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没人和翠花儿一家争抢。
没他们,自家可得不到消息。
不涉及金钱交易,大伙儿都不怕,不怕有人告密引来黑市巡逻员。
用野菜换粮食,有什么错?
国家都允许老百姓用一斤细粮换三四斤粗粮呢!
李星星不太会用这种老式的秤,有秤砣、有秤盘,秤杆子上面有刻度。
于是夏明星称重,她算账,换算成粮食后根据对方的需要再过秤给他们,装进他们带来的布袋子,上面还打着补丁。
若是野菜的斤两差一点点,李星星往往给他们算整数。
大家更高兴了。
哪怕多一两,也能多做一顿菜糊糊。
他们好幸运呀!
遇到这样的好心人,真得感谢翠花儿给他们通风报信。
而且,他们都要换玉米面,因为一斤玉米面可以换三斤红薯干!
翠花儿娘仨不是最勤快的,他们用二十四斤半的野菜换到五斤玉米面,最勤快的一个干瘦女人足足带来三十九斤野菜!
其中,有三分之二是荠菜,特别嫩。
也不知道她怎么做到的。
虽然数量多,但质量不比别人的差,蕨菜更是用草绳扎得整整齐齐。
李星星给她装了八斤玉米面,喜得她一个劲给李星星鞠躬,“谢谢!谢谢好心人!明天还来收吗?我回家叫我婆婆我闺女再去挖野菜!天气暖和了,一个晚上就能冒出好些,我们成群结队也能走得更远些,总能找到。”
李星星算了算自己的开学时间,“收到正月十五前一天。”
这样,他们就能多换一点粮食过元宵。
交换时,她已知这群人来自棚户区,而且是离内城比较偏远的棚户区。
翠花娘迟疑片刻,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其实正月十五后面才是更多野菜冒出来的时节,整个春天里头儿天天都有新长出来的,特别茂盛,还有香椿芽、刺嫩芽、榆钱儿、洋槐花儿,这时候可都还没有呢!”
李星星笑了笑,“我要上学啦,没时间来。”
大家的脸上露出一丝失望。
夏明星却道:“也不是没办法。”
“嗯?什么办法?”李星星问的时候,大家眼睛都亮了。
夏明星笑道:“叫小豆子来收,反正他在码头当力工,没有正经工作,倒不如让他来替咱们收野菜,咱们给他一点粮食作为酬谢,岂不是皆大欢喜?”
他们可以经常吃到野菜,小豆子和用野菜换粮的这些人也有了贴补。
夏明星始终记得小豆子给李星星的东西。
李星星听了,忍不住点头:“好办法!到时候,香椿芽拌豆腐、槐花饼、蒸榆钱就可以出现在咱家饭桌上啦!”
刺嫩芽是什么?她没吃过,得尝尝鲜。
翠花儿还给他们出主意:“有些野菜可以晒干了保存,晒干的苋菜、马齿苋等到冬天用水泡发,加点猪油渣,包包子可香可香啦!我就小的时候吃过。”
后来推行计划经济,这几年又遇到粮食困难,再没这样的待遇可以享受了。
李星星想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