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突然(1 / 1)

原本群臣都以为今天没有人会重提立太子的事,毕竟上个大朝会皇帝才刚刚严厉的说了暂不立太子,别说其他的大臣了,就连魏王的铁杆支持者们都犹豫着不敢这么快再在大朝会上提出来。

没想到魏征竟然这么突然的在大朝会上提出要立太子!

难道李泰连魏征这样的重臣都拉拢到了吗?

魏征可是在清流中素有威望,若是连魏征如此下力气的支持李泰,那很多清流肯定也会下力气的支持立李泰。

然而,魏征是真的想请立太子吗?

魏征是真的想请立太子,如今朝中是什么情形他都看在眼里。

之前大家都以为李泰是立太子的唯一人选,所以朝中还没什么动荡,哪怕皇帝明确表示暂时不立太子,也不至于人心浮动。

但是现在,朝中已经人心浮动,因为魏王和晋王都有可能被立为太子。

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了大唐又会有储位之争,历朝历代的储位之争都牵连甚广。

倘若皇帝一直不立储,可以预见,朝中一定会逐渐分为两党争斗不休,如今的盛世也许就会因为内斗而荡然无存。

这两天魏征看着朝中的乱象,看着人心浮动,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候没人敢继续在大朝会上请立太子,但是他敢,因为他自恃有一颗秉公之心。

苏程倒是不觉得魏征是投靠了李泰,魏征这个人最是刚正,不可能掺和到立储之争中去,当年魏征支持李建成,也正是因为李建成是太子。

他知道魏征是怕朝中因为立储而出现纷争,说实话,最近这朝中的风向确实有些可怕,无论是历朝历代,立储都牵动着朝中大臣们的敏感神经,毕竟一旦押对了宝那就是青云直上啊。

李泰的那些心腹正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请立太子呢,如今见到魏征竟然主动跳出来重启了立储之议,他们不由心中大喜。

不过大多数大臣们则是想要观望,因为他们觉得形势尚不明确,还是在观望观望比较好。

就在众人心里各自思索着的时候,皇帝已然开口了。

“魏卿所言甚是,朕这几天也一直在思索,也知道朝中乃至民间都在议论纷纷,储位空悬,确实让臣民都人心浮动,于江山社稷不利,所以,朕在反复的思索之后,觉得确实该早立太子!”李世民沉声道。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一落,整个大殿里空前的安静,一众大臣们全都惊呆了,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毕竟皇帝不久前才严厉的表示暂不立太子,大家都以为立太子还得有一段时间,所以才想着观望观望看看,谁能想到这转眼间,皇帝就改口要立太子了!

这突然了!

太让人措手不及了!

就连请立太子的魏征都禁不住微微一愣,因为就连他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从善如流!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等一众老臣们也都愣住了,他们也没想过皇帝会这么快就立储!

真是一点让人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啊!

整个大殿里,或许就只有苏程一个人没什么反应,因为他对此早有预料。

在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李世民接着开口了。

“朕,嫡出第三子,晋王李治,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宽厚仁孝……”

“所以,朕决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果然是晋王李治!

此刻大殿里所有的大臣们心里同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经过前两天的打猎之后,他们就有所猜测,皇帝很可能属意立晋王为太子,或者在犹豫立晋王还是魏王为太子。

如今终于验证了,皇帝果然是要立晋王为太子啊。

虽然都是这么一个念头,但是一众朝臣们的心情却全然不同。

大多数朝臣心里的感觉就是庆幸,庆幸他们及时悬崖勒马,没有再受萧德言等人的鼓动继续请立魏王为太子。

而对于那些李泰的心腹等人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这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啊。

“启禀陛下,晋王尚且年幼,怎能担当储君大任?”

“陛下,长幼有序,序齿魏王尚在晋王之前,而且魏王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卓尔不群,朝野素有赞誉,实乃万众归心的太子人选啊,还请陛下三思!”

……

这么急着跳出来的大臣当然是李泰的铁杆亲信,他们早已经和魏王李泰绑在了一起,这时候若是还不跳出来反对,等正是册封李治为太子的诏书下达,那一切就已经晚了。

李世民沉声道:“朕也知道晋王年纪尚幼,好在朕也不老,正处盛年,所以可以慢慢教导晋王,朕也会请朝中饱学大儒好好教导晋王,一定能将他教导成一个合格的储君!”

皇帝的这话说的很明白,晋王确实年幼,但是朕也不老,有的是时间去教导晋王,所以晋王年幼根本就不是问题。

你若是还在这上面反对,那你是什么意思?

是要咒皇帝早死吗?

大殿里再次安静了下来,虽然李泰的铁杆亲信都很着急,却只能干着急。

因为除了年纪小,他们实在是找不到别的反对的理由。

晋王还只是个孩子,你能怎么攻讦?

李世民再次问道:“众卿觉得如何?”

这次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了最前列的众人,朝房玄龄、李靖、李绩、长孙无忌等人一一看去。

皇帝都已经直接开口要立晋王为太子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长孙无忌立即出列,恭声道:“臣也觉得晋王虽然年幼却天资聪颖又仁孝知礼,当立为太子!”

李靖出列言简意赅道:“臣附议!”

回过神来的程咬金等人纷纷出列,跟着皇帝走肯定没错,而且晋王和苏程关系亲厚,这时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心里早就有所猜测的一众重臣们纷纷出列赞同,而后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出列赞同。

原本那些心中犹豫的大臣也不过是想观望一下风向,如今这风向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