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无为来人(1 / 1)

奋斗在大明 名剑山庄 1650 字 2个月前

第二十五章无为来人

周梦臣本来就没有想着一下子就能办成的。

即便今年,周梦臣主持的春耕之中,玉米种植也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无他种子不多。熟悉玉米的人手也不是太多。而且民以食为天。关乎于百姓口粮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乱来。

春耕种什么,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粮食问题,还是一个民心的问题。岂能怠慢了?

百姓想得不多,但是将他们种了千百年的庄稼,换成不熟悉的番麦,一个不好,就民心动荡了。

周梦臣最少要在大同担任三年巡抚,能在这三年之间,将玉米推广成为大同的主要农作物,周梦臣就很满意了。

周梦臣说道:“求上而得中,只要你能帮我向朝廷通通气就行了,还有一件事情。也请你一并向朝廷申请。那就是军器监。”

杨继盛说道:“军器监?”

周梦臣说道:“对,军器监。朝廷向来有让各卫打造兵器的传统。只是今日不同往日,大同军器制造,我也是匆匆看过,只能说惨不忍睹。根本没有办法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与鞑子争锋,各种武器总要准备好的。而且北京军器监产能,我也是知道的,恐怕支援不了大同多少东西。而且大同多煤,山西多铁,在此建立军器监,自然能供应前线。”

“我倒是没有意见。”杨继盛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只是,你要当心。而今大同内外都是你的人把持,你又要建立军器监,是不是也要制造大炮?如此一来,朝廷哪里-----”

周梦臣听了,说道:“我早有准备了。我的意思是,这军器监虽然在我麾下,但是却归北京军器监管理。我也不会在大同建立。而是在桑干河以南,与北京也没有多远了。”

“朝廷不放心的话,可以指派军器监主官。”

杨继盛也知道,军器监是周梦臣的自留地。但是周梦臣这个表态,在杨继盛看来没有什么。

其实杨继盛也不担心周梦臣造反,无他,周梦臣是文官。至少在大明从来没有进士出身的反贼。只是大同而今毕竟是处于一种非常状态。不同于之前的大小分制,彼此制衡,不能一家独大的大同。周梦臣权力大得有些失衡了。违背了朝廷一项的原则。这让他忍不住多问一些。

杨继盛说道:“你有这个心我就放心了。”

杨继盛在大同盘旋数日之后,就离开了。

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代王。

代王临走的时候,对周梦臣很是感激。毕竟,大同府与兖州府相比,相差太大了。代王从此不用担惊受怕去过好日子了。代王千恩万谢的走了。即便代王很多财产都被饶阳王夺去了。但是此刻走的时候,依然大车小车拉了里许的道路。

而且一些不动产全部留给当地官府,也就是周梦臣。

也让周梦臣手头之中,一下子有了很多房子。

这些房子很快就有用处了。

无他,无为来人了。

周梦臣的书信到了无为,吴廷翰一看到,就大喜过望。

他而今儿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孙子也抱了,还有什么念想,无非是将气学发扬光大,不让心学。

只是气学已经没有什么高官了。除却他之外,也只有罗钦顺了。但是罗钦顺与王廷相都是气学,却未必是一路人。而且吴廷翰也没有听说罗钦顺的弟子之中,有什么出色的人物。

眼看心学门人之中,又做到次辅的,有做到兵部尚书的,等等。

有这些大佬在,心学在江南,在全国开一家又一家书院。如此一来人才又多了起来,气学也只有他在无为这个小地方讲学。但是无为州中,都有心学门人了,他所做所为不过是杯水车薪。

吴廷翰一直想在无为州建立一座气学的书院。

只是可惜,一来没有钱。二来没有背景。

毕竟,这书院看似都是民间建立的。但谁真以为大明百姓就可以随随便便建立书院,那就大错特错了。至于没钱也很正常,吴廷翰做官的时候两袖清风,不做官了,靠着家里的土地,温饱有余,但是供应一家书院,却不是吴廷翰所能做到的。

周梦臣一提要在大同建立书院。吴廷翰就立即同意了,其实吴廷翰并不是太满意的。毕竟大同是什么地方,吴廷翰也是知道的。

他知道大同文风稀薄,即便办了书院估计也难以培养出什么人才。但是而今气学的处境,有一个新增的书院就不错了,其他也只能想想了。

吴廷翰动员自己的人脉。并派了自己的儿子,吴国赏与十几个气学门人一并北上。

他们一路沿着大运河北上,行程三个月有余。

在周梦臣将大同清理干净之后,才算是到达了。

周梦臣大喜过望,在大同城门处,迎接吴国赏一行人。

吴国赏跟随父亲到京师,见过周梦臣。远远的看见周梦臣,心中一凛,觉得这位师叔变化好大。之前身上书卷气居多,而今已经却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

周梦臣一口气诛杀了四十三员将领,直接间接死在周梦臣笔下的人,有数百人之多。周梦臣的气质也不知不觉有了几分转变。只是周梦臣自己却不知道。

吴国赏见了周梦臣立即行礼道:“见过师叔。”吴国赏身后的人有得喊师叔,有的喊师叔祖云云。一时间周梦臣多了很多晚辈。

周梦臣说道:“好,来了就好。”

程大位跟在周梦臣身后,领着师弟们行礼道:“拜见师兄。”

周梦臣还不知道,这是后世历史上大书特书的北方气学一脉正式形成了。

他与吴国赏寒暄几句,让程大位带下去招呼。

随即在巡抚衙门宣布了一个命令,那就是大同所有舍人。都必须在大同书院上学。如果不能毕业的话,就取消从军资格。

所谓的舍人,就是指军官将领的子弟。这些人有继承权的,可以继承父祖辈的世职,如果父祖辈没有世职,或者说世职不归他继承的话,他就有另外一个出路,就是从军。

以舍人从军,自然要比寻常百姓从军强多了,一进来就是军官。

随着卫所体系的衰落,很多世职也没有什么特权了。以舍人从军的人越来越多了。一般来说,这没有什么限制。

甚至还被朝廷鼓励。

毕竟朝廷的军事人才匮乏。武举三年一次,也补充不了多少人。但是大明九边每年需要的低级军官,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武学根本补充不了。而敢以舍人从军的,一般都是在家里训练过。

用起来比寻常士卒出身的下级军官顺手。

只是在周梦臣这里拦了一刀,这样一来大同很多将领暗暗不满。

毕竟,在大明军中,从来有一种鄙夷文化的风气,好像是越不识字,就越能打,那中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人的,就好像有战斗力加成一般,而凡是读四书五经的人,做是总是磨磨唧唧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是那么不爽利。总觉得读了书的人都不知道怎么上阵厮杀一样。

只是,周梦臣刚刚杀了四十三员将领。

一时间没有人敢在周梦臣面前说这个。于是他们左拖右拖,这才找了人在周梦臣期期艾艾的说了,言下之意,就是让周梦臣收回成命。不要祸害他们的子弟。

周梦臣听了不由轻轻一笑。说道;“传令下去,明日,就明日吧。明日在大同书院,我亲自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都过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