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弘帝跟汪置同样乐观。
只不过汪置虽然坐过海船,见识过大海的辽阔和诡奇,但她对军国之事还没有太多的概念,她更多的心思放在怎么挣钱上,对于有一支实力不弱的舰队闯入大顺领海,意味着什么,会发生什么。
她那个聪明的脑瓜子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去想过。
而正弘帝虽然曾经在地方办过差事,见多识广,但是唯独没有办过海防、海运相关的事务,连大海都没有见过。
在他想来,海上之敌,就跟大湖里一样,只有兜住几处要害,就能防敌于未然。
“几十艘因吉利海船,怎么就惊慌成这个样子了?两广藩台,南海宣抚司不是奏请过,这两年为了安南讨逆平叛,修建了五六百艘海船,叫什么闸船,奔如烈马,能跑能打。怎么遇到几十艘因吉利海船就不堪了?”
正弘帝的声音不是很宏亮,单薄得就像是一缕轻烟,晃晃悠悠地让人担心下一个字会接不上来。偏偏他的话,在座的臣子们都必须听清楚,一个字都不敢遗漏。
所以大家使出十二分劲来听,短短几句话,居然听得有些提心吊胆。
“皇上,海上茫茫,数百艘海船撒下去,就跟胡椒面洒进了鄱阳湖。臣猜测,正是因为如此,我军再船多势众,可依然很难防住因吉利的数十艘海船,防不胜防。所以两广、闽海等处才连着上急报,叫江浙等地提高警惕。”
兵部尚书于广道小心翼翼地说道。
他在豫章见识过水师和水战,但是湖河里的水战相差甚远,跟海战根本没有可比性。
首先内河湖泊上的船只,主力战船之间差异不大,你来我往,可以打得非常激烈。所以于广道无法想象,因吉利战船里那二十几艘武装商船和十几艘三四级战列舰,到底具有多大的战斗力。
在这些因吉利东天竺公司倾巢出动的主力面前,吨位、火力远远落在下风的闸船,根本不是对手。数量永远也难以弥补实力的差距。
在广袤海上,很难围困住这么大一支舰队。
因吉利东天竺公司的舰队,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性能优良的船舶性能,抢上风、兜圈子、保持距离的火炮打击等各种战术,把数量众多的闸船撕成粉碎。
大顺唯一能与这支舰队抗衡的,就是明盟与四海公会携手在东宁岛打造的新式舰队,第一二巡海舰队。
这两支舰队拥有七艘三级战列舰,十五艘略等于四级战列舰的重型巡航舰,二十四艘普通巡航舰和三十多艘护卫舰。
这两支舰队一般都是分开行动,一支以蓬莱岛为基地,在瀛洲北部袭扰塞班亚。另一支在东宁岛和硫求群岛修整。
定期轮换一次。
但是这些情报,没有人告知正弘帝和兵部。因为都知监和内班司很难渗透不进东宁岛体系里去。千辛万苦安插了几个眼线进去,但是大海茫茫,消息又很难传递出来。
胡之荣一直在默默地观察着正弘帝的脸色,发现皇上的神色随着于广道的话变得有些不虞时,心里飞速地转动,很快让他找到措辞。
“于兵部,你刚才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了。”胡之荣先给于广道当头一棒,把气势这块立起来。
“皇上明见万里,早就洞悉海战关窍。因吉利船队再强悍,却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海船嘛,再大,航行得再远,它也要靠岸补给粮食谈水。看两广闽海送来的急报。因吉利夷船先是在嘉定府海面上与南海水师苦战。折戟而走。”
“继而进犯越秀城,刘藩台和董都司早早备下对策,在珠江口迎敌,炮船、火船一并而上,终于击退夷船。再犯厦金东宁,皆被我朝官兵水陆两师前后夹击,狼狈而逃。这些战报正是印证了皇上的英明。”
众人听到胡之荣的话,都侧目而看,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印证的。
只见胡之荣得意洋洋地说道:“夷船一而再,再而三冒险犯境,说明什么?说明这些船只急于获得补给。他们从安南嘉定府开始,一直都被我军拒之门外,无法靠岸,也没有获得补给。”
“从东宁岛而后,就再无这些夷船的消息。微臣猜测,这些船只怕是在海面上,或者渴死饿死,或者遇到风浪,沉海喂鱼。所以说,皇上明见万里,洞悉情势,一眼就勘定这些夷船,并不要紧。我等不必庸人自扰。”
