经求援于我,但我当时确实不辨雒阳情形,唯恐贸然行事反而助贼。陛下亲赴伊阙关之举,也确实不合常理,很难让人不怀疑陛下是不是被董承所挟演给外人看的。
所以,我只是回复陛下,他若愿意亲来弘农,我必定以弘农兵护驾,但别的着实不敢贸然行事。相信汉中王能理解我苦衷。”
费诗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立刻把这个点解释了:“这点尽管放心,当是之时,谁人能够未卜先知?段将军肯承诺护驾,已是忠义的表现,陛下遇害这事儿当中,罪责全在董承、袁术,谁会怪将军见死不救呢?将军已尽到最大努力,汉中王将来也会褒奖将军的。”
段煨点点头,他觉得这个条件也不难谈下来。如今诸侯纷争重新愈演愈烈,谁不想拉拢他。他等着刘备派使者再来确认一下条件,也是打个保险,确认自己的利益照旧,而且历史问题也得到正面肯定。
很快,段煨提出了第二个条件:“如今天子蒙难,国不可一日无君,想来旬月之内,各方便会有纷纷自立之举。天下重陷战乱,数帝并尊互相攻伐,也是免不了的。
老夫也年近六旬了(55岁),雄心壮志不复当年。所疑者,无非这弘农之地归于汉中王,必然会重新成为与关东诸侯征战的前线。
弘农本就贫瘠多山。老夫帐下三四万人马,一半相对老弱之人,这几年都就地屯田归农,战力不济。剩下那两万精兵,也都是从皇甫公为前将军时,就久战边陲,算来已从军十余年。
老夫不忍这些部曲再在诸侯内战当中消耗凋零殆尽。若是汉中王肯许我一个世外肥饶避战之地,安度晚年,老夫愿率这两万兵马为大汉戍边,不再过问诸侯之争。”
段煨这是老了,几年前李傕郭汜拼命缆权的时候,他才五十一二岁,就没什么雄心壮志了。现在五十五,西凉系其他老人都完蛋了,他也知道自己一支老牌西凉孤军,要是被拿去当炮灰,很容易最后什么都不剩。
他也知道以自己的实力,要不了更多东西了,就急流勇退吧。
费诗听了段煨的请求后,心中第一反应居然是觉得“大王当真高瞻远瞩,派我出使之前,就大致料到了段煨会提出哪些方面的要求”。
段煨此刻的提议,正在刘备派使前允许承诺的几个条件范围之内。
费诗立刻拿出一份刘备手书——当然是从刘备给他的几份条件中抽出来的,其他段煨没想要的,就没必要拿出来了。
费诗解释说:“大王早就料到将军有可能想求个晚年,已经预先吩咐我了——若是觉得弘农贫瘠、四战之地,可移封为银川郡守。”
“银川郡?”段煨一愣,他还不太了解银川郡这个才刚设置了一年的新郡,唯恐刘备是把他发配到苦寒之地。
费诗一看他表情就知道段煨在想什么,解释道:“段将军放心,银川郡虽然是平西将军去年才设置的新郡,不过那地方位于先汉时武帝的河套典农城附近。
如今整顿了两年,勘测得知当地足有可供垦殖的肥沃水田三四千万汉亩,已开垦数百万汉亩。
且银川郡辖区,除了上述盆地水田外,在黄河以东河套之地还有碱矿盐滩、数万万亩稀疏草场可以放牧,西边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上羌胡鲜卑也都驱逐得差不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往年银川郡之地肥沃却不能持久汉化,皆因黄河中上游航运不利、物资匮乏。如今关将军任凉州牧期间,整顿兰州郡周边航运、大修水利广兴工商,银川郡所需铁器盐茶布匹棉花,诸般工商物资,都可以由黄河直运。
右将军所推广的篷车在西北运用数年,安定郡的泾水、清水之间,贸易航运也是非常便利,篷车可以从泾水之源翻过陇山缓坡进入清水、由银川郡南部汇入黄河,直抵银川城下。
将来关中物产,也都可以与银川郡互通有无,那里绝对不会再成为匮乏贫寒之地。段将军肯去,就当是为大汉戍边立功。而且,大王可以许诺段将军终生任此职,段将军身后,还许你遗表奏一人接替。”
段煨听到这儿,才郑重严肃起来。
这个条件就很优厚了。且不说弘农贫瘠多山,整个郡也就一千两百万汉亩田地,还是坡田旱田。银川郡真要是有那么大的可开垦粮田,还是肥沃的水田,确实经济价值骑马翻三倍,这还没算旁边的碱矿和放牧草原呢。
至于允许他终生任职、给一次临终遗表的机会,那就等于允许他段家世袭一代。如果他从现在开始培养一个靠谱的幼子表上去,到时候自己死了,幼子才二三十岁的话,那段家就能在当地再干三四十年,算上他自己还能活十几年,累计镇守银川郡五十年不在话下。
段煨已经愿意接受这个条件了,他只是最后确认一下:“我愿意帮汉中王前后夹攻拿回潼关,并且献出弘农郡。不过,潼关之战结束后,我那些兵马都能跟着去银川郡吧?不用再跟二袁作战了?”
