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左还是右?
………………………………
征西将军斐潜略微有些犹豫不决,而对于刘备来说,则是一点犹豫的余地都没有。
这也很好理解,俗话不是说么,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斐潜不仅要考虑川蜀,还必须全盘通虑,而对于刘备来说,只要顾得眼前当下就好了,至于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
人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形成一种廉价的历史优越感,然后对着历史人物品头论足,大有历史上这些某某某简直都是弱鸡,都是一群白痴,然后带着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感指点江山。
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行为,在中二的时候最经常出现,就连后世开国太祖爷也避免不了,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刘璋向荆州求援,找到刘备帮忙,对于当事人来说,已经是最优选择了。
毕竟刘备的名声也不错,救孔融于危难,助陶谦于绝境;守刘表之北门,虽然还没有联孙权于赤壁,但是那一次不是旁人遇到了难事,便挺身而出,大义相助?哪一次不是尽心竭力,合作双赢?
当然,历史上的刘备还要更加的名声响亮,响亮到了就连占据了荆州,孙权都没有办法多哔哔什么,只能是暗中记到了小本本上面。
说什么刘备如狼似虎,进了川蜀便会吞并,那是后人知道了结果,反过来的推论,像刘璋这样,遇到了难题,然后得到了刘备这样的人相助,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就像是一个遇到困难的企业招聘部门经理来解决问题,这人都还没有到任,然后就说这个人脑后有反骨,必有野心,将来会吞并企业云云,然后要求其他人一起信?
低头一看,这个人的简历漂亮让人无话可说,不仅能治理平原那样的小工程项目,而且还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还接受过像是徐州牧这样的烂摊子,而且人家徐州陶氏轻工陶谦陶董事长还是亲自出马三让徐州,人家才勉强接受了,代理了,而且代理得也不算是差,要不是袁氏重工搞吞并,也不见得会垮台……
这样的一个人才,然后就凭一张嘴,说这个人不好就不好?
这若是放在当时,被暴脾气的张三爷知道了,直接拿长槊将串串了,估计也不会人说什么,坏人清誉,这在汉代,比后世的那种轻描淡写的诽谤罪量刑要重多了。
因此,不管是刘璋还是刘表,选择刘备,都是一种必然,一种当下局面的最佳选择。而且刘表留下刘备的家眷,最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好好照顾,而是为了制约,但是奈何遇到的是刘备。
为了能够实现心中的野望,对于刘备来说,自家家眷又算得上什么?
因此毫无犹豫的就丝毫不考虑刘琦等人的感受,立刻进军了川蜀成都,等到了消息传到了安汉之后,刘琦蒯琪伊籍也不由得相互瞪着眼睛,不敢置信。
从某个角度来说,刘备虽然是客将,并不是直接属于刘琦之下,但是毕竟也是客将,多少有个好聚好散的仪式,像刘备这样完全不打招呼的行为,几乎就可以看作是刘备脱离客将的身份的举动了。
但谈不上背叛,只是不合道理。
就像是后世当中许多事情,不合理,但是合法一样。
而且就算是真的论起理来,刘备也不算是完全不占优。
刘璋请刘琦刘备来,是要做什么?是共同抵抗征西将军斐潜的入侵啊,那么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刘璋单独和征西将军使者会谈,虽然刘璋并没有最后决定,但是没有和刘琦刘备通个气,光凭这一点,岂不是很有可能掉头就将刘琦刘备这一方给卖了?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临战决断之下,刘备抢先发动,杜绝自家的隐患,再加上有吴懿吴班李恢等人做旁证,真要说起谁背叛了谁,便是谁也扯不清楚。
扯不清楚就证明刘备所做作为并非没有道理,并非没有道理就没有办法指责刘备有违道义,没办法指责刘备违背道义也就没有理由鼓动其军分割其兵……
搞得刘琦现在也是十分的犹豫为难。
以前吧,能控制刘备这个若即若离的外包单位,全靠合同拨款了,给一点卡一下,然后再摸摸狗头,让其听话,但是现在这外包单位自己找到了一个大单子,然后愤然表示爱给给,不给拉倒,这要怎么办?
一条路,紧紧抓住刘备的小辫子不放,斥责刘备没有按照合同条约办事,没有通报便私自外面接单,属于非法所得,按照道理应该上缴所获,并且追究当事人责任……
另外一条路,全当作看不见,没这回事,然后要么寻求第二家的外包公司,要么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在这个事情当中获取一些利益……
最重要的,这个市场上不仅有刘琦刘备刘璋的公司在,还有一家大西北畜牧产业公司在一旁虎视眈眈,准备随时进场……
“故而……”刘琦长长叹息了一声,原来以为刘备这个浓眉大眼的看起来着实不错,没想到竟然也是个背叛革命的,“唯今之计,便只能是暂且坐视,置之不理了?”
蒯琪觉得自己非常的忏愧,竟然没能帮刘琦早点揭开这个大耳贼的真面目,也是有些羞愧的说道:“饿虎在侧,不得不防……先看征西如何动作再说罢……”
虽然说刘备占据了川蜀之中最为肥美的一块肉,但是刘琦这边若是能取了巴东,也算是给荆襄扩展出去老大一块地,虽然巴东这种贫瘠的山地,除了林木产出之外,也没有太大的经济附加值,但是毕竟好歹是开疆拓土了,不是么?
虽然亏,但是也不算亏得太多。
因此,具体要怎么做,关键还是要看征西,总不能这里全数打起来,然后让外围的征西白白捡到一个大便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