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汲询问诸将,谁敢领兵出城去佯动诱敌哪?随即自然而然地,便将目光移向了李晟和王波二人。
终究这俩是跟着他从长安过来的,相对而言,最有可能指挥得动;不比城中之将,基本上就没怎么接触过,那谁会心甘情愿地俯首听令呢?
别以为有了崔光远的指示,总领各路兵马,诸将就都令行禁止了,可以随意调派;实际情况是,多半会当面敷衍,等真到了战场上,肯定各种篓子层出不穷——李汲还不至于狂妄到真以为自己有啥王八之气了。
你气势再足,名声再响,难道还能超得过李光弼么?可是李光弼前去接掌河南军事的时候又如何?先是胆战心惊地趁夜急入洛阳,继而张用济不听宣召,竟然聚将打算“兵谏”……
所以鄜延军还得鄜延将来指挥,李汲只是先给乌崇福来个下马威,以确定自己最高统帅的地位,明确战略部署,其后便将战役指挥权仍旧交还给对方。再到发军佯动诱敌,如此艰危之事,他也只敢分派给相对熟悉一些,且自京师追随而来的李、王二人。
然而视线瞥将过去,王波赶紧垂下头,假装既无所见,亦无所闻。这倒也在李汲意料之中,一眼扫过,最终定格在了李晟脸上。
李晟犹豫了一会儿,眼角左右一瞥,见诸将无敢请令者,再抬头,李汲注目在自己身上……心中暗自鼓劲,最终一咬牙关,拱手道:“若长史肯如末将所请,末将愿当此任!”
“君有何请?”
李晟答道:“有二请——其一,所部威远军,实不堪用,稍稍勇锐者,又自当拱护在长史身旁;是故请允末将在城守军中挑选一二千可用之兵,及授相应器械,并给三日训练之期。”
李汲点头道:“可以应允。其二请为何?”
“此行委实凶险,恳请宰羊赐酒,先期犒赏末将遴选之兵;且末将若不败,请授头功;若败,甚至于死,只要无害大局,不应加罪。”
李汲斜眼望了望乌崇福,乌崇福点点头,主动开口道:“若果能使贼分兵追君,自乱其阵,自当领受头功。”他知道此事艰难、凶险,也不打算派自己部下去肩重任,所以——头功给你了,我不跟你抢便是。
李汲说好——“良器忠勇,自请难事,堪为军中楷模,我这就去向崔公与韦防御禀报。”
于是再请崔、韦二人登堂,将计议所得,备悉陈述。崔光远和韦伦对视一眼,旋即压低声音问道:“长卫以为,如此可保必胜否?”
李汲笑笑:“崔公,从来战阵之上,变化万千,即便古来名将,亦不敢奢言必胜。然而若如所请,以此谋划,总有七八成的胜算。”
韦伦道:“七八成,也可以一战了。”顿了一顿,一拍大腿:“好,如你所请,城中守卒,便由你遴选两千勇壮前去诱敌,所用器械,大开府库任取。”
崔光远亦道:“不但牛酒赏赐,更赐那李晟万钱,倘若真能得胜,我记他的首功!长卫你自然也要同列首功的……”
商议既定,给了李晟一天时间挑选士卒,三天时间整顿训练。到了第五日凌晨之时,李晟便率此两千人马,虚张旌帜,伪做近万,打开凤翔府北门而出。
凤翔府位于渭北平原的西部正中,向南三十里就是渭水,向北三十里则是连绵不绝的黄土塬地,只消登上塬地,不远处便是泾州,是部分胡族的老窝所在。
由此除非那些胡贼彻底脑残,否则不会不顾虑后路被断,老家被抄的风险啊,必定分兵前去堵截。
李汲命鄜延军坐西门内暂歇,他与韦伦、乌崇福等登上城头,观望乱贼的动向。果然天方大亮,贼营中便即骚动起来,随即偏北的一些营头陆陆续续开出人马,络绎朝北而去。乌崇福伸手一指:“北营已虚,不足为虑,我等突阵之时,只须将一部布置在阵南,拦阻南营之贼来援可也。”
李汲颔首道:“请将军将此重任,交予我李汲。”
他不怕乌崇福直取乱贼核心,甚至于砍下郭愔的首级,因为不管怎么说,自己有统筹全局之功啊,而且最终写奏捷请功表文的,还是崔光远和韦伦;但乌崇福与鄜延军将,却有可能担心他李汲抢功。
所以,这正面摧敌的大功,我就让给你们了吧。
乌崇福叉手道:“多谢李长史。”
李汲笑笑:“何必如此生分,叫我的字,或者叫‘二郎’即可。”
一边说话,一边仍旧目不转睛地盯着敌阵。具体啥时候出兵,那可很有讲究,出得早了,乱贼北营之军尚未去远,随时都可能杀回来救援;出得迟了,且不说贼军中必定也有聪明人,或许会重新安排北面的布防吧,那李晟也扛不了太久啊。
正在静等良机,就听身后传来王波的声音:“这个……敢问长史,于末将有何分派么?”
