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决意南下(求月票~~)(1 / 1)

朱慈烺并不是在思索对付左梦庚之策,左梦庚不过就是一个银样蜡枪头,虽然有些棘手,但终究成不了大事,此时令朱慈烺陷入沉思,甚至是有点出神的,乃是随湖广塘报同时送到的一封密疏

密疏是唐亮写来的。

---唐亮说,已经得到确定的消息,李湘云回到了献贼军中,和其兄李定国在一起。

当日,李湘云和朱慈烺共同击杀了靳统武,但却跑了刘志,刘志一定会将事情经过告知张献忠,以张献忠杀人不眨眼,残酷虐人的的脾气,能容李湘云吗?李湘云怎么这般糊涂?

一时,朱慈烺有点担忧又有点恼怒。

……

树欲静而风不止,正月十五,正是闹元宵之时,湖广又有消息传来。

一份紧急奏疏,一份密报。

紧急奏疏乃是承天巡抚宋一鹤发来的,说襄阳知府王行俭正月初八,带家人出城会友,忽然被一群贼人袭杀在官道之上,从王行俭以下,其家眷十几人全部遇害,王行俭的头颅,更是被挂到了树枝之上。

自开封大战,李自成逃回陕西,羊楼洞之战,张献忠溃败以后,整个湖广的贼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遏制,去年到今年,朝廷又加大了赈灾的力度,小股的流贼虽然还是有,但却已经不成气候,更何况襄阳是左梦庚的大本营,周边根本没有流贼,堂堂朝廷的五品知府,被人光天化日之下,袭杀在道路之变,立刻就引起了满城恐慌。

襄阳道陈勋、知县王锡急急带人出征,封锁现场,缉拿贼人。

但贼人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而经过现场勘查,刀伤和羽箭,特别是临死之前,王行俭在车厢里蘸血写下的一个左字,陈勋和王锡都认定,此案乃是左梦庚派军中悍士所为。

左梦庚为什么要杀王行俭?

原因乃是因为,左梦庚继承了左良玉的平贼将军,统领左营之后,比起其父左良玉更加不如,不但放任部下抢掠百姓,而且毫无节制,百姓苦不堪言,王行俭身为地方父母官,当然要制止,而且屡屡上疏弹劾左良玉,公开场面,也对左梦庚不假颜色,屡屡令左梦庚下不了台,左梦庚十分愤怒,曾经有一次酒后就喊过,我非杀了王贼不可!

两人不合,甚至已经是变成仇敌的事情,襄阳人人皆知,有人劝王行俭克制一点,不要惹怒左梦庚,以免遭祸,但王行俭刚正,嫉恶如仇,根本不闪避,以至于遭来杀身之祸。

当夜,左梦庚在府中大宴宾客,十分欢喜,好像是在庆祝王行俭之死。

襄阳知府被杀,凶嫌又指向了左梦庚,事关重大,宋一鹤急急禀报朝廷,并将相应的证据,一一列举。

朱慈烺看完愤怒不已,一个好官,一个忠臣,就这么死在了左梦庚的刀下!

猖狂啊。

左梦庚其人其形,俨然已经是追上了前世里的刘泽清,杀朝廷命官,鱼肉百姓,面对敌人,却龟缩的像是一条虫,一箭不发,就屈膝投降,完全没有一点武将应有的血性和壮烈。

“传旨,追赠王行俭为光禄大夫,礼部商定谥号。”

朱慈烺压住悲痛,传旨。

“遵旨。”

田守信去传。

而看完军情司的密报,朱慈烺的脑门不由就冒出了一丝冷汗。

-----张献忠有密使到襄阳,以吊丧为名,密见左梦庚,双方谈了很久。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你左家能有现在,朝廷能容你左家,都是因为献营的存在,如果献营不在了,你左家还能在吗?所以恳请将军出手相助一下吧,这不止是救献营,也是救左营啊。