费诗:“我们大王言出必践。”
段煨:“费参军稍待,我这就起兵夹击潼关。”
……
时间线回到二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刘备在潼关外遇到二袁使者的前一天、费诗说服段煨后两天。
这一天,刘备最终等到了段煨的援军从弘农夹击潼关。加上此前数日的投石车火力准备、对关上守军的消耗,潼关守将、桥蕤麾下部将陈兰、李丰终于不敌投降,潼关被刘备拿下。
主要是段煨彻底表现了倒向刘备的姿态之后,让陈兰李丰等人对于继续坚守下去的意义产生了绝望:
一座关卡,前后都是敌人,关内也没多少储备物资,段煨又没有因为皇帝被杀就投靠袁术,那继续靠军事力量死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又过了一天,袁术的使者袁涣,和袁绍的使者辛评,也都前后脚抵达了华阴县。
不过他们看到的却是刘备已经跟袁术军撕破脸,至少攻下了华阴和潼关、收服了段煨。这样的局面,着实让袁术的使者尤其难于开口求和、拿还不存在的“先帝临终口谕遗诏”谈条件。
而袁绍的使者,基本上也断定刘备是跟曹操一样选择了强硬讨伐。所以剩下的唯一还能游说的点,只是看看刘备肯不肯承认燕王为皇帝了。
听说二袁使者到来的消息后,刘备的第一反应是想直接把袁术的使者推出去斩首祭旗,不过却被随军的谋士荀攸劝住了。
荀攸理智地说:“大王不可贸然妄杀,袁术有罪,其使无罪。而且正好借助其使之口,传达数落袁术之罪状、伺机戳穿袁术对外宣称之谎言。”
刘备考虑了一下,就让袁涣进见。
袁涣入内之后,刘备也懒得亲自搭理,就任由荀攸直接喝问:“袁术妄为,导致陛下蒙难,他还有脸推卸罪责。他此番派你来所为何事。”
袁涣不敢隐瞒,直言相告:“卫将军听纪灵、乐就等人言及,陛下被董承杀害之前,或曾留下口谕遗诏。但因没有物证,也没有其他德高望重的朝臣当面听见,所以他怕各地将领不愿相信,所以派遣小使来拜见汉中王。”
荀攸略一琢磨,已经大致猜到,袁术所谓的“口谕遗诏”,肯定是可以捏造一个对刘备有好处的条件,来试探一下。
荀攸代替刘备追问:“说来听听,汉中王洞明烛照,自然能分辨真假。”
袁涣:“听说那遗诏是‘传位汉中王’。”
刘备一直没说话,听了这话才拍案而起,他的反应也跟袁绍差不多:“大胆!竟敢捏造遗诏妄图逃脱罪责。天下无主,若天命果需孤普救天下苍生,何须遗诏。”
袁涣被刘备这么义正辞严地一呵斥,居然深感惭愧,生出了几分检举揭发的动摇。
——
PS:上面已经四千字,稍微说两句。
我知道有人想看打戏,但这不是我拖节奏。外交和大义名分很重要,因为我不想把袁术写成一个完全为别人做好事的白痴。直截了当认领弑君罪名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不可能的,这中间必然有个扯皮和被戳穿的过程。
再强调一下,袁术没有弱智到直接奔着弑君去,他是因为计划执行走样、缺乏机变,最后被逼到这一步的。
另外,这种大变局的时候,肯定描写视角会多一些,涉及到大部分诸侯。为了弥补节奏,我适当加更吧,今天会有三更,会写到讨伐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