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召回寇准(1 / 1)

福宁殿。

“今日迩英阁讲学,官家可有进益?”

刘娥坐下没多久便直接问出了心中所思。

她倒要看看,官家的回答是否和上午时那样。

“鲁学士讲学妙趣横生,既有理论,亦有实际,很有收获。”

李杰是故意这么说的,刘娥过来试探他,他又何尝不是在试探刘娥。

其实,刘娥今天直接过来,并且当面问他,已然让李杰看轻了她几分。

易地而处,如果换做是自己,他绝不会轻易下场。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亲自下场已然落了下乘。

以刘娥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慢慢的观察,等弄清事情原委之后,然后再下场。

“有收获便好。”

刘娥‘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你爹爹在世时,就时常夸赞鲁学士是能臣。”

虽然脸上笑眯眯的,但刘娥心中已然下了决定。

鲁宗道,不适合教太子了。

必须重新换主讲老师!

刘娥也没料到,鲁宗道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也有变法的心思。

看来王司谏对他的影响不小啊。

转念间,刘娥心中已然有了新的人选。

翰林学士晏殊!

挑晏殊,也是有原因的。

晏殊年少成名,是国朝有名的神童,十四岁便以神童试入仕,赐同进士出身。

虽然晏殊年少成名,但他处事却很圆滑,尤其是近些年,愈发的老道。

刘娥相信,晏殊绝不会乱教官家。

相比于明君,雄主,刘娥更希望看到一个平庸的官家。

官家越是平庸,她掌权的时间就会越久。

“是啊,以前爹爹也和我提过鲁学士,当时,爹爹还盛赞鲁学士是本朝魏郑公。”

说着,李杰露出些许哀伤之色,似是沉湎于过去。

与此同时,听到‘魏郑公’几个字时,刘娥也是神色一怔。

她想到了另外一个人。

鲁学士不是本朝第一个被誉为魏征的官员,更早时,太宗朝也有一个本朝之魏郑公。

寇相公!

鲁学士和寇相公一比,就要逊色多了。

寇相公十九岁便进士及第,入仕后,寇相公亦是敢于直谏,甚至敢当面顶撞太宗。

虽然屡被寇相公顶撞,但太宗对他却很是喜爱。

寇相公三十一岁时,便被太宗提拔为参政,入仕十二载就位列中书。

虽然和吕相公(吕蒙正)七年位列中书相比,寇相公要逊色一些。

但论年纪,寇相公完胜。

一个三十一岁位列中书,一个三十七岁,孰强孰弱,一眼分明。

这时,刘娥灵光一闪,生出了一个念头。

要不要将寇相公召回来?

当然,寇准此次回来肯定不是回京师,而是去西京,给他一个西京留守的名头,放在西京养老。

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娥欲召寇准回来,自然是为了制衡丁谓。

当然,她肯定不会给寇准实权。

给个名头养老即可。

西京距离京师又非常近,有寇相公在外牵制,丁谓也不敢太过放肆。

此时,刘娥甚至连召回寇准的理由都想好了。

雷州乃苦寒之地,寇相公公忠体国,于国有功,纵使有错,耋耄之年也不宜贬黜苦寒之地。

如此一来,既可以召回寇准制衡丁谓,又可以展现出自己仁德的一面。

一箭双凋!

至于,丁谓一党会不会坚决反对?

刘娥一点也不担心,寇相公为官数十载,几度入住中书,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即便丁谓等人组织,只怕也无法阻拦。

毕竟,刘娥召回寇准的理由名正言顺,且又不是让寇准官复原职,只是换个地方养老罢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刘娥的决定!

她占据着大义!

另一边,李杰倒是不知道刘娥已经生出了召回寇准的心思。

直到两日后,他才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

两天后。

内东门小殿。

刘娥将两府大臣都召集了过来,起初,大臣们还不知道太后突然召集他们是为何事。

“近日偶然听到官家提及寇相,吾忽觉,寇相远去雷州,实属思虑不周。”

“寇相历经三朝,即便先前犯了错,也不该赴那苦寒之地。”

“今日召诸卿来此,便是议一议召回寇相之事。”

此话一出,丁谓瞬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此事万万不可!”

“寇准包藏祸心,依汉唐之法,乃是族诛之罪,今只贬于雷州,已然是窝巢恩泽!”

(PS:宋时,一般是不会直接称呼人名字的,要么叫字,要么称职位、职务等,直接连名带姓的喊人名字,相当于侮辱性言辞)

“望,太后三司!”

言谈间,丁谓也暗自纳闷,太后怎么好端端的要召回寇准?

一旁的王曾闻言,虽然也是惊诧不已,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跳出来。

情况未明,跳出去岂不是出头的橼子?

太后是什么意思?

他的心中也有同样的疑问。

寇准倒台,少不了太后在背后推波助澜,好不容易扳倒了寇相公,太后为何又突然要召回寇相?

制衡?

关于这点,王曾也不是没想过,但即便要制衡丁谓,也不该召回寇相。

寇相是太宗、真宗朝的重臣,名望岂是丁谓可比的?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以太后的手腕,应该不会看不清。

另一边,太后的姻亲,如今时任枢密副使的钱惟演也是迷惑不已。

以前,太后每有重大决策,多少会先找他问一问。

召回寇相,绝对是大事中的大事,这决定来的太过突然。

钱惟演虽然依附太后,又和丁谓是姻亲,但他的依附并不是无底线的依附。

他的依附,也是无奈之举。

他本是吴越王室的后人,虽然吴越举国投宋,历代大宋天子对吴越钱氏也不错。

但吴越钱氏到底曾是王室,赵氏的礼遇中是带着防备的。

倘若时间往后再推五十年,钱惟演完全没必要当一个攀附权贵的佞臣。

讨好当权者,是钱惟演的生存智慧。

半晌,老臣冯拯忽然站起了起来。

“臣赞同丁相之宜,准差点铸下大错,实在不宜召回。”

冯拯并没有过多的讨论寇准的罪责,仅仅只是用了一个词‘大错’。

他这是隐晦的提醒太后,不要忘了寇准之前想要拥立官家提前登基一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