李汲心说分派个屁!你就老老实实呆在城里好了,算你西行一番,有点儿苦劳,怎么的,就你这胆量,还想立功么?
“王指挥领威远,听从韦防御之命,待我军得胜,便出城追杀胡贼——越多一份杀伤,陇上愈安,且于朝廷,也更可交待。”
终究鄜延军只有五千人,即便真能一战破敌,对面哪怕五六万只猪,四散奔逃,你也杀不了几个啊,到时候若只得数百首级,李晟那边两千人倒损失惨重,甚至于全军覆没,胜也是惨胜,更无颜向朝廷奏捷了。
好歹城里还有将近万军,没胆量和能力正面对敌,及时出城去捡捡漏,收割人头,应该还是办得到的吧。
红日逐渐升高,距离乱贼北营骚动大概一个小时左右,韦伦和乌崇福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是时矣!”李汲开口反倒比他们慢了半拍,多少有点儿羞愧。
于是匆匆下城来唤起士卒,乌崇福将五百鄜延军于李汲,并那两百威远兵,用以拱护南翼。随即也不擂鼓,也不吹号,城门訇然大开,吊桥同时放下,乌崇福亲领两百甲骑,率先便步而出。
这种具装骑兵,可以说是唐军,甚至于当世最强兵种,往往作为冲阵的核心力量使用,但装备昂贵不说,训练起来难度也很大,即便李光弼在河阳的两万军中,估计也挑不出一两百来……所以鄜原军这两百骑,自然不是真的甲骑,好在凤翔府中武备齐全,举凡铁甲、铁兜、马铠、骑矛,全都能一股脑地堆将上去。
当然了,比起正式的甲骑来,肯定欠缺很多部件,主要是马铠方面,多半只有一领身甲,只半数有当胸、鸡颈,至于面帘和寄生,一件也无。
就理论上而言,对付马弱弓软的那些陇上胡兵,这种防御力足堪用了——若是面对回纥、吐蕃,甚至于叛军精锐,那还不如摘掉点儿挂件,老老实实做回普通突骑为好。
两百弱化甲骑分三列鱼贯而出,于城外稍一整顿,便即便步继行。李汲等领着步兵,小跑跟上,也在城前花了点儿时间整列,等再抬头时,骑兵已然临近敌营,开始驱策加速了。城上这才响起了鼓声,李汲仰头一瞧,果然还是韦伦在亲自擂鼓。
贼营扎得很松散,近乎混乱,抑且外侧并没有太多的防御设施,多半只是些木栅栏,加上又浅又窄的几条小沟而已——倘是坚营严阵,乌崇福必定不敢让骑兵当先啊。
事实上这边城门才开,对面就反应过来了,可惜缺乏统一指挥,导致信息的传递、命令的发布,军伍的调配,速度都极其缓慢,就仿佛一头脑仁也就文玩核桃般大小,神经还极其曲折漫长的远古巨兽一般;直等唐军甲骑已然迫近,都开始利用冲锋之势,挺矛挑开栅栏了,第一波阻击才刚到位。
乱箭如雨而下,几乎每名甲骑身上都被插中十数支雕翎,可惜绝大多数不能破甲,只是楔在甲缝里,仿佛装饰品似的……
李汲骑在马上,并未疾奔——要照应麾下步卒的速度——唐军步骑之间,其实存在着大约百余丈宽一个大缺口,倘若敌方有一支兵马可以趁隙械入的话,此番出战,必然败绩。好在胡贼中有脑子的不多,有脑子复有行动力的更少,倘若再加上组织力这一因素,唐军此际遇袭的可能性就无限接近于零了。
要等到甲骑深入敌阵,速度也开始有所减缓的时候,后随步阵已然抵达原本外侧栅栏所在,方才遭遇到第一波的侧击。
不出乌崇福所料,这侧击主要是从南面来的,至于北面,只有零星几队胡骑而已,完全影响不到严整的唐军步阵。
首先出现的是来自南面营寨的胡骑,抵近了便欲射箭。然而李汲抢先一步,对方距离尚有百步之遥,他便在马背上搭弓劲射,正中当先一胡胸口。随即步兵中弓手亦听号令,一轮齐射,胡骑当场抛下十数具尸体,斜行遁去。
正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诸胡部往往各自为战,并且遭遇劲敌后,都生畏怯之心,总希望别部先顶上去,我们可以跟后面空手捡漏……
