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盛事
蔡确也是文采出众,一看甲骨文已然明白大半,站起身来,后退两步,对赵顼恭敬行礼:“这件事若是真的,陛下,这是大宋文德感天,盛瑞发祥之兆,臣,为陛下贺!”
心底里暗叹一声,苏明润,能不能少搞几出,给老蔡我留点出招的机会好不好……
等到苏油回到汴京,奉旨进宫之后,赵顼和一干群臣已经在殿内聚齐了。
苏油躬身对赵顼行礼:“陛下,臣回来了。”
赵顼很雀跃:“少保辛苦,此行所得如何?”
苏油答道:“臣奉旨考察马政,北苑监王怀,忠勤王事,如今新式牧场已经初见规模。”
“今春得驹五百匹,犊六百头,羔两千有奇,营象草六百亩,苜蓿一千亩,其余豆,麦两千余亩,安纳厢军两千人。”
“以臣考察,新式畜牧之法,在北苑监是成功的,大可以在北地推广。”
这……我们不是要听这些好不好?!
王珪正要说话,就听苏油接着奏道:“然马不经训练,也不堪大用,因此臣觉得,可以在相州设立冬场。”
“相州距离濮东百里,臣也去考察过,五水环绕,草壤丰美。”
“春秋两季,可以让战马在两地转徙,平日里还可以训练骑军行军之道,如今我们已经解决了牧场占地的大问题,那就……”
王珪实在是受不了了:“明润,这些下来再说,先说说……商朝文字之事?”
“哦。”苏油这才说道:“臣在相州,拜祭了韩魏公,其子韩纯彦送上一块牛胛骨,上面有转孔和灼烧等人工痕迹。”
“臣知西南夷里边,有此风俗,部落巫师以之占断凶吉;听闻南海新宋洲,当地土著也有此法。”
“故而臣觉得,这可能是上古巫师祭祀占卜用的骨板。”
“最奇的是其上的文字,与华夏金文,大篆一脉相通。臣虽不能尽读,然于其中,也发现了天干,地支,日月,宫,王等字。”
“而识断其文字,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占断战争胜负,二是求示天时丰欠,三是祈祷王室安宁。”
“再联想到相州乃《史记》《春秋》《淮南》等书所载盘庚迁都之地,故而臣推断,这是商代王室占断之辞。”
赵顼又惊又喜,这一点苏油在信里边没有说,看来是一路上研究琢磨出来的:“东西呢?”
苏油拱手:“如今就在宫外。”
赵顼招呼内侍:“去翰林院摆上长案,我们君臣同观。”
等到心痒难熬的众人一步到翰林院,院中已经摆上了长案,案上还铺设了青呢。
苏油打开几案边的一个木盒,将盒子里的一张有字白纸摆在案上,然后取出里边的干草球打开,露出里边一块龟板。
将龟板小心翼翼地放在白纸旁边:“这是其中的一块,白纸上是臣在路上解读出来的部分文字……”
章惇已经忍不了了:“也不要都麻烦明润了吧,我们一起帮忙?”
有道理,群臣顿时蜂拥而上,你一个我一个,各自先抢一个盒子到手再说。
王珪还抢了两个,见到赵顼老神在在地那里站着,讪讪地递了一个过去:“陛下,这个给你的……”
赵顼将手都背上了:“呵呵,你们先看,你们先看……”
王相公你别闹!
好在王珪也等不及了,避免了赵顼的尴尬,一转身就沉浸到了文字研究之中。
在这里玩的,有一个算一个,哦,除了赵顼,无一不是文字专家。
外围翰林们都要急哭了,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朝那一堆翻涌的朱紫官袍里观望。
冯京猛然举起一块龟甲:“丁,找到天干了……不对,前面这个是武!武丁!陛下,臣这块甲骨上有商王武丁的名字!”
蔡京则摸着一块头骨:“简洁峻峭,法度俨然,我汉字之体,果然须得师法于前,这套文字比秦汉篆文多了活泼之意,挺拔之气,自然之理,妙哉,妙哉……”
这种成体系的东西,要造假那是极难的。
无论从书法,行刀,文义上,皆比先秦文字更加古老,却又一脉相通。
院里的都是大行家,很快就统一了意见——真的,这些都是商朝的宫廷档案!
王珪激动的身体都在颤抖,对着赵顼躬身行礼:“陛下钦德,光被万民,文锦缤繁,殷卜始现。臣等得沐尧天舜德,得见商蓍周爻,其幸何如哉!”
“祖宗奋起艰劳,开辟丛榛,整割顿叛,育义兴仁。起礼章于纲朝,昭文艺于陌野。启迪百年,洪范六帝,乃有今日之盛。”
“此皇宋百载文明之报!河图,洛书,不过此贵。臣等,为陛下贺!”
群臣全都以赵顼为圆心,起身施礼:“臣等,为陛下贺!”
赵顼有些傻了,老子什么时候得到过这么高的评价?我知道这几块骨头很重要,但是重要到堪比河图,洛书?
“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王珪这是将赵顼置之于圣人之位!
赵顼压抑住心头的激动:“苏油,你怎么说?”
所有人这才想起来,发现人在这里呢!
苏油拱手道:“臣贺陛下,然所谓天意,与人远邈,当修事敬诚,庶几无差。”
“王相公所得对,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夏以兴;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商以兴;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周以兴。”
“既然是商王卜辞,其辞必依《归藏》,而其理必序《河图》,也必上接《连山》,下启《周易》。”
“《连山》,《归藏》,失之久矣,故孔圣有‘从周’之叹。若能因甲骨文献得以重见天日,固华夏一族,万世之幸也。”
“这是一项重要的文史工程,臣请命干臣提举此事,召集国内治历史,金石,书法的大家,搜集商都旧藏,整策编年,推祥文字,翻译校注,或者才能将商朝变迁的历史,还原与今天。”
“臣雀跃舞蹈,请从其事。”
“不行!”几个声音从群臣里发出。
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竟然是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陛下,苏油虽干能明敏,然多年仕途,皆是理政料民,文字功夫怕是早已生疏。”
“没有太常,太乐诸多典章文籍的多年淫浸,没有金石文字的家学渊源,如何料理得这般大事?”
“国事繁多,小苏学士当有重任,这样经营文字的功夫……不如,留给微臣?”
最后的转折将众人气了个倒仰,竟然有这么厚颜无耻推荐自己的?!
刘攽赶紧出列:“陛下,欧阳发所言甚是,然欧阳文忠公治《五代史》的时候,却没有听说多所倚仗欧阳发之才。”
说完有些得意:“然而为臣就不一样了,家学不说了,就说自己,无论是欧阳文忠公的《五代史》,还是司马公在治的《通鉴》,都有微臣的绵薄之力。”
“《五代史》最是繁屑琐碎,然臣都能梳理出头绪,抽丝剥茧的能力,当得起陛下的信赖。”
“如陛下有意,臣请通判相州,主理此事,三年无得,即斩臣于洹水之滨,臣断无怨尤!”
靠,这位更狠,不但官不要了,连命都不要了!
众人纷纷出列,陛下此等盛事,我们也要参与!
一时间翰林院变成了便民万货集一般的热闹,搞得赵顼一个头两个大。
一个《周易》,已经被列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如今有比它还要古远的文字资料出土,对于大宋的文人们来说,这就是惊天大事。
要是真能从中整理出《归藏》,呵呵呵,那可是注定要坐到孔子周公旁边,供后世尊享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