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一身甲胄肆横行(1 / 1)

明末妖僧 沉渣 2051 字 2个月前

经过两个月的鏖战,李自成终于拿下了潼关,不仅顺利打回了陕西老家,还摆脱了中原战局不利的局面。

明末的战争讲究赢家通吃,胜利的一方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粮草军械,还能收拢降兵,甚至招揽大将,此战他就招揽到了陈永福父子两员虎将,收拢了几万降兵,实力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李自成站在高大的潼关城墙上,举目四望,一时风头无两。

牛金星来到城墙,恭恭敬敬地道喜,“闯王,秦军被全歼,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只有高杰和牛成虎逃脱,咱们义军大胜啊,终于可以打回老家去了。”

“是啊,大胜啊,大胜!”李自成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呵呵笑道,“此战我与孙传庭本旗鼓相当,孙氏虽败非战之罪也,若非明廷气数将近,我岂能得胜?”

刘宗敏道,“这一仗确实打得过瘾,赢得也很痛快,若非侯老儿的拖延和八大王的牵制,咱们闯军几乎要功败垂成已。”

这一仗确实赢得有些侥幸,但大明的现状就是这样,官军明明占据优势,总是不能转为胜势,义军总是岌岌可危,却总能逢凶化吉。

这样的场面他们经历不知多少次了,就算被打成光杆司令,他们照样有信心东山再起,这一次根本算不上什么。

李自成道,“传令,马世耀镇守关城,咱们即刻西进攻取西安。”

当夜,李自成召开军事会议,除了马世耀守潼关以外,还传令镇守河南的田建秀即刻放弃中原,他要把全部精力用来京营陕西和甘肃。

八月初八,李自成率大军西进,初十下华阴,修整一天之后继续出发,三天以后攻下华州,终于和过江龙的义军会师了。

原来这过江龙不是别人,正是一只虎李过。

李过大步上前单膝下跪,道,“侄儿见过叔父,侄儿此行,幸不辱命。”

李自成大喜,哈哈大笑道,“补之,干得好,干得好。哈哈,这一别半年,叔父可担心你了。”

李过叫来一个青年人,“来亨,来见过闯王。”

李来亨意气风发,单膝下跪,大声道,“小将李来亨见过闯王。”

李自成亲手扶起李来亨,又在他的胳膊上拍了几下,赞道,“早就听说你收了个儿子叫李来亨,英武异常,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李过介绍道,“闯王,这一次袭杀过江龙吞并其部下,来亨当居首功。”

李自成双眉一扬,盯着李来亨,问道,“哦,来亨做了什么惊天动地之举?”

李过道,“来亨提前潜入过江龙的山寨,与侄儿里应外合,在寨门口一人独战九人,端的英勇无比。”

李过看着李来亨骄傲的神情,接着说道,“后来联系王员外,到华县联系豪杰逼迫刘守正投降,都是来亨的功劳。”

李自成以及众将不由得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称赞道,“好,好,自古英雄出少年,驴球子,真不错!”

李自成夸赞了几句,又笑着问道,“来亨干了这么多,你干什么去了?”

李来亨忙插话道,“父亲整合过江龙的旧部,招纳周围山匪流民,比孙儿忙多了。”

牛金星忙拍马道,“恭喜闯王,义军有如此少年英雄,闯王大业后继有人啊。”

李自成道,“是啊,咱们义军就是要有这样的年轻人才好!”

他已近不惑之年仍然没有子嗣,众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着急得很。李自成上次和刘慧明会谈之后,就决定加大力度培养李过,这段时间派他东奔西走积累战功的,就是要让他尽快脱颖而出,然而李过虽名为他的侄子,其实只比他小四个月,若自己寿终正寝,李过也基本上老得走不动路了。

李自成又想起了刘慧明那句话,“你干的这种职业,至少要培养两代接班人才能确保军心不乱!”

如今他又有了这么优秀的义子,自己的大业就不愁后继无人了。

“好,好!来亨真是本帅麒麟儿也!”李自成摸着李来亨的后颈,赞道,“有此后生,何愁大业不成?”

众人纷纷拍马附和,李自成想起众多兄弟都是妻离子散的下场,道,“捷轩啊,你跟我这么多年出生入死,连婆姨都杀了!现在局势好些了,你也该重新娶妻生子了。”

刘宗敏忙道,“闯王说得事,这次到了西安,咱就托您帮我取一房婆姨生几个娃子,俺老刘以后还有爵位要等他们继承呢,没有儿子可不成。”

众人哈哈大笑,李自成指着随行的将领道,“这一点,咱们要像刘慧明学,他也是孑然一身,一有条件就到处找女人生娃子,咱们也不能落了后手!”