再行二十步,已然深入敌营,南面的乱胡步兵也终于上来了。
这些胡部虽然仍旧游牧为生,却因地形所限,不过在山间散放些牛羊罢了,无法再跟草原上的老祖宗那样,大群大群地畜牧马匹,导致不但战马数量有限,抑且种群退化。故此啸聚凤翔府内的乱胡,多为步卒,只有一两成的骑兵——倘若吐蕃,骑步比可是接近一比四的,至于回纥,几乎全是骑兵,甚至于一人数马。
——其实吐蕃吧,高原上的老祖宗战马也不多,可谁让他们占据了党项、吐谷浑等部故地,也就是后世的青海大草原呢?若非如此,吐蕃不足以为唐朝之患也。
乱胡步卒数量太多,虽然队列不整,但却蜂拥而上,仅靠几轮抛射肯定是逼不退的。李汲当即策马前出,大吼一声:“我京兆李二郎也,杀蕃贼如宰鸡犬,况乎汝等鼠辈!”至于对方是不是能够听懂,那就不管了。
这一嗓子,其实主要是为了安定和振作己军的士气。
骑矛起处,已将一名胡将当胸捅穿,随即矛杆一收,横扫过来,又将二胡打翻在地。麾下士卒亦护卫在李汲左右,整列而前,长矛兵夹以横刀兵,相互配合,杀得乱胡人头滚滚,伏尸遍地。
胡营扎得很乱,导致营中道路狭窄曲折,难以排开大队人马,这就使得数量居于绝对劣势的唐军,在各个局部战场上反倒能够以众击寡,以勇破怯,由此稳占上风。
然而李汲却厮杀得很不尽兴,原因也在于所领步卒,自己不能撇开部下去单骑闯阵,再加上道路狭窄曲折,马也很难跑得起来。跨坐陇右高头大马之上,居高临下,身旁又有士卒卫护,自然安全系数比较高——只须防备流矢便可——且挺矛下刺,无人能挡;然而骑矛一挺一收,速度相对迂缓,且逐渐的,没人再敢往他马前凑了。他又不敢朝前跑得太远,战马固然奔踏如风,再想掉头就比较麻烦啦……
于是干脆跳下马来,撇了骑矛,就背上摘下双锏,大喝一声,突入敌阵。一对锏抡圆了,也不管对面是将是兵,是矛是刀,是步是骑,只管打将过去,自然逢刀断刀,逢枪折枪,逢甲破甲,逢骨裂骨。
既在步下,往来蹿跃颇为方便,身旁才空,便可一个箭步,再入敌群;才将一伙胡兵驱散,又再奔向下一处战场——
李汲觉得,我这对锏真是造对了呀!
从前一直没能得到畅快使用的机会,感受还不太深,仅仅觉得腰挂或者肩负一对三十来斤重铁锏,足够威风煞气罢了。今日才体会到乱军之中,锏这玩意儿可比刀好使得太多啦。
主要这年月的道具,无论横刀、障刀还是陌刀,全都属于窄身刀,宽不过寸许,基本上没有破甲的功能——虽说对面胡兵少有着甲,尤其是铁甲的,但终究有盾啊,而且人的骨头,实话说也挺坚硬的。
刀劈中甲,或者硬骨头,必定伤刃,甚至有可能折断——根据李汲从前的经验,再好的刀,如他这般执之突阵,杀敌近百,多半也就只能支撑一场战斗而已。什么百战名刀,不存在的;什么传世神兵,从来见都没有见到过。
尤其刀具还可能楔入铁甲或者骨缝,不易拔出;退一步说,倘若劈砍而入肉太深,也得费点儿力气才能撤回来。因此横刀在战场上的用法,基本是刺,或者斫中一点,然后抹杀,真要象传说中的鬼头大刀那样刀刀照脖颈砍去,早就力尽招缓,被人用长矛给捅成刺猬了。
锏则不同,所到处无不摧破,招数间少有迟顿,双锏抡开,既伤敌又护身,几乎无隙可趁。当然啦,也得李汲这般力大招猛的才能使得动,抡得开,若让普通小兵也用锏,最多十斤,以这年月的铸造技术来说,同样容易折断。
相信如李嗣业那般惯使陌刀,甚至号称刀起处人马俱碎的,使的也不是普通陌刀,起码要比小兵所用重上两倍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