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1751 字 2个月前

第五百一十九章河害

苏油赶紧摆手:“言重了。要不请令郎进来,让薇儿与他看看伤势?十四五岁的少年郎,正是好强倔强的时候,跪在外边进出人看到了,他面子怕是下不来。”

孙薛氏说道:“且让他跪着。探花郎,县君,未亡人有个不情之请……”

苏油说道:“郡君但说无妨。”

孙薛氏说道:“我家小子经过这次事后,性子有些变了,只在屋内发呆,以往那些狐朋狗党来唤,也只作没听见。”

“听闻朝庭正收录烈士子弟入禁军,我就想着与其让他在外闯祸,不如子承父业,吃他爹那碗饭。”

苏油说道:“郡君可要想好,入了军中,以后也会上战场,刀剑无眼,那真是拿命在搏前程。”

孙薛氏说道:“我们本就是穷苦出身,是他爹一刀一枪一条命,换来的现在家中这份诰命。他下面尚有一幼弟,五位从弟,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朝廷的抚恤,拉扯么多半大小子……”

石薇有些听不下去了,眼巴巴地看着苏油。

苏油叹气:“令郎如今手上有伤,直接投军那别人也不回收的,我看要不这样,如今我也是朝中三品,出入少个陪伴,不如就收令郎在身边,一是养伤,二是等候机会。跟在我身边,也有朝廷一份俸禄的。”

“政事堂今日已经决定,让我与司马学士按察河务,明后日便即要启程,要是郡君没有意见,那就让令郎赶紧回去准备,我们随时出发。”

孙薛氏站起身来,又是一拜:“多谢探花郎,多谢县君。”

苏油连忙还礼:“不当此礼,都是看在节度留后的面上。”

孙薛氏说道:“那这便唤他进来,拜见探花郎。”

不一会儿,小子进来了,捧着手低着头,一声不吭。

孙薛氏骂道:“你这混账,还不赶快拜见探花和县君,从今后就老老实实跟在探花身边,做个亲随。”

苏油说道:“亲随说不上,算是同伴吧,看样子你也十四五了,可有表字了?”

孙薛氏说道:“小儿今年十四,叫孙能,表字干臣。”

苏油点头:“名字取得好,知道周处的故事吗?”

小子抬头,一脸的懵逼。

苏油说道:“周处乃西晋大臣,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少时凶强侠气,横行郡中,膂力过人,好纵马,践踏田稼,为乡里所患。”

“他家乡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迹虎,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以周处尤剧。”

“于是有人游说周处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横唯馀其一。”

“周处先杀猛虎,再击蛟龙。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贺。”

“而周处却到底没死,竟杀蛟而出。听见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于是他去了吴地,寻找当时的两位贤士陆机和陆云,不过哥哥陆机不在,只见到了弟弟陆云。”

“周处具以情告,说道:‘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担心终无所成。’”

“陆云回答:‘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

“周处于是改励,终为忠臣孝子,功业胜过父亲。”

孙能刚要说话,苏油却举手制止:“故事很打动人是吧?所以容易令人一时激动,热血上头。”

“你父亲血战疆场,为国尽忠,将他的才能,用到了应该用到的地方。满朝文武,尽皆钦佩敬仰。”

“我不要你现在回答,回答了我也不听不信。”

“你回去冷静冷静,然后自己好好思索一天——你,将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成为那样的人,从现在起,准备为之做出那些努力?”

“想通了,想好了,心里没有任何疙瘩了,再来将答案告诉我。我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不管你想要做什么,都会尽力帮你。”

“现在让县君给你检查伤势,包扎完后,便随你母亲回去吧。”

当晚,苏颂和陈昭明苏小妹一起前来拜访。

进门苏颂就是一通埋怨:“明润你怎么能出这个头?我调阅了近年来的河工记录,黄河如今差不多两年多便要来一次溃坝决口,这么烫手的差事怎么能主动请缨?”

苏明润躬身施礼,然后很冷静地问苏颂:“族兄,那你说,除我之外,朝中还有更适合考察河务的人选吗?”

苏颂叹了口气:“就知道你会那这个来堵我的嘴,也罢,为国不惜此身,我苏家也出了范文正那样的人物,族兄也为你骄傲。”

说是骄傲,语气和神情,半分骄傲的意思都没有。

几人进室内坐下,苏颂才说道:“明润对黄河变迁熟悉吗?”

苏油摇头:“我只知道河害来自水中的泥沙。黄河流经泾渭高原之后,因为当地土质皆是黄土,因此当河到了长安洛阳一带,河中已经一碗水三分泥。”

“因为流速关系,这些泥沙不会淤积到河底,所以他的中游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当它经过开封,到达河北后,由于地势低平,因此流速缓慢下来,这意味着泥沙也沉积下来。”

“随着河床底的泥沙淤积越来越高,水位也不停的上涨。待到淤泥填平河床,河道不复存在,海量的黄河水只能另寻出海口,于是,灾难就降临了。”

“治本之策,是在陕西广植植被,保护泥土,让其携带的泥沙减少。”

“泾河便是如此,当其初出六盘山,河水清澈,甚至可以直接用来烹茶。”

“可进入渭州,由于渭州两岸农耕发达,植被殆尽,因此开始携裹巨量泥沙。”

“等到进入渭河入口,已经半水半泥,造成‘泾渭分明’的奇景。”

“前秦的泾渠,就是这个原因被堵塞的,我到了渭州后,在泾河上游重开渠源,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说完又叹息:“陕西如今是重兵防驻之地,地方人力,全力耕作供给大军尚且不敷,柴薪营寨,各种器械,都需要大量树木。现在说什么植树造林,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倒是大苏,又在凤翔搞了不少松林。”

苏颂点头:“有道理,不过河害问题不光是我朝突出,在历代也是非常严重的。”

“秦之先,河工便是朝廷重要职务,共工,大禹、河伯、夸父,这些都是上古治水的大贤。”

“有周一代于今,黄河大堤屡溃屡修,屡修屡溃,基本上就是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

“东汉初年,经过经年的战乱动荡,没有力量治河,导致黄河与汴河同时决口,整个北方化为洪泽。”

“一直到三十六年后,国力上升,汉明帝才任命乐浪人王景修河。”

“王景把治河的重点放在了黄河下游重要的支流汴河上。利用汴河从荥阳,即今郑县西北,引黄河水,经过东京,南京,至徐州入泗水,再入淮河,到千乘海口入海。”

陈昭明说道:“这段工程,长千余里,王景对汴渠进行了裁弯取直、疏浚浅滩、加固险段,整修好了下游河道。并在汴河与黄河交汇口,设立水闸,以控制黄河流入汴河的水量。”

苏颂说道:“汴渠河口以下,每十里立一道水门,通过调控水门控制黄河流入汴河的水量,使汴河水量保持在平衡状态,从而达到保护汴河的目的。而一旦遇到汛期,汴河就能够分流大量的黄河水,从而保护黄河下游堤坝。”

苏小妹补充道:“为了这次治水,汉明帝动用了数十万民夫和军队,耗费了上百亿铜钱。其动用的物资不计其数,中原地区的树木砍伐一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