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打补丁(1 / 1)

明末妖僧 沉渣 2222 字 2个月前

第404章打补丁

第二天,刘慧明正搂着陈沅睡大觉,婢女翠桃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咚咚地敲门,道,“老爷,圣上有旨,宣老爷即刻进宫。”

春儿也在外面喊,“公子,快起来,接圣旨!”

大老板有召,刘慧明嗖地爬起来,突然感觉脑袋一阵眩晕,昨晚上他和戴涛等人大醉了一场,睡到半夜起来找水喝就再也睡不着了。陈沅也跟着受苦受累,两人折腾到天亮才重新睡去。

刘慧明一边胡乱地穿着衣裳一边冲外面喊话,“稍等,马上就好。”

“老爷,慢点儿”,陈沅也赶紧起来给刘慧明梳妆,“不可君前失仪。”

还好他现在是短发,梳妆起来还是蛮快的。

趁梳妆的空当,刘慧明仔细梳理了一下这几天的事情,除了那天把冯元飚揍了一顿以外,发现自己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

但崇祯已经骂过他了,不会还要算后账吧?

见翠桃焦急的样子,刘慧明问道,“是谁来宣旨的?”

翠桃摇头,只得出去问管家洪立煌,没多久又跑进来汇报道,“是小桂子公公。”

“哦,那你请他进来”,刘慧明道,“我问问他什么事。”

翠桃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把小桂子请进来。

陈沅衣冠不整,不好见生人,就避到一边让翠桃为刘慧明梳洗。

“让我来吧。”春儿趁机溜进来,一边给他拧毛巾,一边打趣道,“都中午了还在睡觉,不知昨晚都做什么了!”

刘慧明故意哼了一声,“闭嘴!小孩子知道什么!”

春儿正要答话,却听小桂子老远就大叫道,“刘侍郎还在高卧吗?”

“哼!”春儿愣了一声,只得悻悻地打住了。

“哎呀,刘侍郎你还在梳洗啊”,小桂子一见到刘慧明就连连行礼,笑道,“大人内院,奴婢可不敢进来。”

“桂公公不是外人,没事,没事!”,刘慧明心道你也就过过眼瘾而已,我是不会和你计较的。

“这是我小妹,刚从四川来的。”刘慧明指了指春儿,又道,“陛下召我进宫不知有什么事?可否提前透露一二,也好让我有个准备?”

小桂子想了想道,“没什么事,今日下早朝之后,大司农举荐了一个叫蒋臣的书生,那书生很善理财,给陛下出了个钱钞法,陛下正召集隆平侯、李天官、冯司马、杨御史一起商议,几人争执不下,陛下想听听大人的意见。”

“哦,是这事啊!”刘慧明道,“我晓得了,公公稍等,我一会儿就好。公公可有吃早餐?”

小桂子忙道,“奴婢早吃过了,不劳烦大人了。”

刘慧明笑道,“我还没说请你吃早餐呢。”

小桂子也笑着回道,“看来是奴婢自作多情了,哈哈哈。”

春儿也咯咯笑着,“这位公公别介意,公子就爱开玩笑。”

小桂子打量着春儿,笑呵呵地道,“哟,这个嫩伢子好可爱。伢子别多心,咱家和刘大人是老熟人了,说说笑笑不打紧。”

来到前院,刘慧明吩咐洪立煌道,“部堂老爷们在吵架肯定很热,你快把我做的风扇拿一个来给陛下送去降降温,给桂公公也送一个。”

虽不知风扇是何物,但小桂子还是一边推辞一边接受了。

刘慧明来到乾清宫,见几人果然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冯元飚嗓门最大,出的汗也最多。而那个叫蒋臣的书生却不卑不亢,对冯元飚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与正面回答,然而也不知道冯元飚的问题怎么有那么多,总是问不完。

崇祯看到刘慧明扛了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进来,不禁问道,“刘爱卿,你那是何物?”

刘慧明笑道,“臣猜测几位老爷一定在吵架,吵架容易激动,激动了身体就会发热出汗,所以臣献上一个风扇,给陛下和几位大人降降温,消消暑。”

几人面面相觑,都把目光锁定在那个奇怪的东西上面了。

崇祯仔细盯着风扇看了一会儿,迟疑地问道,“这个能消暑?”

刘慧明摇了一下把手,风扇呼地一声就转起来了,随即一股凉风袭来,吹得众人衣袂飘飘。

崇祯大喜,赞道,“真是个好物件,几位先生也吹吹风,心平气和地谈。”

自从刘慧明讲了谢逊和成昆的故事,崇祯就时时引以为戒,再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

崇祯让小太监把风扇放近一点儿,劝慰道,“大家好好商量,不要再争吵了!”

