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临清兵乱(1)(1 / 1)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九,大明皇太子朱慈烺统帅两万余人的京营大军抵达山东临清。

在现代历史上,临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明清,在京杭大运河繁荣昌盛,供给北方粮米的时期,作为运河枢纽,临清可是一个足以影响天下的大地方,有名的临清钞关就位在会通河旁,是朝廷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此番到临清来,除了接收军粮,检阅临清分营的兵马,朱慈烺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实地查看“厘金税”在临清的征收情况。

临清城不大,但是尽繁华,人口众多,太子代天出征,将要路过临清的消息,昨天就已经传了开来,今天所有百姓都涌到了城门口,只为了一睹大明皇太子的风采。

“来了来了……”

当官道上有马队出现时,百姓们都兴奋了起来。

站在官道前方的临清文武官员一个个都紧张起来,伸长了脖子向前看。文官以山东巡抚王永吉为首,武将当然是以山东总兵刘泽清为第一。不过两人心情却完全不一样,因为有“京营分营”这条线,王永吉早早地就和太子搭上了关系,平常一有机会都带人带粮米到“京营分营”去慰问,几次三番下来,不但和参将董琦混熟了,隐隐地好像也摸到了太子的门路,此番太子代天出征,经过山东,他自认是“简在帝心”的好机会,如果能给太子殿下留一个好印象,一旦太子登基,他前途不可限量。因此他充满了憧憬。

相比于王永吉的兴奋,总兵刘泽清心中却是无比惶恐。

虽然李晃公公教了他一个办法,但直到现在他都还有点犹豫,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不过事到临头,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咬牙赌一把了。眼尾的余光看向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的临清营参将董琦,刘泽清恨的牙根直痒痒--这混蛋,不但杀了我侄子,见了我还跟没事人一样,真是可恶。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太子殿下来了……”

就在刘泽清恍惚出神之时,身后城门口的百姓忽然掀起一阵欢呼。

他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一面代天出征的大纛。

代天出征,如朕亲临啊。

大纛之下,无数甲士护卫之中,一个身披银甲的小小人儿正骑着一匹浑黑的骏马,徐徐而来。

“臣山东巡抚王永吉,布政使邱祖德,巡按御史……总兵刘泽清等叩见太子殿下……”

待太子的马队到了面前,左右一分,太子甩缰缓马而出之时,山东的文武百官呼啦啦全都跪下了。

文贵武贱,因此刘泽清等武将的名字在文官后面。

而在所有名字中,朱慈烺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参将董琦。

董琦站在刘泽清后方不远,和众人一起叩拜太子。

铁甲在身,一把黑亮的大胡子,精神抖擞,见到太子时,方正脸庞上满是激动。一别三个月,虽然一直有书信往来,但今日他终于是见到太子本人了。

远远地,朱慈烺也已经看到了董琦,于是微笑的点了一下头。

董琦脸上的激动更多。

等山东的文武百官报完名号,跪伏在地,朱慈烺不说话,只静静看着这些人。

王永吉,刘泽清,邱祖德,在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中,都留下了一笔。

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时,王永吉是蓟辽总督,掌着北部边疆,引清兵入关,并非是吴三桂一人的决策,王永吉也参与很深,只不过后来清军入关以后,王永吉见清军所作所为,和他们当初约定的完全不同,为了避免恶名,他就一股脑全推到吴三桂的身上了。

王永吉也是乾隆钦定的贰臣之一。

王永吉是一个墙头草,除了没有气节之外,其本人倒没有什么恶迹。不论做山东巡抚,还是后来的蓟辽总督,都是中规中矩。这样的人用对了地方,有贤臣的可能。

邱祖德则是一名刚烈不屈的忠臣,兵败被建虏俘虏后,不屈,被磔死

和邱祖德、王永吉相比,刘泽清就是臭名昭著了。

南明四镇中,最为罪大恶极的就是刘泽清。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军户出身,没什么大本事,一贯的就是欺下瞒上,偷奸耍滑,作为一名武将,在战场上毫无建树,偏偏长的一副好皮囊,极善于伪装,迷惑了不少文官的眼睛,以至于有罪罢黜,旋即就又会复任。