虽然军情司并没有探到双方的密谈内容,只知道和左梦庚一起密见张献忠密使的,还有他的岳父王世忠,但朱慈烺似乎能想到,张献忠的密使会怎么和左梦庚说。

历史上,张献忠在信阳兵败,被左良玉紧追不舍时,就曾经派人面见左良玉,送上金银珠宝,并说了如上的一番劝说。

怪不得左梦庚会就截留孙传庭的军粮,隐隐的,这似乎就是在掣肘孙传庭对李自成的围剿啊。

对李自成如此,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张献忠,左梦庚一定也会想办法帮忙,说不定两者会勾结……

想到此,朱慈烺脑门不由不冒出冷汗。

如果左梦庚胆大包天,真和张献忠勾结,相互呼应,湖广局势以及张献忠的剿灭,必然会大变。湖广这一盘好局,立刻就会大坏。

“传诸位军机大臣!”

朱慈烺道。

……

李邦华,陈奇瑜,高斗枢,堵胤锡和刘永祚到了。

看完紧急奏疏和密报,五人都是色变。

朱慈烺开宗明义。

“左梦庚之乱已经是不可避免,侯恂虽然已经去往襄阳,但朕以为,他是劝不回左梦庚的,一旦左梦庚和张献忠勾结,其祸必大,如今孙传庭和马士英的剿贼,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们两人和他们两人麾下的兵马,都不能轻动,为防意外,朕决定先派一万京营,以增援马士英的名义,立即动身,南下前往湖广,等到今年会试结束之后,朕再率骑兵三千,亲自南下,聚集河南兵,郧阳兵,并会同留在湖广的刘肇基,牛成虎,挤了左梦庚这个脓包!”

李邦华等五人都是一惊,连一向和隆武帝最为熟识和了解的堵胤锡,都是惊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陛下居然想亲自带兵南下。

又或者,陛下心中,有他们谁也不知道的理由?

李邦华急忙道:“陛下不可啊,现在隆武元年,百废待兴,很多大事都亟待陛下定夺,若左梦庚真是作乱,派一个重臣督军平乱即可,陛下何必亲身前往?”

湖广和宣府不同,宣府不过三百里,有什么重大消息,一日就可以送到。但湖广却两千里,一旦有事,消息急切之间难以送达,更不用说,皇帝御驾出征,很多人都要随行,声威浩大,所耗众多。因此,李邦华不同意。

朱慈烺摇头:“卿的意思,朕明白,但若论带兵,朕自认还是胜过现在朝中重臣的,左梦庚虽然想要作乱,但其军中部下,未必会全部跟随,开封之战和羊楼镇之战时,朕统领全军,左营上下将领,朕都熟悉,左梦庚一直宣扬,说朝廷不封左良玉,排挤左营,又想要拆散他左营,乃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朕亲自前往,就是要戳穿他的谎言,令左营众将知道,朕没有对他们二眼看待。这件事,非朕亲自去做不可,换做他人,左营众将未必会相信。”

“另外,朕虽然南下,但除了随行兵马和几个军机及一些参军参政之外,其他人一个不带,所行也一律从简,国事政事,都依照宣府之战的前例,暂都交予内阁处置。朕虽然不在京师,相信卿等对国事的处置,不会落下。”

“可陛下,左梦庚作乱的迹象虽然已经露出,但毕竟还没有正式作乱,何不等事情确定了,再商议南下之事?”李邦华退而求其次,再劝。

跟在隆武帝身边这么久,他也已经知道了隆武帝的脾气,但是隆武帝决定,并且讲出道理的事情,是谁也挡不住的,他能做的,只能是劝隆武帝不要那么急切,万一侯恂劝说有效,又万一左梦庚忽然洗心革面,幡然醒悟了呢?