蒋臣又把钱钞法讲了一遍,刘慧明仔细听了一会儿,发现古人的智慧实在是太高深了,他才听了一半自己就被绕晕了。

蒋臣的方案总体来说就是给明太祖朱元璋的宝钞法打补丁,因为朱元璋搞出来的宝钞是没有准备金的,因此没过多久,大明的宝钞就开始贬值,到了英宗时期,宝钞就已经破产了。要不是美洲及时发现了白银,朝廷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用白银取代了宝钞,大明在那时就该亡了。

虽然白银成了大明的流通货币,但宝钞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虽然已经死得透透的了,大明历代皇帝都没有放弃治疗,各种改革方案也层出不穷。

这些金融改革方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就是打补丁,一个接一个地打补丁,补丁上面再打补丁,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原来的宝钞法是什么样了。

蒋臣的法子虽然很不错,本质还是打补丁,因此,刘慧明听了几句就没兴趣了。

“停——停!”刘慧明赶忙叫停,问道,“将先生确实用心了,但是我要说一句话,你这个法子虽然面面俱到,细致周详,但是连我们几个人都听不懂,老百姓又怎么能弄明白?”

刘慧明这个问题问出了大家恶疑问,是啊,这么麻烦的改革方案,漏洞实在太多了,有没有效果先别说,搞不好还会在大明原本就已经千疮百孔的朝局上再撒上一把盐!

蒋臣哑然,想了一会儿,梳理了中心思想,总结道,“其实总结起来就几点,一是重新印制宝钞;二是一两银子兑换一贯宝钞;三朝廷发饷、发俸、赏赐等不得再用银子,……”

刘慧明再次打断道,“我又有一个问题,一两银子可以换一贯钱,反过来一贯宝钞可以换一两银子吗?”

“这……”蒋臣脸色一变,刚才大司马冯元颷揪着他刨根问底,已经把他的耐性消磨得差不多了,现在又来一个左司马,问的问题比冯大司马还犀利。

他看了一眼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奇特官员,觉得这个刘侍郎比冯元飚还蠢,心里更是气愤无比,厉声道,“当然不行,朝廷就是要禁用银子。”

“呵呵!”

刘慧明冷笑两声,决定不再给他留面子了,直截了当地否决了他的方案,“用一两银子换一张纸,你当百姓是傻子吗?”

“你!”蒋臣正要回答,崇祯首先开口了,“不可出粗鄙之言。”

刘慧明讪讪地笑了笑,随即摸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在手里扬了扬,道,“这个大家都见过吧?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宝钞。”

在场的人莫名其妙,冯元飚首先斥道,“刘侍郎,你到底要说什么?”

刘慧明道,“下官想问问各位老爷,为何银票可以流通而宝钞却沦为废纸呢?大明朝廷说话还没有一家钱庄好使,大家不觉得有问题吗?”

倪元璐结合刘慧明之前的问题,很快就想明白了,首先发言道,“倪某明白了,因为银票和银子可以互相兑换。”

刘慧明猛一拍手,赞道,“大司农不愧是管钱粮的主官,果然名不虚传。”

说罢,又扫视了群臣一眼,叹息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你们都不懂呢?莫非是不懂装懂?”

在场各位大佬被抢白得哑口无言,但嘴上还是不肯认输。

吏部尚书李遇知道,“如此简单的道理,我等岂能不知,只是大明朝廷银钱紧张,哪来的银子去换宝钞。”

刘慧明冷笑道,“你们把百姓当傻子,难道百姓就真是傻子了吗?百姓要是不用宝钞,你们总不能都杀了吧?有些事情可以强行去做,但有些事情光靠强权霸王硬上弓是行不通的。”

刘慧明这番话说得很直白,连崇祯都沉不住气了,没好气地问道,“那应该如何行钞法?”

刘慧明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这涉及到金融学了,有些复杂,一句两句也说不清。”

崇祯道,“那不妨慢慢说来。”

刘慧明道,“那我长话短说吧,臣以为要想发行宝钞,最重要的是信誉,让百姓相信大明的宝钞和银子是等价的,如此百姓才会拥护。蒋先生的钞法就是没有信誉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抢钱,现在大明内忧外患,这么做不仅筹不到一两银子,还会把百姓推给流贼和鞑子,大明将失去民心,再无回旋空间。”

冯元飚不怀好意地提醒道,“陛下问你如何行钞法,可没没空听你说教?”

刘慧明笑了笑,“成功的案例就在眼前,开一家官办钱庄就行了嘛。”

御史杨鹤忙马上否决道,“朝廷怎能去经商?”

隆平侯张拱薇挺着大肚子附和道,“杨御史说得对,朝廷经商,与民争利,万万不可。”

刘慧明道,“我还说完呢,如果朝廷没有抵押物背书,这钱庄还真开不起来,所以我建议拿国税和官盐做抵押。”

“啊?还要用官盐作抵押?”众人大吃一惊,心里就像吃了个苍蝇难受,冯元飚更是“胡说,胡说!”地骂个不停

崇祯一直默默无语,他虽然不懂里面的关窍,但知道刘慧明的法子肯定有道理,但见他越说越离谱,也忍不住喝道,“万万不可,朝廷不可如此行事。”

刘慧明行了一礼道,“陛下,请恕臣无能,臣没有其他法子了。但臣还是要劝谏陛下,蒋先生此法断不可行。”

崇祯见刘慧明突然如此强硬,和平时那种顺从自己的作风完全不同,便一摆手,道,“你先退下吧,朕与其他几位先生商量一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