山东总兵的任上,刘泽清每每妄报大捷,得邀赏,朝廷屡屡被他蒙蔽。

崇祯十七年,大明朝到了危亡关头,崇祯帝命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刘泽清却假称自己从马上摔下来受了伤,拒不奉诏。朝廷命令他赴保定协助剿贼,他不听从命令,每天在临清纵兵抢劫。

不久闯军进入山东,刘泽清仓惶逃走,所过之处都被他烧光、抢光。

给事中韩如愈曾经弹劾过刘泽清,后奉使过山东,泽清遣人杀之,弃尸于道边。

他账下一幕僚妻子美色,他公然杀夫谋妻。有书生写诗讽刺他的姬妾,他一个不留,十余人全部杀之。

崇祯十七年年,甲申事变之后,原大学士刘鸿训之子刘孔和投笔从戎,在家乡召集义兵,反抗流贼和清军,后被南明朝廷编到刘泽清麾下。因为刘泽清曾经是刘鸿训属下的小吏,与刘孔和素有交情,原以为在麾下一定能伸展手脚,却不知刘泽清根本就是一个心胸狭窄,无有家国的小人,刘孔和为此“愤其无道,数诮责之”,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积怨不断加深,

一日刘泽清在府中宴客,把自己的诗作拿出来让众人传观。客人纷纷阿谀奉承,交口称赞。刘孔和默不作声,他点名问刘孔和,孔和开玩笑地说:“不作尤好”。刘泽清勃然大怒,借机遣刘孔和率二千人渡和州,忽然又藉口将他斩首,所部二千人汹汹不服,他竟然将这二千义军全部杀之,没有漏掉一个人。

现在刚崇祯十五年,刘泽清复任山东总兵刚刚一年,刘孔和尚没有遇害,刘泽清很多的恶行恶迹也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

但朱慈烺却已经不能留他了。

山东是战略要地,刘泽清这样的狗贼素位尸餐,只拿银子不做事,对国家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所以朱慈烺要趁着这次出京的机会,将其铲除。即便不能杀之,山东总兵的位置也必须撸掉,这也是董琦搜集刘泽清枉法证据的原因之一。

两天前,刘泽清派亲兵在临清营前截杀申氏之事,董琦已经详细奏报,朱慈烺看完之后怒火更多,明末的乱局中,除了文官不做事,武将恣意妄为,不受朝廷约束,连勤王令都不听,是局势越发糜烂的原因之一。现在是崇祯十五年,虽还不到十七年那种明目张胆的程度,但苗头却已经很明显了,所以必须马上压制。

这两天来,朱慈烺一直担心刘泽清会有什么异动。比如以有流寇为借口,带着所有兵马离开临清,寻一地方扎营,躲在营中不出来,就如贺人龙对抗圣旨一样。因为人在军中,有亲兵的卫护,朝廷不敢轻易处置,只怕引起哗变。虽然刘泽清只有五千人马,且战力低下,以京营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拿下,不过官军对官军,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情,非到迫不得己,朝廷绝不会允许这么做。

幸好,刘泽清并没有离开临清,也没有调兵,一直都规规矩矩地呆在临清,

这让朱慈烺心有疑惑,刘泽清是认命了呢?还是有什么自保的办法?

不管怎样,刘泽清没走就好。

“都起来吧。”

朱慈烺声音淡淡。

“谢殿下!”