“这正是朕要亲自南下的另一个原因,左梦庚此时尚没有作乱,一来没有胆气和决心,二来是因为没有准备完毕,朕忽然南下,正可以杀他一个措手不及。如果等到真正作乱,消息传到京师,湖广必然已经是大乱,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朕实行的就是此道。”朱慈烺道。

李邦华无奈:“如果陛下执意南下,臣以为,一万京营实在是太少,所带兵马,最少得三万,如此才能保证陛下的安危和天下的稳定。”

朱慈烺摇头:“不用。左梦庚营中,真正有战力的,不过就是一两万人,左梦庚本人又昏聩无能,不懂用兵,现在的兵马,足矣。”

“陛下身系天下安危,一万兵马岂能足够?望陛下三思~~”此时,陈奇瑜堵胤锡等四人也都高声谏言。

朱慈烺知道,自己要是完全不听从,怕就无法出京,军机处都拦阻,何况内阁?于是说道:“那就两万京营,令左柳营马德仁为将,统领兵马,立刻准备,五日之后,离开京师,开赴湖广。”

李邦华等人相互一看,这才勉强同意。

“去准备吧,等到二月二十六,新科会试结束之后,朕就会南下!”朱慈烺道。

……

二月十七日,大明隆武元年恩科会试的前一天,隆武帝在紫光阁接受了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暹罗(泰国)、掸国(缅甸)、以及朝鲜密使的拜见。

众使恭贺大明新皇帝,暹罗(泰国)、掸国(缅甸)、寮国(老挝)朝鲜等国的使者更是三叩五拜,行臣子大礼。

经过崇祯十五年到现在,朱慈烺对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已经比较熟悉,见礼之后,便令他们退下,有关贸易和海关的具体事务,皆由内阁处置和谈判,他这个皇帝不参与。

---从最初的太子到现在的皇帝,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态度越发的恭谨了,这一次,他们不但主动提出要为大明提供更多的战舰和火器,而且愿意将欧洲名贵战马提供给大明。

朱慈烺微笑表示感谢。

至于暹罗掸国寮国,他们都是大明的藩属,派出的使者之中,以暹罗使者身份最为尊贵,其使为当今的王子,如果不出意外,未来他将是暹罗的国王,其他三邦,则都是他们国内的重臣。

这其中,朱慈烺尤其重点关注了一下缅甸。

缅甸虽然是弹丸小国,但民风强悍,曾三次灭亡泰国,一度为中南半岛最大,明万历时,曾经和大明爆发战事,乾隆时,也曾经和清朝发生激战,其间,甚至两败清军,令乾隆震怒,连续处死前线将领和督抚,就中南半岛来说,缅甸的战力是最强悍的,这个时候的泰国和越南,其实都是被缅甸压着打的。如果大明想要在中南半岛有所作为,缅甸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当然了,在朱慈烺心目中,对缅甸印象最深的,就是永历帝逃入缅甸之后,遭受到的耻辱待遇,以及末代沐王爷沐天波等大明忠良被缅甸人杀害的惨剧。

缅甸使者叫蓬奈温,乃是缅甸新国王莽达的重臣。

莽达,就是历史上接纳永历帝的缅甸王,后来莽达为其弟莽白所杀,莽白害怕清军,这也就注定了永历帝的命运。

和过往的大明皇帝不同,这一次,朱慈烺不但是接见,而且还实实在在问了一些他们国内的问题,这令这些使者十分吃惊,他们想不到,堂堂大明皇帝,居然对他们国中事务和地理环境,好像都有一些了解,这是过往大明皇帝只是点头,保持太子威仪,从不和他们废话完全不同。

另外不同的是,这一次,隆武帝没有像过往朝贡过往,大大赏赐藩属国,而只是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另外加上他自己的亲笔书法,请使者带回,交给他们的国王。

虽然没有拿到真金白银的赏赐,使者心中都有点失望,但想想隆武帝的亲笔,也是价值连城,他们这才心安。

而隆武帝顺势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回国之后,修缮境内道路,以方便和大明的通商交往。

泰国王子爽快的答应了,缅甸使者蓬奈温犹豫了一下,但最终也是点头。

---虽然未必会执行,但只要点头,日后大明就有兴师问罪的理由。

接着,泰国王子提出了一个请求。

请大明皇帝调和他们和缅甸的关系。

原来,泰国缅甸两国此时正在交战,泰国虽然富有,但军队战力却不行,被缅甸打的节节败退,连续吃了好几场的败仗。眼看着支持不住,又快要被缅甸人打到国都了。

因此,泰国王子此番并不完全是为了恭贺大明新君,也有他自己的家国使命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