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困局(1 / 1)

北雄 河边草 2029 字 2个月前

洛阳。

江州总管,左侯卫大将军丘和正在众人簇拥之下巡看梁军营房。

南阳喊杀连天,血战两月,洛阳却相对平静。

只是对于梁军上下而言,这种平静却实在令人煎熬不已。

唐军骑军已经不再掩藏行迹,每日都在洛阳城下喊话,让梁军投降,大摇大摆,来去自如,嚣张到了一定的地步。

有些梁军将领受不了挑衅,请求出城与唐军一战,都被丘和严令不得妄动。

唐军骑兵来去如风,不想跟你交战的时候你追不上人家,想跟你打的时候,野战当中你又胜算不大。

所以出城与唐军交战绝对是馊主意。

这就是梁军在进入洛阳城之后所面临的困局,当初萧阆等人制定河南战略时气魄有多恢弘,如今丘和所部就有多尴尬。

唐军骑兵好似狼群一般成群结队的在洛阳左近徘徊,将洛阳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岛,丘和等人只能寄希望于南阳的周法明部来援,不然的话洛阳梁军很可能会被困死在坚城当中。

嗯,到了现在,消息彻底断绝之下,他们还不晓得唐军早已进入到了南阳盆地。

周法明指望不上,窦建德就更不用提了。

夏军一直在旁观望,估计是在等唐军攻打洛阳,好来个坐山观虎斗,以收渔翁之利,或者是一直不知唐军主力的行踪,便不敢出兵西来。

实际上,到了八月间,夏国君臣的意见便相对一致了起来。

夏军不知道唐军主力现在在哪里,河南西部完全成为了禁地,无数的骑兵在其间游荡,夏军的斥候大多有去无回,就算侥幸逃回来,也没走出多远。

开始时还能打望一下洛阳,后来连洛阳的边都靠不上了,他们只是知道唐军从弘农起兵,却一直探查不出唐军主力的位置。

窦建德性情坚忍,耐性是诸侯们中间最好的那一位。这是他的优点,帮他渡过了很多危难。

比如说当年因为山东日子一天天的难过了起来,于是山东群雄陆续率兵进入河北,他便躲在山东一直没动地方。

不但熬走了张须陀,杨义臣等剿匪官军,还熬死了高士达等义军首领,没费多少气力便取得了各路义军的领导权,最终成为了窦皇帝。

后来王世充和李密相争,他在河北依旧耐心的等待,没有轻易的加入到争夺洛阳的战事当中去。

于是他又把李密和王世充给熬死了,河南空荡荡的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个时候耐心十足的特点却又拖累了他,到得今日,他也没能踏足洛阳,痛痛快快的跟强敌们照个面。

窦皇帝一直在等待着“战机”的出现,更为准确的说,他在等着出现另外一个王世充,和另外一个李密。

而不知唐军主力在哪,唐军骑兵太多,洛阳坚固,丘和完全可以守的住就成为了他等待的借口。

没了童广寿那些冲动的家伙,夏军将领们也都觉着等一等没什么不好,梁军现在进了洛阳城,他们要是轻易出兵与唐军交战的话,岂不是给梁军做嫁?

眼瞅着时间来到秋末,夏军渐渐松懈了下来,天气一旦转凉,夏军的出兵意愿就更低了,在窦建德和他的臣下们看来,今年萧铣便宜占大了。

他们两家合力震慑住了李定安,令唐军止步不前,最终没敢来攻洛阳坚城,自家不但没得什么便宜,而且还吃了不小的亏,在这里摇旗呐喊,给人助威不说,把虎牢还让给了梁军,你说亏不亏?

到得此时,窦皇帝不由想着来年是不是可以鼓动着萧铣去攻打一下潼关?毕竟萧皇帝好像很愿意听人说好话的样子。

于是在夏国君臣眼中,这一年的故事到得此时差不多也就该结束了,再等上一个月左右,大雪一下,谁也没咒念。

显然夏国君臣在探报缺失的情况之下,严重的误判了当前局势。

当然了,这在冷兵器时代屡见不鲜,有时大军兵临城下,对方才刚察觉,而夏军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洛阳上面,唐军一旦绕开洛阳,便给了夏军错觉,唐军主力在西边的什么地方等待战机。

………………………………

洛阳城中的丘和差不多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夏军那样的底气,粮草问题让他不可能率军在洛阳过冬。

如果再等一个多月,援军还未出现的话,他只能带兵去虎牢,跟窦建德商量一下合兵的问题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军的军心渐渐有所动摇,唐军的有恃无恐,却又不能出城交战,这无疑让梁军的士气日益低落。

