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陇上江南–曲辕犁(1 / 1)

承恩殿。

李丽质托着小巧的下巴,怔怔的望向窗外。

“丽质?”长孙皇后轻轻走了进来。

她的小腹眼见越来越大了。

“母后。”李丽质过去替下扶着她的宫女。

“听说你昨天把李将军保护你的人都用陷阱困在罗府,你父皇为此还责怪了李将军?”

长孙皇后有些费劲的坐到了李丽质之前的位置上。

李丽质则习惯性的趴在她膝上,尝试着和还未出世的小宝宝交流。

“我才不需要别人保护。”听到母后的话,她不屑的撇了撇小嘴。

“罗家那孩子也是不知轻重,竟陪你一起胡闹。”长孙皇后埋怨了一句。

“他又不知道我的身份……”李丽质不满的嘀咕了一句,“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件事都是我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

长孙皇后不说话,露出了然于心的笑。

李丽质对此一无所觉,她用掌心轻触长孙皇后鼓起的小腹,目光渐渐迷离。

昨天她想随罗太岁一起远赴玉门关,的确是太莽撞了。

幸好罗太岁头脑清晰,三言两语就将她劝了下来,然后又亲自把她送回长安。

李丽质有些懊恼,都怪自己,害罗太岁饱受来回奔波之苦。

可是想想又觉得不甘心。

为什么她就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要知道她的姑姑平阳昭公主尚能带兵征战,为大唐打下半个关中,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而她,却只能在长安城中有限的区域活动,如笼中之鸟,不敢奢望辽阔的天空。

“母后?”

“嗯?”

“您说,我有没有带兵打仗的天赋?”

“傻孩子。你父皇麾下猛将如云,哪还需要你一个娇滴滴的小公主上阵杀敌?

再说了,你父皇舍得吗?”

“可是……”

“可是什么?”

“没什么了……”

……

罗太岁和玄奘出大散关到达秦州,已经是五天之后。

由于这时候没有世界地图,玄奘西行选择的路线,实际上是有汉以来商人们走了上千年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成熟的路线。

但罗太岁却懂得一个道理。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经由吐蕃前往天竺才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案。

不过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他并没有点破玄奘。

一是因为,玄奘选择的路线是既定的历史路线。

再者,系统任务要求将玄奘送到玉门关外,他又何必多生枝节?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

那是一条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路线,情况难以预料,罗太岁也没什么把握,自然没必要冒险。

秦州,又称陇上江南。

东以关山为屏,与八百里秦川隔山相望。

南以秦岭为托,与陇南连做一片。

西北地接黄土高原,遥望河西走廊。

孕育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皆向这颗“陇上明珠”伸出了她们温柔的臂弯……

其中长江流域的西汉水,自北向南纵穿天秦州南部,而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则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突破关山天险流入秦川。

因此,秦州不仅无旱,更是多青山草木,多甘泉碧湖。

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农耕水平丝毫不逊于关中。

罗太岁和玄奘经过一条官道的时候,就见两侧的百姓正在紧张的农作,播种春小麦。

这时候耕种还是使用二牛抬杠的长直辕犁,看起来相当笨重,又不好控制。

饶是这样,耕牛也不是每家每户都养得起的。

更多的还是手拉犁,或者……就一柄锄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罗太岁突然想起这么一句话,驻马叹道。

玄奘也停了下来。

从他这个角度只能看到罗太岁粗犷的侧脸。

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少年……一个四肢发达的少年会有如此悲天悯人的细腻情感。

他知道对方绝不是惺惺作态。

朱雀大门外的红榜榜首那两百五十六万石粮食就是最好的证明。

“和尚,有一桩善事,不知道你们佛门有没有兴趣?”

玄奘就听得罗太岁这么问自己。

“何谈兴趣?小僧自当择善而为之。”他低宣一声佛号。

“那就好。”

罗太岁咧嘴笑道:“你看这些百姓,耕种如此辛劳。

我有一样事物,可减轻他们的负担,但需要有人支持……”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是想和佛门合作。

因为他突然想到一种农具,可以有效提升耕种效率。

但要将其推广开来,光靠罗太岁一个人是不行的。

这个时代,要说全国“连锁”的机构,除了国家权力机器,就数各种宗教最具有影响力了。

这点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何物?”

玄奘问道。

“一种犁具,叫做曲辕犁。”罗太岁不慌不忙的道:“是从长直辕犁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更轻便,更易操作,并且只需要一头耕牛。”

“哦,竟然如此方便?”玄奘诵经念佛之余,也会亲自下田耕种,自然知道百姓的不易。

若是有方法减轻他们的负担,那真是功德一件。

“只是眼下没有相应的材料,不然制作一副给你试试。”罗太岁一拍麒麟臂道。

玄奘想了想,道:“附近有座渗金寺,你我二人可以去看看那里有没有用的上的材料。”

“好。”

罗太岁心道这和尚终于上路子了。

于是玄奘在前引路,罗太岁紧随其后,两人朝着一座山峰不疾不徐的行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