众文武齐声答喏,一起站了起来。

朱慈烺目光落到刘泽清身上。

四十多岁,保养的极好,虽然铁甲在身,武人的装扮,但却也能看出他年轻的好皮囊。虽然起身了,但依然抱拳躬身,一脸尊敬的向太子殿下行礼。如果不是一个穿越者,如果不是知道他所做的那些涛涛恶事,只看他的外表,朱慈烺还真有可能被他骗过呢。

刘泽清性情凶残,罪恶累累,《明史》说他“性恇怯,怀私观望”,这样的人,只会欺压弱者,遇上强者,立刻就会吓的屁滚尿流,相比于左良玉,刘良佐等军头打过不少恶战的经历,刘泽清其实就是一个腐朽、平庸、但却又残暴的明末将领代表。

在太子环视山东文武官员时,刘泽清也微抬眼目,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大明的储君。

玉面朱唇,银甲银盔,一双眼睛如清泉般的透亮,嘴角微微带笑,顾盼间,不但有天家的威仪,更有一种说不出的睿智之气。

刘泽清不敢多看,只看了一眼,就赶紧低下了眉目。

关于这位皇太子,他已经听到不少的传言,尤其是两天前李晃李公公跟他讲的最多。

做事果决,心狠手辣,是李晃对皇太子的总结。

“你可以躲,躲到兵营里去,但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这笔账,太子终究会跟你算。”

“你也可以杀人灭口,但申氏已经进了临清营,你再想杀人灭口也没有意义了,除非你能把知道此事的人,全部杀掉,否则太子一定会把真相调查出来。”

“文官有句话,叫思危,思退,思变,你现在可以退,可以坦诚所有的罪行,咱家以为,太子不会杀你,但你这一辈子休想再复出。”

“要想保住现在的爵位,你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戴罪立功。”

“如果三天之内,你能剿灭王俊,端了他的老巢,立下大功,就算你杀良冒功,太子也拿你没办法。”

“剿灭王俊不可能,那你就只能从临清城里想办法了。”

刘泽清清楚记得李晃嘴角那一抹诡异的笑意……

“进城!”

一声清亮的口号将胡思乱想的刘泽清惊醒。

“遵令!”

刘泽清答应一声,亲率五百亲兵亲自在前开路,吴甡,巩永固,田守信等人簇拥着太子,五百武襄左卫左右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入城。王永吉邱祖德等本地官员急忙跟上。

京营大军则在城外十里扎营。

和路上经过的城池不同,临清城是京营大军此行的节点之一,除了接纳江南的军粮,同时也要在这修整一二。

朱慈烺注意到,临清城城墙并不算高大,但却相当繁华,不说城里,只说在城外的运河两边就聚集了大量的商户和民居,市肆栉比,有肩摩毂击之势,岸边的码头船只密集,往来的舟楫穿梭不停。

怪不得在这个时代,临清会和广州成都并列,是仅次于苏州南京北京的大型城市之一呢。只看这阵势就能知道临清的繁华程度。另外,临清仓可存粮300万石,是大明朝最大的粮仓。临清钞关的税收也是全国之首。不夸张的讲,临清就是大明朝的一个钱罐子、粮袋子。可惜这样的繁华地点在崇祯十五年末被建虏攻破,一通烧杀抢掠之后,几乎变成了一座废墟。

街道两边挤满了看热闹、想要一睹太子风采的百姓,山东镇和当地卫所兵的军士沿街维持秩序,以免有人冲撞太子的车驾,最前面则是临清州衙的衙役鸣锣开道令行人让路。

但怕什么来什么,刘泽清的五百兵刚过去,右边街道忽然掀起一阵骚动,几名劲装汉子和守在街边的军士发生了冲突,推搡之中,一名妇人趁机冲到街心,双手高举诉状,望向太子殿下的车驾,撕心裂肺的高喊:“冤枉啊!太子殿下,民女丈夫冤枉啊!”

闻言,山东本地官员都是脸色大变。

这是叩阍啊!

明张自烈在《正字通-门部》中有记载:“凡吏民冤抑诣阙自诉者,曰叩阍”。

从古至今,拦截官员车驾喊冤的事情层出不穷,而如果拦的不是官员,而是皇帝,就叫叩阍,太子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是储君,又有代天出征,处置地方官员的权力,因此说是叩阍也不为过。

————有读者大大会以为这几张是啰嗦,但作者君以为,此三章是塑造李晃和萧汉俊这两个谍报人才的关键点,也是揭开五皇子死亡之谜的必要步骤。因为必要,所以不得不啰嗦几张啊,望大家海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