南兵北来,同样水土不服,越是临近冬天,这种情况越是严重。

所以丘和三五不时就得亲自巡查一下营房,给将士们打打气,让他们瞧瞧主帅胸有成竹的样子,安抚一下军心,振奋一下士气。

此时丘和正在军营中跟将领们“同乐”,中午时在这里吃了一顿粟米饭,属下们还在洛阳城内的池塘里面捉了几条鱼给煮了,弄了个鱼汤泡饭,让丘和吃的很香,决定回到他那临时的总管府,把池塘里的鱼也捉起来吃掉。

嗯,皇宫里面大鱼应也很是肥美,派人去捞一捞,看看能弄多少。

到了午后,一天的巡视也就结束了,众将簇拥着他出了大营,丘和还想去城墙上看一看,一边跟将领们讨论着,最近唐军出现在洛阳城下的次数不但增多了,而且人数上也多了许多,许是唐军主力到了?

梁军的斥候早已不敢出城,唐军的行迹也只能靠猜测了。

只是才刚来到西城城墙下面,总管府司马高士廉带着几个人纵马而来,离着老远便翻身下马,看上去很急,但还是整了整衣冠,做出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行了过来。

到了近前,混入队伍当中,跟将军们寒暄着便凑到了丘和身边,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丘和笑着摆了摆手,让高士廉退下。

之后跟众人走上城墙巡看良久,还登上了城楼远眺一番……

………………………………

“什么时候的事?”

一直等到回到总管府,直奔书房,屏退从人后,丘和才沉声问道。

“就在午时,南城,鲁敬宗将军轮值时,城下唐军把东西绑在箭杆上射上来的,鲁将军立即就让人送过来了,说是无人拆看过。

我看了看漆封,都是打开的,也不知是唐军所为,还是鲁将军看过,我已调鲁将军来亲军任职……”

高士廉一边说着,一边将几封书信呈给了丘和,都是皱巴巴的,有的上面竟还带着血渍……

丘和接过一封只看了看封皮,眼角就抽了抽,这是送给窦建德的信笺。

毫不犹豫的抽出信笺来观瞧,渐渐的丘和的脸色苍白了下来,连手都开始轻微的哆嗦,看完之后他紧着又抽出一封再看。

当最后一封看完,他的目光已有些呆滞,顺手将书信交给了高士廉。

高士廉被他唬的不轻,看罢同样大惊失色,喃喃道:“怎么会这样……南阳……易守难攻,应该无事吧?”

不用说了,这些书信都是萧铣请求窦建德出兵相助的亲笔信,因为不知洛阳左近情形,又很紧急,于是都想经伏牛山西麓去河内,中间便陆续被唐军截获,是一封也没能去到窦建德手中。

如今南阳战事终于有了结果,先把这些书信给丘和看看,也好有个铺垫。

看了这些书信,高士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完了……他可不是在说南阳的周法明完了,而是说洛阳的梁军完了。

唐军转攻南阳,皇帝向窦建德求援,那只能说明南阳危殆。

而他们困守故城就更危险,一个是不会再有援军,更不会有粮草到达这里,十余万大军怎么过冬?

第二个就是唐军悄无声息的绕过洛阳去了南阳,他们在洛阳却无所作为,既不能切断唐军后路,又不能断绝唐军主力的粮草,甚至没跟唐军交战过一次。

你说过后追究起来……嗯,很可能过后也没谁会追究他们的责任了,估计到时不是萧铣不在了,就是他们自己不在了。

这几封书信给了丘和以沉重的打击,让他看上去一下老了许多。

到了晚间,丘和终于恢复了一些精神,摆上些酒菜把心腹们召集到一起,商议起了大事。

即便都是他很信任的人,他也没给众人看那些书信,这个消息暂时还不能传出去。

饮了几杯,高士廉和开玩笑一般,说如果唐军转攻南阳,他们又该如何?

大多数人都在反驳,有的说唐军不会那么傻,绕个大圈去南阳,劳师袭远,兵家大忌也,又有人说,南阳驻扎着周仆射是二十余万大军,同样有坚城可守,唐军怎么会避轻就重去攻南阳?

还有的人说,唐军若攻南阳,后路漫长,就不怕他们联合窦建德断其后路吗?

理由太多了,听上去都很有道理,这也正是他们没想到唐军会舍近求远的原因所在……

听了许多,高士廉摇头,“诸位所言尽都有理,可大家不如想一下,唐军在两个月前便出兵去攻打南阳,到了如今我等却还在城中未知动静,你们说会是怎样一个局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