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 天圣盟约(1 / 1)

汴梁。

萧孝先黑着脸走出了开封府衙,一个满脸风霜的男人亦步亦趋的跟在他的身后。

这人正是从中京而来的信使。

因为策马冲撞了城门,信使直接被当场拿下,送到了开封府衙。

为了捞出对方,萧孝先不知赔了多少笑脸。

约莫一刻钟,两人回到四方馆。

“陛下的密旨何在?”

“回太傅。”

信使半躬着身子,缓缓道。

“陛下原则性同意宋廷的要求,不过,具体谈到什么程度,全权交由太傅决断。”

似这等事关机密的大事,自然不会落于文字。

万一遗失,或者被截了,岂不是将自家底裤都漏了出来?

“嗯?”

一听陛下同意,萧孝先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怀疑信使假传圣意。

毕竟,信使是被宋人抓到过的。

在被抓的那段时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除了信使和开封府衙,旁人怕是很难窥探。

“陛下同意了?”

言语间,萧孝先的目光全都放在了信使的面部。

“是。”

信使一边回答,一边从怀中的内衬里掏出一件晶莹圆润的玉佩。

“这是陛下赐予的信物。”

“好,我知道了。”

接过玉佩,萧孝先挥了挥手,一旁的两位壮汉见状,当即一左一右的架起了信使。

严加看管,那是必须的!

少顷,屋内只剩下萧孝先一个人,望着手中的玉佩,他陷入了沉思。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竟然同意了割地的条件?

这完全不像是陛下该做的决断。

会不会是信使假传圣意?

想了想,萧孝先决定再等一等,原则上,似这等重要的信息,绝不会只派一个信使。

确认无误之后,他才敢去和宋廷商讨和议之事。

好在,萧孝先并没有等太久,日落之前,第二位信使顺利抵达四方馆。

这位信使是个有眼力的,不像第一个信使那样嚣张跋扈。

连续见了两位信使,且两人的说辞完全一致,至此,萧孝先终于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此前,萧孝先一直担心耶律隆绪不接受割地,如果真像那样,萧孝先觉得他现在就可以直接回去了。

连筹码都没有,他怎么上牌桌?

现在,压在他心头的那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既然陛下松了口,他也有了上牌桌的资格,接下来,无非是输多,还是输少的问题。

……

……

……

一转眼,三天过去。

历经一系列的‘友好’磋商,宋辽之间又一次达成了‘共识’。

新的盟约大致可以分为四条。

第一点,自即日起,景德盟约废止,此后宋辽之间的往来,皆以天圣盟约为准。

第二点,宋辽仍是互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帝。

当然,考虑到耶律隆绪的年纪,辽帝还是和宋真宗同辈,是李杰名义上的叔父。

第三点,契丹割让析津府(幽州)、涿州、易州,两州一府之地,尽归于宋。

这一点,也是双方交锋最激烈的地方。

双方的争议倒不是在割地,而是在于‘归还’和‘割让。’

契丹虽然同意割地,但拒不承认是‘归还’两州一府,而是以割让为名。

归还和割让,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承认是归还,无异于承认了大宋对幽云十六州的法统地位。

这是辽国君臣无法接受的。

毕竟,一旦承认了这点,宋廷日后继续进攻,就等于是师出有名。

以寇准为首的大宋谈判队伍,固然想要坚持‘归还’,但眼看萧孝先油盐不进。

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以‘割让’为名。

落到为安嘛!

第四点,大宋和契丹重归和平,双方约定,彼此之间不得互相攻伐。

如果契丹不遵守约定,试图制造事端,大宋保有随时出兵的权力。

第五点,也是最后一点,大宋向契丹平价售卖十万石粟米,这些粟米是供给被困的契丹大军吃的。

毕竟,眼下的盟约只是草约,双方都没有加盖印玺。

两州一府交割之日,便是契丹大军归朝之时。

午后,萧孝先愁眉苦脸的走出了中书,这一次,他连底裤都给输干净了。

至此。

大宋和辽国之间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仗快打完了,接下来的事自然是论功行赏。

虽然雷火弹当居首功,但三军还是要犒赏的,寒了谁,也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毕竟,他们才是真刀真枪拿命在拼的。

宝慈殿。

得知天圣盟约的详情之后,刘娥乐的都快合不拢嘴了。

尤其是割地这一块。

太宗皇帝临终前,依然对燕云之地念念不忘。

如今,析津府、易州、涿州三地归于宋土,石敬瑭所献的十六州,已有五州回到了大宋。

依照现在的局面,燕云之地,很可能会在官家手上夺回来。

“六哥,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

兴奋过后,刘娥忍不住问了问日后的计划。

“往后几年,当以休养生息为主。”

李杰很清醒,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最近两年,大宋先后经历了两场大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其中的花费却是不小。”

如果单纯只算经济账的话,这两场战争都是亏本的。

当然。

站在国家角度的话,这两场仗无疑是赚的盆满钵满。

从今往后,不论是夏州李氏,还是契丹,都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时不时的寇边。

同时,两场大胜也重振了中原王朝的威望。

此后,像吐蕃、大理、朝鲜之类的小国,必然会紧紧地环绕在大宋身边,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

不出意外,等契丹兵败的消息传遍四方,这些小国定然会上赶着向大宋纳贡称臣。

对于四夷而言,朝贡绝对是赚钱的买卖。

中原王朝向来是财大气粗,向中原王朝称臣,中原王朝得了名,纳贡的小国得了利。

这叫,双赢。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在李杰这里,双赢,指的是他赢两次。

日后,若是在遇到朝贡,回赐可不会像从前那样厚赏。

他可不会当冤大头。

当然。

厚赐不行,互市还是可以的。

从这些小国购入原材料,然后在制作成品,返销给对方。

大宋既得了名,又得了利。

这才叫双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