众人忙大声应是,纷纷感谢闯王的仁义贴己。

李自成豪气顿生,想起自己儿时做的一首诗,不由得念了出来,“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

“好诗,好诗!”牛金星第一个站出来恭维,“闯王此诗大气磅礴,真乃英雄气概也。”

宋企郊也赞道,“一身甲胄肆横行,不就是闯王现在吗?”

李自成呵呵笑道,“我儿时家贫自小就给人放羊,没有钱读不起书,我没事就去偷听寨子里私塾先生讲学。先生见我好学,也不赶我,还经常考校我的学问。一日,先生请学子吃蟹,让学子以螃蟹为题作诗,此诗正是我那时所做,这一晃已经快三十年了。”

众人纷纷夸赞。

李岩心里却在想,这诗虽然大气磅礴,只是结尾两句不祥,闯王恐结局不妙啊。

心里做如是想,嘴上还是问道,“不知闯王的先生如何评说这首诗?”

李自成想起当时的情景来,先生看了此诗说他以后一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业,但恐不得好死,便自动省略了下半句,“先生说我以后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不成想今日得遂先生之愿矣。”

牛金星拍马屁道,“这哪是先生,分明就是未卜先知的仙人啊!闯王当细细寻访,厚报之。”

李自成叹了一口气,“唉,我上学那会儿他就已经年过半百,现在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牛金星道,“昔日汉光武帝初到河北恰遇王朗之乱,追兵四起不知何往,路遇一老者指路,那老者曰‘信都郡为长安留守,去此不过八十里’,光武闻讯大喜,遂脱困。后来,光武兴复汉室,为感谢老者指路之恩,就为他建庙立碑,四时祭祀,闯王也当如此。”

李自成心里虽不愿意,但想了想还是同意了,“既如此,咱也学学先贤古人。”

李岩适时提醒道,“闯王,王员外等人已在外面等候多时,可否现在宣他们觐见?”

“好!”李自成大手一挥,“宣他们进来吧。”

王员外领着一群土财主亦步亦趋地来到州衙,见到李自成纳头便拜,大声道,“乡绅王喜福代表关中父老恭迎闯王荣归故里。”

李自成哈哈大笑,“王员外,好,好,你们都起来吧,大家都是乡亲,以后当和睦相处。补之给你们的承诺,本王全部应允了。”

员外们大喜,纷纷赞颂李自成的仁义,李自成心里感到一阵恶心,但脸上还是挂着和煦的笑容,一一抚慰道,“你们能及时改邪归正,助我义军夺取潼关,乃是义军的功臣,可别生分了。”

王员外又从怀里拿出一份礼单,“禀闯王,此乃乡亲们一点儿心意,请闯王收下以助军资。”

李自成欢欢喜喜地让人接过来,“如此甚好,甚好。我也不让你白出银子。”

看了一眼侍候在一边的宋企郊,吩咐道,“这些义绅这一次出了家丁助战的,愿意留在义军中都要一一授予官职,不愿意留下的可给一笔资材让其归故里。”

李自成又看了一眼众乡绅,道,“除此之外,你们每一户都可以推荐两个子侄来义军中做官,奔大好前程。”

李自成这一手乃是跟刘慧明学的,自从刘慧明和他谈过一次之后,他就特别注意刘慧明的一举一动。后来,李过在新乡盘桓了一段日子,离开以后,就把自己一路打听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自成,当李自成听说刘慧明用二十个幕僚的名额就筹集到了十万石粮食之时,不禁大为吃惊,顾君恩又给他分析了刘慧明此举的深意,听得他点头不已。

从此以后,他便事事学习刘慧明,特别是他在北京主办的《京报》他更是每期都买回来和幕僚们仔细研读,在河南推行政令也比历史上宽松了不少,这半年来很得河南士绅百姓的拥戴。

鉴于报纸的威力,李自成也在义军中选择一批读书人像模像样地办了一个《义报》,以此宣传闯军的军威军纪、英雄人物和政策等。

众人一听可以推荐族中子侄到闯军营中做官,纷纷磕头拜谢道,“多谢闯王提拔,我等愿世代忠于闯王,为闯王之大业鞠躬尽瘁!”

李自成哈哈大笑,当即宣布在州衙设宴款待功臣和投降过来的士绅们,并宣布了义军善待士绅的政策,全部登在《义报》上,颁行天下。

王员外等人拿到李自成颁发的手令对李自成的诚意再不迟疑,一回到家就把族里最有能力的族人推荐到李自成手下做官。

李自成终于尝到了交结士绅的甜头,也不经意间转变了自己的立场,他跟历史上的那个自己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