最后一句庸人自扰,把于广道气得半死。脸色铁青,气息变粗,盯着胡之荣的目光无比凶狠,恨不得上去撕咬这人几口,方解心头大恨。
无奈胡之荣是阁老,自己只是兵部尚书,官阶虽然比人家高,但是实权和荣尊,人家都比自己强。
而且皇上的脸色,变得和缓亲蔼,想必这一席话正好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于广道更加不敢造次。
胡之荣看着于广道看着自己怨恨羞恼,却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乐开了花。这才是做官的乐趣啊。
他从灼手可热的首辅心腹,一夜变成边缘官员,尝尽人生薄凉。而今又机缘巧合,骤然入阁。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感悟许多。
胡之荣拿出当年应试赶考的劲头,刻苦观察和琢磨皇上的一言一行和喜恶,努力做到一切以皇上意志为转移。
今天牛刀小试,收获颇丰。
正弘帝挥挥手道:“夷船犯境这等疮疥之疾,不要闹得天动地摇的,浮动人心。兵部下道旨意,叫东南沿海各处严防即可。嗯,岑益之不是还兼着东南海防巡检事宜嘛,叫他好好整饬一番,务必不能误了东南平乱事宜。”
“圣上英明,臣等遵旨。”
众臣连忙应道,胡之荣的声音洪亮无比,一时竟然超越了首辅洪中贯的应声。
“还有朕的家事。你们总是说,天家无私事,那朕就拿到这里议一议。”正弘帝继续开口。
“朕的皇七子,赐名李德炜,而今已经四岁,朕决意赐封荆王爵,食邑三百户。”
正弘帝环视一圈众人,发现没有人反对,不由微微仰起头,目光更加凌厉,威严更甚。
“在朕居潜邸时,因为奸人所害,爱妃汪氏遇害,沉冤难雪。而今朕决心为其昭雪,追赠德淑肃穆皇后。皇女李嫣芷,因此祸及,放养宫外,与朕疏远。天下至恨至悔之事,莫过于此。朕决意,赐皇女李嫣芷封爵徐国公主,其子赐名李传圭,录入天家玉牒,封爵卫国公。”
后面两个决定,就像炸雷一样,把众臣震得七荤八素。这等事,不要说本朝前所未有,翻遍史书,历朝历代,都难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李嫣芷认亲归宗,被封为徐国公主,大家都能理解。可是她未婚生下的儿子,居然也被封为卫国公?这也太儿戏了吧,置礼法何在!
大家能理解皇上的隔代亲。
广安王,小时候被奸人毒打,不仅脑子坏掉了,听说下面似乎也有问题。成亲好多年,王妃都没有生下一子半女。去年好容易传出王妃有了喜,偏偏广安王在江都坏了事。
于是有心人马上跳出来,揭发广安王妃的喜孕十分蹊跷,应该是跟城外北极寺的和尚有关联。
皇上勃然大怒,下令暗地里一查,还真被查出证据来。于是广安王妃就被正弘帝下令殉葬广安王。
去年年底,广顺王妃生下一子。正弘帝喜不自胜,对广顺王的态度有所转变,偏偏他的大孙子只活了不过一个月就夭折了。
有传言说,是广顺王在外面寻花问柳,染了脏病,传给了王妃,然后王妃又传给了肚子里的皇孙。于是一出生就有问题,磕磕碰碰熬了一个月,还是没熬过去。
至此,正弘帝对广顺王彻底失望。现在女儿给他添了一位外孙,足以让他喜出望外。何况这个女儿还是他最宠爱的一位。
没等众臣反应过来,正弘帝继续说道。
“朕还决定,皇贵妃吴氏进皇后位。”
如果说前面那两句决定是炸雷,这个决定就是渡劫的九十九天紫霄灭世神雷,连胡之荣都被一并炸得呆如木鸡。
众臣意识到,一旦吴氏被立为皇后,那么她的儿子,刚被封为荆王的皇七子就成了嫡子。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这位才四岁的孩童,已经无限接近储君这个位置。
加上正弘帝这几个月的身体状况,让大家产生许多的联想,也明白了此前的许多疑惑。
大家还被震得七荤八素时,洪中贯却迅速地清醒过来。
皇上今天这突然袭击是早有预谋了。看这三个消息说出来的顺序,非常用心。等到第三个消息放出来,在场的人都震惊了,唯一的嫡皇子啊,四舍五入不就等于太子啊。
谁还管李传圭的事。
洪中贯在脑海里把这三个消息连着一起想,还有最段时间发生的事,包括汪置(李嫣芷)的传闻,她生下那个儿子父亲的传闻。搅在一起后,洪中贯很快就理出一条线索来,心里噔地一下,跟明镜似的。
原来是这样啊。皇上真是用心良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